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侠小说
设置
阅读记录
首页
>
其他
>
明末边军一小兵
>
第512页
明末边军一小兵_第512页
“为了鼓励商贸,定国将军决定继续奉行显皇帝时的仁政,一年买价不及四十两者仍然免税,不征收壹分壹厘的税款……”
田昌国话一出,下面许多小商人小士绅的脸上露出欢喜的神情,以后他们只要遵纪守法,以后在东路做点买卖营生就容易了。
“对以上者,不分行商、坐商,分别征三分到一成商税不等。我这里,己经制定了详尽的《商税则例》,如何征税,上面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介时会张贴于各场门前,大伙都可仔细看看。”
王斗决定征商税,不过最高不过一成,也就是10%,后世税率一般是17%到25%,还有诸多的附加税等,相比后世,算是非常轻了。
不过田昌国此言一出,下面还是有许多商人士绅苦了脸。相比他们以前一文不交,显然定国将军定的商税高了,甚至比大明例行征收的商税高了三倍。
想不到大伙辛苦闹腾一场,王斗还是要征商税,赋税负担更重,难道这是定国将军对他们以前闹腾的惩罚?王斗余威在前,他们不敢出言反对,只是苦着脸相互而视。
田昌国冷笑道:“有句话说得好,依法纳税光荣,偷税漏税可耻。商科成立,会严负监督之职,有谁敢不交税,敢闹事的……哼哼……”
“依法纳税光荣,偷税漏税可耻。”,这句话,其实也是王斗顺口说的,迅速在他的体系中流传开来,田昌国连忙有样学样的说出来。
对下面商贾的神情,坐在上首喝茶的王斗与马国玺都是看在眼里,其实对商税这个东西,马国玺并不怎么在意。依他的经验,大明各处收上来的商税向来少,有时一个州县,不到一千两。
王斗也看过相关史料,似乎是山东的郯城县,明清时,土地税连人丁税,一年大约征银一万四千多两。不过相关的商业税,几十种货物算起来,一年不过九百余两,这还是内地一个较富足的地方。
收的税少不说,还戴上“与民争利”的大帽子,日后受到如潮般的明攻暗算,所以老奸巨猾的马国玺将责任推给定国将军府,所有政策的推行,都由将军府进行。马国玺私底下精神支持。
对王斗愿意将商税分给他一部分,马国玺表面感谢,心下不以为然,那几两银子拿来做什么?
对王斗来说,他都敢对道内文人商人大打出手,还怕区区“与民争利”的抱怨?商科必须设立,商税必须征,不管能征几个钱,就是要让治下人等潜意识有个想法,他们商人文人谋利了,也必须与普通百姓一样交税。
很快的,王斗还将清理治内军官们的田亩,让他们与新军户一样按亩交粮。从崇祯九年起,王斗镇守舜乡堡来,所有的军官与普通军户,他们分下田地后,现在都是按亩交税,没理由那些旧军官们的田地还是不交一个粮。
说起来,王斗的依靠,就是他的新军队,他们有田有地,分享带来的一切团体利益,几年来也习惯了当初王斗定下的各项政策,按亩交粮就是其中之一。
这只军队,还有他们背后的大量家属就是王斗最大的凭借。
与大明旧式军队不同,这只军队有朝气,知识度高,己经人人都能识字。说白了,这是一只以地主、自耕农,还有大量知识分子组成的凶悍武装,王斗就是东路最大的地主,治下几十万亩军田其实都属于他的。
等新屯堡完善后,王斗这个“大地主”名下的田地更将达到数百万亩。
王斗很明白舜乡军为何而胜,保安州所有的旧军队己经整编,有自己军队支持,清理那些旧军官名下田地,只是顺理成章的事。加上此次王斗镇压了东路的商人与文人闹事,更是无人敢触其锋芒。
整编了东路所有军队与旧军官田地后,王斗这只军队,将更加“纯洁”,万众一心。
让王斗欣慰的是,他名下的军官们,如温方亮,张贵,田昌国,林道符等人,连日来都向自己进言,愿意将名下田册献上,集体归于东路军田文册,按亩纳粮。想必他们久居这个团体中,也知道孰轻孰重的道理。
王斗也曾提议兵备道马国玺核查治内乡绅田地,不过马国玺当时吓得脸都白了,只推“滋事体大,需从长计议”,民户乡绅这一块不归王斗管,王斗也由着马国玺了。
……
他看田昌国此言一出,下首许多商人及乡绅都是苦了脸,目光投向王斗身旁的兵备道马国玺,马国玺不动声色,只缓缓喝着自己的茶。不知是天气炎热,还是将征商税的缘故,下首许多人额上,都冒出了满头大汗。
田昌国哼了几声后,放缓语气:“诸位都是明白事理之人,当然不会做那等违反律法之事。”
“而且大伙都知道,定国将军与兵宪大兴民政,以后东路这处可说商机无限。几十万百姓移来,日后需要多少粮米?还有油盐酱醋,木料棉花等等,可以让诸位挣多少银钱?”
“不说别的,定国将军麾下,还有东路各处官兵,需要的粮食,布匹,铁,煤诸物就是海量,商税区区小利,哪能与这些相比?”
“来年屯田大兴,东路几十万军民,可以产出多少粮食?畜养多少猪羊?大明眼下这个世道,有多少牛羊就要多少,有多少粮米就要多少,这之间的商机……”
“更不要说有定国将军在,东路太平,各位只管安心经营,放在大明别处,可有这么安乐?”
田昌国的话,说得在场各人心中大动。
确实,以目前来说,由于东路百废待举,需要的货源极多,贩卖什么进来都能赚钱。特别王斗军队,需求更是庞大。粮食是第一位,还有各样布匹,棉花,煤钱等物,也是有多少要多少。
等过几年后,东路发展起来了,生产出大量的粮食,畜牧等,不说本地需求,便是外地的商人,也是有多少要多少。一来一往,这之间的商机……
看场中各人开始兴奋地议论,田昌国趁热打铁:“东路草场山林众多,各位乡梓父老都可以仿效舜乡堡,养鸡养鸭,喂养猪羊什么的。而且定国将军让利于民,这水车诸务的产制,都可以让诸位来做。”
“还有各地矿山,只要向官府申请,查明身家清白,资财充足者,都可以开采!”
众人更是哗然。
保安州各处开劈的鸡场,鸭场,还有各样的畜场等,早引起有心人的普遍关注。大明眼下粮货奇缺,发展这种畜牧业,可说获利非常丰厚。一系列的下游行业,又可以诞生多少商机?便是鸡禽鸭禽牛羊等排下的粪便,都可以卖不少钱。
舜乡堡的水车,一向由民匠坊垄断,由于王斗每年都大兴屯田,需要的水车无数。单单造水车,就不知让多少工匠还有相关的林木商富有。
那些矿山等物,更是暴利之业,相关巨富者不计其数。比如说铁料,大明一直供不应求。在广东佛山,由于出产铁料在大明极为出名,甚至有北方商人千里迢迢到广东运铁贩卖的。他们的商队有时一出动就是几千头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设置
×
字体大小:
小 (17px)
中 (20px)
大 (24px)
特大 (28px)
超大 (30px)
背景颜色:
浅灰
淡绿
米黄
淡蓝
浅粉
浅绿
咖啡
灰色
黑夜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