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南枝(《嘉南传》原著)_第758页

  董二太太还道:“家里的几个妯娌和姑娘都跟了过来,郡主这边要是缺牌搭子就去我们那里叫人。琴棋书画不行,这打叶子牌还是会的。”

  姜宪笑着谢过,和他们闲聊了几句就去歇了。

  李谦这边却是一直等到姜宪等人已经安全到达的消息才回了书房。

  姜宪不在,天气又热,他懒得回房,就准备在书房里歇下。

  不过,在歇之前,他拿着邓成禄差人送来的密信看了半天。

  金海涛求女婿邓成禄帮他引见简王。

  简王不过当着个闲差,能让人巴结奉承的也不过是太后娘娘的外祖父、当今皇上的堂曾祖的身份而已。

  金海涛想和简王搭上关系,所求何物?
  李谦细细地把这段时间发生的事都理了一遍,却一无所获。

  金海涛为什么要攀扯上简王,那就只能试目以待了!
  李谦想起姜宪所说的地动之事,现在西北各府衙都得了信,有些慎重的已经开始通知乡邻,也有些压根没有把这个消息放在心上。好在卫所是他说了算,他已吩咐下去,各卫所夜间都要严格按要求巡视,尽量住在木屋里,土屋则要检查房间是否结实,万一发生地动,卫所要立刻帮着救援百姓……他能做的,目前也就只有这么多了。

  不过,董重锦为他带来了好消息。

  庆格尔泰那边草肥羊美,那就不要怪他不客气了。

  一旦地动,这些人的吃喝就只能找他了。

  如此一来,他们还是缺少了能打能跑的骑兵。

  得想办法从西域弄点马来,或者是在自家的牧场里养。

  但练兵是一定要加强的。

  正好保宁不在家,他有的是时间。

  李谦在心里盘算着,给邓成禄回了封信,谢谢他把这件事告诉他,并很客气地请教他京中的形势。

  没几天,邓成禄给他回了封信,信里很委婉地提到了宣府的事。

  李谦脑子里灵光一闪,终于知道金海涛要做什么了。

  马向远和杨文英战死之后,庆格尔泰从宣府破城入关,宣府的大小官吏几乎全部战死,京城自顾不暇,一直没有委任新的宣府总兵和宣府县令,之后庆格尔泰又从宣府出关,正遇赵翌宾天,辽王篡位,赵玺登基,也就压根没有人去管宣府的事,齐胜问过姜镇元之后,由姜镇元举荐,让齐胜的副手,也就是原大同总兵府的参将胡拨腊任了宣府总兵。

  如今这些人把京里的事都理顺了,有人得势,有人失势了。得势的要占个好,失势的要重新建立新的关系,这官位不免就要动一动。

  他们也就“突然”发现宣府总兵原来是人走茶凉的镇国公姜镇元的人,不管是从资历还是战功上都不足以担任总兵,就打起这个位置的主意来。

  李谦站在结满青子的葡萄架下,长长地舒了口气。

  金海涛这是在太原呆得没有意思了,寻思着要换个地方了?

  这样也好!
  

  之前他碍于和金宵的交情,不好动金海涛,若是金海涛能够如愿以偿,那太原总兵的位置,他是无论如何也要抢到手的。

  还有榆林总兵!

  之前他和邵家一脑门子官司好不容易以他的战功换来了胜利,他可没义务把这个位置让给内阁去送人。

  镇国公那边,得写个信去说明一声才是。

  不管怎么说,他既然知道了这个消息,就不能瞒着姜家。

  至于姜家怎么做,会不会反击,就看姜镇元怎么想了。

  拿定了主意,李谦去了郑缄那里,请郑缄帮他走趟京城。

  ※

  从来没有过这么多的存稿,一下子全都用掉,感觉有点舍不得……继续向大家叨念着月票……

  第832章 必分
  “……京里盯着这个位置的人肯定不少,宣府总兵、太原总兵、榆林总兵,我们不可能都吃下来。”天气太热,他和郑缄坐在竹林里喝茶,“太原有我爹,不论谁来都会像金海涛那样的尴尬,这个位置我们十拿九稳。榆林总兵府在我的手里,谁来也都只能听命行事,何况榆林总兵府离鞑子太近,战事频繁,京城里的那些人就更不会愿意来了。我手下又暂时没有谁有那个能力和资历担任榆林总兵,就只能看最后谁会接手宣府总兵了。”

  郑缄点头,给李谦续了杯茶。

  李谦连声道谢。

  郑缄不以为然地摆了摆手,道:“王爷的意思是,帮金大人一把吗?”

  金家在太原的时间太长了,而姜宪又在京城四处树敌,李家如今不宜与人结怨,李长青想要做太原总兵,最好的就是等金海涛自请离开。

  李谦不由眯了眼睛笑,道:“郑先生真乃神人!”

  郑缄哈哈大笑,道:“王爷也不必消遣我,我有几分本事,我自己心里清楚。我很赞同王爷的做法。现在汪几道也好,简王也好,手中都没有兵权。他们当务之急是要弄几个能打仗的人在手中。金海涛是很好的人选。显然金海涛也是看准了这一点,才谋定而后动的。等到汪几道和简王手下有了效忠的军士,恐怕那个时候就会掉转头来和郡主清算了。

  “这也是为什么汪几道宁愿封一个异姓王给王爷,也要把郡主送出京的缘故。

  “不然郡主在太原有李总兵,辽东有镇国公,京卫有杨俊,五城兵马司有承恩公,还有王爷在西安,可谓是手握重兵,谁也无法憾动。

  “让他们没有用武之地!

  “只怕是谁也不愿意忍气吞声、毫无建树的过日子。

  “王爷可别忘了,当初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帮着先帝,把曹太后圈禁在了万寿山?说来说去,还不是觉得曹太后是一介女流,却把他们这些大臣压得不能动弹,心里不舒服!

  “所以说王爷此时动一动是最明智的选择了。

  “只有兵强马壮,才可能和内阁、和简王一争高下,让他们心生忌惮,不敢来找郡主的麻烦,不敢和李家正面冲突。

  “所以太原总兵也好,榆林总兵也好,都要捏在手里。

  “就算王爷手中一时无合适的人推到台面上去,也宁愿来个像现在的榆林总兵这样听话的,不能来个身在曹营心在汉的。”

  “因而才来请先生帮忙。”李谦谦逊地道,“看形势,简王一心要拥立韩太后干涉朝政,汪几道、苏佩文对郡主误会重重,李瑶态度暧昧,在我看来却颇有些自立门户的意思,只有左以明,和李家是姻亲,除非李家和左家在生死关头时不能共存,否则左家于理于情都得帮着李家。我想请左大人帮着在京中周旋,推荐我爹任太原总兵。也正好趁着这个机会看看左以明的能力如何?两家是否要走得更近一些?”

  郑缄连连点头。

  他之前看李谦,谦和有余,雄心不足,倒是姜宪,锋芒毕露,直逼眼睫,有些女主外的趋势。现在看来,李谦却是个既胸有丘壑,又能沉得住气的人。

  他在心里暗暗点头。

  只有这样的人,才有足够的毅力和韧劲走到最后。

  他爽快地道:“那我就去会会左以明,看他是怎样一个说法!”

  李谦连声道谢。

  郑缄笑道:“你也不用这么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