明末边军一小兵_第67页

  韩朝眼睛只是看着空气,他脸有些红,吞吞吐吐地道:“我,我是……我这个……”

  王斗有趣地看着韩朝,没想到平日沉静的他,也有这么忸捏的一天。

  韩仲也是奇怪地看了自己哥哥一眼,不明白他是怎么了。

  那少女在那少妇跟前轻声说道:“姐,这就是你常提起的韩总旗?果然是个老实人,嘻。”

  那少妇脸有些红,偷看了韩朝一眼,伸手轻打了那少女一下,骂道:“去,给客人们倒水去,没大没小。”

  那少女嘻笑着去了。

  王斗身后的高史银自见到那个少女后,也是呆呆出神,只是死死的看着她。

  直到这时,韩朝才想起话题,他指着王斗对少妇道:“郑娘子,这位就是我们靖边堡的王斗王大人,此次来州城,韩某就是随大人前来的。”

  那少妇郑娘子吃了一惊,忙上前向王斗裣衽万福,说道:“原来是王大人,奴家怠慢失礼了。”

  王斗微笑道:“小娘子不必多礼,王某仓促前来,是我们失礼才是。”

  郑娘子招呼王斗等人坐下,钟调阳仍是在街旁看着众人的马匹。

  郑娘子与王斗说些客气话,不时拿眼去看韩朝,而韩朝则象是个害羞的小女生一样,只是低头研究自己的鞋面。那少女上前来给各人倒水,高史银接过茶水时,只是呆呆地看着她,那少女脸一红,有些害羞地跑了。

  王斗看看韩朝,又看看高史银,心下好笑:“这两个家伙,都集体思春了。”

  说了一会儿话,郑娘子挽留王斗等人在店内吃饭,王斗微笑道:“如此,便烦劳小娘子了。”

  正在这时,忽然店外急匆匆地跑进一个中年男子,远远的他便喊道:“我的侄女啊,你做事也太毛糙了吧,你可闯下祸事了!”

  第52章 冲突
  这中年男子年在四十多岁,脸容身材富态,穿着圆领的丝绸衣衫,他走进店后就焦急地数落那郑娘子:“为叔才出门几天,你就做下这样的事情,以前你平价卖粮叔叔就不说了,这次又这样,惹恼了大家,小心祸事上门啊。”

  那郑娘子低头不语,旁边那少女不服气地道:“姐姐没有做错,现在城内的粮价确是太低了,八钱购进,五两卖出,这也太过份了吧,让老百姓怎么活?”

  那中年男子顿了顿足,说道:“这是城内同行公议过的,粮价统一。我的侄女啊,商会有商会的规矩,你这样做,是在冒天下之大不韪啊。”

  他担忧地道:“再说了,现在粮行的会长是李家的人,那李家是什么人?祖上曾中过举人,东街那边还有他家的科第坊。他们在保安的势力这么大,我们一个外来户,怎么敢跟他们斗?”
  

  说着他只是叹息,那少女有些慌乱道:“叔叔,那我们该怎么办?”

  中年男子叹道:“还能怎么办?赶紧将粮价恢复,然后叔叔卖这张老脸,去向商会同仁解释一下,最后交些罚金吧。不过这已经算是最轻的处罚了,就怕……”

  他的眼中忽然闪过恐惧。

  郑娘子脸色有些苍白,她低头呆呆不语,半响,她才喃喃说了一声:“难道我们做买卖,就不能好好做么,一定要这样……”

  王斗坐在一旁听着,他总算明白了古时囤积居奇,低买高卖是什么样子,也见识了这个时代行会规矩的森严与强大的影响力。

  他微笑道:“郑娘子诚信经营,王某佩服。”

  中年男子此时才注意到王斗几人,他疑惑地道:“这几位是?”

  郑娘子勉强露出笑容,她道:“叔叔,差点忘了,侄女来给您介绍一下……”

  她正要说话,忽然一阵怒喝,接着人声鼎沸,行人闪避。气势汹汹的,几个商人模样的人带着一群壮汉冲了进来,各人手上都是拿着棍棒,将一个店口挤得满满的,那些卖粮的民众都被他们赶走。

  为首一个商人喝道:“郑老四,你们万胜和也太过份了,公然提价,可有将商会放在眼里?”

  另一商人道:“不错,郑老四,你们万胜和这样做,是在坏我们米店的生计。”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一片愤怒的指责中,那中年男子郑老四只是手忙脚乱,他连连摇手说:“误会,这都是误会,各位请听我解说。”

  一个商人道:“不要跟他费话了,将米店给我砸了。”

  那群壮汉气势汹汹的就要涌上来,那少女大声尖叫起来。

  “轰!”的一声巨响,一张桌子被踢得四分五裂,木屑横飞!
  却是高史银跳了出来,一脚将眼前的桌子踢飞。

  他怒喝一声,一把抽出自己的腰刀,大声道:“谁敢动手?老子一刀劈了他!”

  众人立时一片安静,冲上来的那群汉子也是呆呆地站住。

  高史银手上提刀,指着各人恶狠狠地道:“你们这些奸商,为非作歹,无恶不作,谁敢上前,老子今日就替天行道!”

  他身材高大,满脸横肉,加上那招牌似凶狠与残忍的狞笑,看上去分外吓人。

  韩朝看了王斗一眼,王斗点了点头,韩朝、韩仲二人也是跳了起来,二人抽出腰刀,站在高史银身后,只是虎视眈眈地看着众人。

  三人身上那种见过战场的杀气让各人都是心惊肉跳,那群汉子都是将身子往外缩,几个商人也是不由咽了下口水,他们色厉内茬的道:“原来是找几个军汉来做帮手,怪不得有持无恐,不过事情没完,郑老四,你们等着。”

  他们一群人垂头丧气地去了,街旁围观的人一片欢呼与彩声。

  ……

  那中年男子郑老四满面笑容地过来向王斗几人感谢,那少女也是满脸崇拜地看着高史银,让他得意洋洋,趁机问她叫什么名字,那少女羞赧地说了,原来她是郑娘子的三妹,名叫郑晓芸的。

  以郑老四的眼力,自然看出王斗是几人中的首领,他请教王斗的性名。

  “小人郑经纶,未知这位军爷高姓大名?”

  “王斗?”

  他沉吟了半晌,惊讶地道:“原来是那位击杀鞑子,剿灭四倾梁匪贼的王总旗?”

  王斗没想到自己名声传得这么广,微笑道:“正是。”

  郑经纶满面笑容地作揖道:“原来真是王总旗,久闻大人之名,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

  他吩咐郑娘子道:“侄女,你赶快备下酒菜,叔叔要好好招待王大人他们。”

  几人坐下痛饮,郑经纶谈起了自己的米店,原来他们来自山西蔚州,算是晋商的一枝,不过他们本小利薄,当然不能与那些晋商大鄂相比。明末晋商八大家,王家、靳家、范家、梁家、田家、翟家、黄家,均在张家口设有贸易点,与塞外的蒙古人与女真人联系紧密,他们的银钱往来,动辄就是上万十万两,他们的货物分店,遍及大明北方数省。

  王斗对明末商人向无好感,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穷奢极欲,特别是晋商,在明末历史上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郑经纶一家人略略改变了自己对明末商人的印象。

  听了郑经纶的经营史,确是非常艰难,王斗微笑道:“我那个屯堡,眼下也有人口百户,口数百多,需要众多的米粮,如果郑老板愿意的话,王某以后就固定在万胜和买粮卖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