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色撩人_第95页

  说到这里,王大婶有点难为情的搓着手,才接着说道:“老身饭菜做的还能入口,洗衣裳收拾屋子更是不在话下。公子家里要是缺少人手,可以找老身帮忙,工钱好商量。”

  顾辰听王大婶说完,又想起自家现在的状况,白天自个儿和六郎不在家,就剩下媳妇儿和妹妹侄子,他不放心。

  再说了,家里现在的事情多了,他也舍不得媳妇儿累着。

  看着毛遂自荐的王大婶,从穿着上看,就是个干净利落的人,心里就有了思量。“大婶,您院子里请,我们院子里说。”

  王大婶一听,这活计有门儿,也高兴的跟着进了院子。

  院子里苏瑾带着绵绵正在归拢东西,大福自个儿在一边玩耍。听见院门有响动,再看见顾辰领着个大婶走进来。不知为何?
  “媳妇儿,这是前街的王大婶。王大婶,这是我家娘子苏氏。”

  “苏娘子好!”“王大婶好!”介绍过了,顾辰就把王大婶要找活计的事情跟苏瑾说了一遍。

  在今天之前,苏瑾都没想过自家会过使奴唤婢的日子,可是从明天起顾辰就要正式进学了。

  以她这些日子对顾辰的了解,顾辰的资质与好学,绝对不会只停留在浅显的秀才阶段,以后的发展虽不敢说平步青云,但肯定会不断的提升。

  如果有一天顾辰真的成了“男人四十一枝花。”自己要是被岁月蹉跎成了黄脸婆,岂不是亏的慌!

  她可不想,象那些古诗文里写的那样“悔教夫婿觅封侯!”

  就算顾辰有天真的“封侯拜相”,那么她苏瑾依然会挺直背脊,傲然卓然的与之比肩。无论是容貌和身价,都足以与之匹配。

  那么一切就从今天开始吧!苏瑾问明了王家的情况,对王家的事情,有了大致的了解。

  王家本有六口人,老两口,小两口,带两个小孙女儿,平时都是王家父子做工养活一家老小。虽然日子不算多富裕,但日子还算过的去。

  前些日子,王大婶的儿子干活时伤了腿。虽然郎中说,没伤到要害,可是伤筋动骨一百天。要是不好好养护,就会留下病根儿。

  所以老两口坚决让儿子在家休养,可是屋漏偏逢连雨天,就在这当口,儿媳妇又有了身子。

  现在挣钱的人少了,花钱的地方却多了。所以,王大婶就偷偷的跟老头子商量,出来帮工添补家用。

  知道了王家的现在的情况,苏瑾就问王大婶,出来帮工是想做一天,还是按时辰。王大婶很干脆的说:按天按月的做。

  并告诉苏瑾,自家媳妇儿的月份还浅,做饭啥的都还行。再说,大孙女儿也八九岁了,什么活都能帮着做。

  得到了这个确切的回答,苏瑾就跟她定好了来帮工的时辰。从上午的辰时中到下晌的申时末(上午八点━下午五点),妥妥的早八晚五。一天管两顿饭,一个月有一天休息的时间,哪天休息自个儿决定,但是提前必须通知主家,一个月的月钱是三百个大钱。

  王大婶没想到,离家这么近,就找了个这么好的活计,高兴的帮苏瑾把院子收拾妥当,才欢天喜地的回家去了。

  第111章 官差
  第二天早上,二人早早的起来。苏瑾煮了一锅浓稠的小米粥,上面的帘子上又蒸了小花卷和一大碗蛋羹。再切了盘酱猪肝,又拌了个瓜条,一家人吃了一顿简单,又不失营养的的早饭,就准备送哥俩上学堂去了。

  顾辰看着一直忙碌的媳妇儿,忍不住伸手拉进自个儿怀里。“瑾儿,别忙了,乖乖的待在家里,等着我回来。”“嗯!”看着有些羞涩,依偎在自个儿怀里的媳妇儿,顾辰大方的“偷香”成功。在媳妇儿嗔怪的眼神里,带着得意的笑容,大步走出门去。

  苏瑾还的跑出房门,嘱咐六郎,晌午回来取食盒。“知道了,嫂子,你放心吧!”

