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_第2074页

  想到这里,傅清道:“曹尚书貌似忠厚,真没想到,行事却如此圆滑。”

  马齐伸出手来,捻着胡须道:“京里权贵如云,若非如此,他怎么能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貌似忠厚,内里却滑不溜手。曹家不单曹颙如此,他父祖二人,也是这个做派。往后四房还要靠你支撑门户,什么时候你将曹颙这两手揣摩得差不多,也就能挑起家里的大梁了。”

  傅清犹豫了一下:“侄儿的亲事,二伯也属意曹家吗?侄儿听额娘的意思,是想要订下舒穆禄家的表妹。”

  “胡闹!”马齐闻言,不由皱眉:“失母长女,怎能为长媳?”

  虽说有这样的老话,可不过是怕没有母亲的教导,女子行事有所缺陷,做不好为人媳妇的本份。

  傅清口中的“表妹”,正是舒赫德的胞妹,今年十六岁的舒穆禄家孙小姐。因孝期,没有参加上届大选。等到雍正七年下一次选秀,舒穆禄氏又逾岁。

  因此,舒穆禄家已经给舒穆禄氏报了逾岁,不参加下次选秀,只等明年除服,就可以由本家自主婚配。

  在富查氏三夫人眼中,两家门当户对,又是亲上加亲,正好不过。

  而侄女十四岁丧母,在这之前,为了候选出嫁,该学的都学的差不多了,并非像其他年幼丧母女子那样缺少长辈教导,实没什么可挑剔的。

  可是不管是马齐,还是李荣保,都不同意这门亲事。

  傅清既想要顺着父亲心意,又不愿惹母亲生气,这些日子除了病榻前侍疾,也为自己的亲事心烦……

  *
  离开富查家的曹家父子,也正在说起富查家与舒穆禄家的渊源。

  这几日曹家与富查家“结亲”流言纷纷,他们父子对富查家也格外关注了些。

  “听说富查家三夫人相中的媳妇就是舒穆禄家的孙小姐,说不定两家亲上加亲。”天佑说道。

  曹颙闻言,笑着摇摇头,道:“若是富查家没出皇子福晋,亲上加亲也不稀奇,可既出了个皇子福晋,这两家的亲事怕是不成的。”

  天佑疑惑:“这是为何?论起来,两家不仅是姻亲,还门当户对,都是上三旗的勋贵人家。徐大学士又在朝,娶了他的嫡孙女,对傅清出仕也有助益。”

  “从大清立国开始,出了皇后的勋贵不是一、两家,除了佟家,又有哪家在朝堂上发展了?佟家得了‘佟半朝’的威名,一门两公,现下如何?以皇上的心性,怎么会允许出现第二个佟家?”曹颙道。

  天佑补了侍卫,在世人眼中,就不算孩子了。

  父子二人难得有这般闲暇的功夫,曹颙也乐意多教导儿子几句。

  “如此说来,富查家只会在军中发展?想的也是,除了马齐之外,富查家老一辈本就是都在军中。可既为皇子姻亲,富查家行事还要顾念四阿哥那边,与文臣家结亲,更容易在朝堂上添助力……舒穆禄家是相府,不缺权势,既是不合适,多半是人才凋零的缘故……舒赫德父亲早逝,两个庶出的叔叔都平庸不堪,一个在六品主事任上熬着,另外一个都没有补实缺。到了第三代,也只有舒赫德一个拿得出手。舒赫德年少,又无亲兄弟为臂膀。大学士若故去,相府后劲不足,也就败落了。”听了父亲的指点,天佑分析道。

  见儿子这会儿功夫,就想的通透,曹颙欣慰地点点头。

  天佑却是想到另一处:“父亲,舒赫德上无双亲,虽有没分家的叔婶,可因是庶出,身份也压不过他这个长房嫡孙。说起来,倒是妹婿的好人选。”

  曹颙听了,明白儿子话中之意。

  没有公婆需要侍奉,只有隔辈的祖辈,也侍奉不了几年。庶叔庶婶,即便不分家,也没有多少分量。

  而以舒赫德的才学,再加上祖父相府余荫,出人头地也只是时日而已。

  而舒穆禄家人才凋零,虽没有富查家泼天富贵,可也不会处在风口浪尖站错了队,或者被恋慕权势的亲族连累。

  只是没有亲族重任,也就没有亲族约束,一切都在舒赫德一念之间。

  想到女儿明年及笄,这个舒赫德明年除孝,好像也有些缘分。

  曹颙笑了笑,道:“不急,再等等看……”

  因皇上将景阳宫指给四阿哥用的缘故,曹颙这几日很是留意关于宗室的八卦。

  无非是这家添了小阿哥,那家老太妃过寿,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

  直到见了十六阿哥,曹颙才得到些内幕消息。

  就在四阿哥大婚当日,皇上呵斥了镇国公允裪,骂他昏厥无能,不能约束下人。

  曹颙听十六阿哥的转述时,心里还颇为紧张,担心是为了曹家与富查家流言之事。
  

  毕竟,十二爷与十二福晋此举,有为富查家钻营,为四阿哥拉拢人之嫌,使得曹家的处境变得微妙。

  身为帝王,厌烦这种小动作也不稀奇。

  结果却是与曹家无干系,是因为镇国公府下人出入理郡王府的缘故。

  原来朝鲜这几日有使臣到,皇上见了他们,想起前些日子的“嫡皇孙”的流言,许是心里不痛快。

  可要是同弘皙计较,又失了气度,十二爷就做了替死鬼。

  曹颙听了,不免有些幸灾乐祸之嫌。

  这个十二福晋,不知是不是这两年压抑的日子久了,因堂妹大婚之事,最近是过于活跃,打发下人,在各王府乱串。

  若非如此,也不会将曹家与富查家的八卦传的这般迅速。

  家有贤妻,夫无横祸,古人诚不我欺。

  雍正用这种方法,点出四阿哥的储君身份,也算是给心怀鬼胎的宗室以警戒……

  *
  0点前了,嗷嗷。

  第1278章 诡异
  到了七月下旬,连着下了几场雨,天气渐渐凉爽起来。

  对于富查家那边的事,曹颙也不再关注。

  今年年初开始,不只全国推行“摊丁入亩”、“耗费归公”,还在南边几个省实行“士绅一体纳粮”,这些账册与收益最终都要归到户部审核。

  即便没到一年当中户部公务罪繁重的时候,户部的气氛也忙碌起来。

  这里需要赈济,那里需要拨银子的,一桩桩差事很是繁琐。不过,即便忙些,只要国库丰盈,就没有什么可愁的。

  雍正登基不过五年,户部也好,朝堂也罢,已然是一派新气象。

  虽然不好再像过去那样捞油水,可户部众官员也不必再为国库没银子焦头烂额。地方年底押送的库银多了,落到大家身上的也就多了,也是有个盼头。

  今年,还是“京察”、“外计”之年。

  这京察结果要在年底出来,可从七月开始,就有不少人坐不住。

  待晓得吏部哪位尚书主理,哪位郎中协办,大家就开始拉关系走门路。

  “京察”的成绩好,不仅能升官,还能优先外放。

  如今皇上御下颇严,对贪墨之事最为留心,没人有敢在皇上眼皮底下冒天下之大不韪。

  外放就不一样了,既能得实惠,还能捞资历。

  京官不易做。

  对于曹颙来说,“京察”的结果就不重要了。不过,他是皇上亲点的京堂,户部这几年又蒸蒸日上,“京察”的结果会错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