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_第246页

  初瑜忙吩咐喜云出去找管家拿着曹颙名帖相请陈太医,又问:“亲家太太怎么病的?那几个大夫都说什么了?”

  曹颐皱眉回道:“我家太太一向身子硬朗,前几日出去上香,怕是山上风大吹到了,回来说有些个头疼,后半夜泄了两回,身子就有些虚。次日微有些发热,又添了咳逆呕吐,直说嘴苦。找大夫来瞧,就只说是风寒,抓药吃了,也未见大好,只稍稳当些,但时不时的还是又泄又吐。因此我有些信不着那起子大夫,便想着请陈太医。”

  初瑜关切道:“老人家这般这折腾不得的,家里还有些人参药材,且拿些个回去,便什么都吃不下,也熬了参汤顶着。再要什么就打发个人来说,何必自己跑来。你既忙我也不留你,只是你自个儿也注意着身子,别累到了叫这边惦记。”

  曹颐无暇客气,点点头谢过,跟着紫晶去取了几支参回去。

  待派去请陈太医的管事回来,初瑜传他到前厅问道:“可跟着一道去了觉罗府?老太医怎么说?”

  那管事回道:“老太医说也是风寒,又吃了些性凉的吃食所致。说是前面两位大夫的药猛了些,他开了一副温补的药,并交代了些个饮食事宜。”

  初瑜心里有底了,便交代他每日都去觉罗家探问,回来禀告,便打发了他去。

  晚上曹颙回来,初瑜把这事跟他说了。曹颙想那老人家也是五六十岁年纪,刚一换季的时候难免染病,只是这病症未免折腾人,不止她自己难受,怕也忙坏了曹颐。因此又问初瑜曹颐瞧着怎样。

  初瑜道:“瞧她只是急,略带了些疲态,倒没显出旁的来。已是嘱咐她注意自个儿身子了。又交代了人每日里去觉罗府探问,有什么事及时回禀。”说到这里,想到枇杷来:“今儿忙乱中,倒忘记了那些枇杷。明儿再准备些其他补药食材,我同紫晶姐姐过去探病!”

  曹颙点了点头,又向初瑜说了,虽然现下天气干热,但是吃食上也别贪凉,初瑜笑着应了。

  过了几日,觉罗太太病症减轻,身体渐渐好转,众人才放下心来。曹颙与初瑜又备了东西,去探望一遭。

  到了四月中旬,仍然是无雨,各县开始有旱情报了上来。

  户部的气氛又紧张起来,因为圣旨明发,言道大旱,或是“政事未尽合宜”,或“用人未能允当”,命内阁大学士会同九卿彻查大小官员,看是否有“暗结党援”、“残忍之人”尚居职位;催促刑部清查监狱,看是否有无辜之人。

  圣旨都指明方向,一场自上而下的彻查在六部与其他衙门里轰轰烈烈地展开。高品级的官员,伸手势力交错,岂是轻易能够动得了的?重点目标,就是那些四五六品的小官,拔出萝卜带着泥的,牵出一串来。就是户部里,也有几位郎中主事中的。

  折腾了几日,闹剧落幕,大学士与九卿都上了祈罪折子,将“天时稍旱”的原因,归咎为他们“奉职无状”的缘故。自然,康熙作为皇帝是半点错都没有的,行政无阙,用人都妥当得紧。他们又痛斥那些结党营私与存心险恶、馋毁嫉妒之人,祈求皇帝严加处分。

  福建司这边,因为主官曹颙为人就是不喜张扬、四下结交的,顺带着这些主事、笔贴式这些日子也跟着安分不少,却是刚刚避过这场无妄之灾。

  想到那些被摘了顶戴,因一场旱情、因为了维护帝王体面而断送了前程的各部郎官,众人不仅心有余悸。十年寒窗苦读又如何,进士出身又如何,若是没有势力倚仗,在权贵眼中不过是草芥而已。

  众人待曹颙的态度,亲近中带着恭敬,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庆幸,有这样一位主官。只要他们本分行事,就算是有人想要打他们的主意,也要顾忌到主官曹颙。

  曹颙还是往日模样,只是对所谓“政治”认识地更深刻些。

  既然对这场旱情有了结论,原先因旱情引起的阴霾仿佛烟消云散,又是清朗世界般。
——
  第163章 时疫
  四月二十二日,康熙奉皇太后自畅春园启行,避暑塞外。命太子胤礽、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八阿哥胤禩、十二阿哥胤祹、十四阿哥胤禵、十五阿哥胤禑、十六阿哥胤禄以及十七胤礼随驾。

  随着圣驾的离去,京城各衙门的紧张气氛渐渐消散,众人渐渐安逸下来。

  这日,曹寅来了家书。曹颙班回来先到书房同庄席看了信,就曹寅所提江南诸事商量了几句,人后才回梧桐苑吃晚饭。刚走出书房,就见紫晶往这边寻来。

  曹颙问道:“可是有事?”

  紫晶回道:“正要寻大爷回话。方才秋姑娘那边的管事媳妇常贵家的来了。急得什么似的,说秋姑娘这两日害了病,宁爷又不在京城。那常贵夫妇因着秋姑娘有身孕,不敢担干系,故此依着从前宁爷交代的,寻咱们这边来了,想求着大爷打发人往保定送信!”

  曹颙点点头:“晓得了,我一会儿叫吴茂带两个去趟保定找宁春。那边说缺什么了么,比如药什么的,送些与她,再给她那边送些去,叫她寻好大夫瞧,她有身子,可不是小事。”

  紫晶道:“常贵家的并没提缺什么,我想着回了大爷知道,明儿得空去瞧瞧秋姑娘。待见了她缺什么再拿吧!

  曹颙又到前院,叫人找来吴茂,让他带两个人收拾收拾,去保定找宁春报信去。这秋娘可是宁春的心尖子,怕是得了信定要即时回转的。

  回了梧桐苑,珠儿正命叫两个小丫鬟往院子里的青砖上洒水,见了曹颙回来,都俯身行礼。

  曹颙点了点头,又看了看院子里的那两株梧桐,虽然每日浇水,但是却还是不显精神的样子。初瑜在上房听到动静,笑着迎出来。

  曹颙见她手上戴着顶针,不由皱眉道:“又做针线了?如今天气这般闷,好好歇着就是,还这般费神!”

  初瑜却只是笑着,将曹颙迎进去。曹颙拿了她的右手查看,果不其然,手指上有多少针眼。西侧间的炕上,放着一件尚未缝完的细布中衣。初瑜是个外柔内刚的性子,认准了什么事,就是曹颙劝也只是听过就罢了。

  自打嫁过来后,曹颙的贴身物件她都是亲手缝制的。她自幼锦衣玉食,长大了学女红也不过是绣个帕子荷包的消遣消遣时间。曹颙不愿她辛苦,劝了好几次,她都是这个样子,只笑着听着,过后等曹颙出去当差,就又在家里摆弄这些个。

  曹颙无奈地摇了摇头,换了衣裳后,叫翠儿取棉纱过来。他将初瑜拉到炕边坐了,先用湿帕子将她右手的几个手指头擦拭干净,又用棉纱缠好,最后自针线盒里寻了线系好。

  初瑜望着五个被包的严严实实得手指头,不由得苦了小脸,歪着头满是祈求地望着曹颙。

  曹颙只做未见,叫人摆饭,又特意吩咐给郡主准备调羹。喜云与喜彩都笑嘻嘻地去了,珠儿与翠儿见着大爷待郡主这般温柔体贴,心中说不出是嫉还是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