  一直到天青色的背影消失在大门口,苏瑾才转身拴好院门。把厨房(东耳房)简单的收拾一下,和绵绵坐在东厢说话。问问她和大福,昨晚在这里睡的还习惯不?
  绵绵的回答,在苏瑾的意料之中。姑嫂俩一边说着话,一边手里做着针线活。

  辰时刚过,就听见有人叩门,苏瑾去开门,猜到是王大婶来上工了。

  王大婶也是个实在人,进来就闷头找活干。“大婶,您先不用忙,咱们在这说会话。”

  见主家不让干活,王大婶有点忐忑。看着局促不安的王大婶,苏瑾知道大婶误会了,给她一个安抚的眼神,才开口说道:
  “大婶,咱们这附近有没有买菜方便的地方。”

  王大婶听见苏瑾的问话,才把心放下肚。“咱们这附近买菜还是挺方便的,就是要赶早。靠近南墙根儿那,有个早起的集市。每天开城门,那些人就来了,卖完就走。一般都是海边来的,卖鱼人比较多。他们半夜赶过来,天亮正好赶上开城门。再赶到这里,卖完就走人。”

  苏瑾一听,这种早市还是很不错的。“大婶,这个时辰还有人买卖吗?”

  “有的,一般都是到辰时末才散市。”

  “那太好了,咱们也去看看。”嘱咐好绵绵带着大福看家,苏瑾就要向外走,回头看着没有跟上的王大婶,很是意外。

  “大婶,怎么不走呀!”“苏娘子,还是回屋换身衣裳吧!”

  苏瑾低头看了看自个儿身上,这套玫红色的长裙,有点不好意思的恍然大悟。

  “大婶,等会儿,我去去就来。”说完走进屋子,不出片刻再出来,已经换上了一身半旧的,藕荷色斜襟小褂,下衬墨绿色粗布长裙。

  轻轻柔柔的站在王大婶面前,“大婶,这身衣裳总该行了吧!”

  王大婶不禁由衷的夸奖,“苏娘子,长得齐整,肤色又白净,穿啥衣裳都是那样的好看。”

  大婶的话,让苏瑾哭笑不得,咋听着都好像自个儿不合适出门。可是,以后自家要在这里常住,不知道菜市场在哪怎么成!
  看出来苏瑾的犹豫,王大婶就接着说:“苏娘子不用担心,咱们这附近的人家都是知根知底儿的,也大多都是憨厚老实的。所以苏娘子不用怕!”

  听了王大婶的话,苏瑾才略略放心些。嘱咐绵绵拴好院门,生人叫门,一律不开。嘱咐了好几遍,才与大婶出去了。

  出了院门,顺着南北道,在向前走了两条街,就远远的闻到一股海腥味。就连高高城墙,仿佛就在不远处。

  又继续向前走了一条街,大婶又带她往左拐弯,就看见巍峨的城墙下有一大片空地,空地中间留出来一条还算宽敞的过道,过道两侧划出来很多的摊位,摊位上一些人,还在忙着交易。

  此时,可能是接近散市的尾声,所以看着人流并不拥挤。苏瑾跟在王大婶身后,仔细的看着过道两边兜售的货物。

  真的像王大婶说的那样,卖海货的人比较多,偶尔也会有一两个买菜和其他物品的。

  忽然,苏瑾的眼睛停在一筐小鱼上,确切的说是黄花鱼。王大婶一直观察的苏瑾的动静。看着苏娘子一直看着那筐新鲜的小鱼,就走过去问道。“小伙子啊,这小黄鱼怎么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