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96,我活成了风口_第281页

  “大家可以基于现在了解到的这样一个相对全面的情况,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或建议。”

  “我们期待自由讨论可以碰撞出有价值的火花。”

  “那么接下来,谁愿意第一个上台?”

  主任扫视了一圈现场,现场众人则是互相对视起来,并没有人立马回应。

  就这样大概过了四五秒,一只细长的手慢慢举了起来。

  台上的主任看到有人举手下意识露出了笑容,可当他看清举手之人时,却又面露了一丝疑惑。

  但他很快就收起了这种疑惑的情绪,甚至笑的更加灿烂了一些,“看来何总已经坐不住了啊。”

  “那就让我们一起聆听何总的高见吧。”

  说着,副主任走到演讲台一旁做了个请的手势。

  何成顺势起身并快步走上了舞台。

  现场很多人看着何成,同样疑惑,却又莫名的期待。

  大家对何成入局的感受本就是很复杂的,顾虑肯定有,但那一年至少10亿的投入,还有星辰集团的市场影响力,又真的吸引人。

  所以大家很期待何成的发言。

  当何成走上演讲台后,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了起来。

  只见何成大大方方的迎着众人的眼神,“我刚思考了一下,我觉得我应该在这个环节第一个上来。”

  “因为在听完第一轮分享后,我感觉不太对劲。”

  “刚才有人问我,知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干什么。”

  “我还是那句话,我当然知道我在干什么。”

  “可听完大家第一轮的分享后,我反而忍不住想问一句,大家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面对何成的质问,期待着何成发言众人皆是一惊。

  这是谁也没想到的情况。

  第274章 高度共识
  下意识的惊讶之后,现场不少人逐渐出现了些许不悦的情绪。

  毕竟在大家看来,自己当然知道今天是来干什么的,而且现场的代表们大多都是各自领域的大佬,突然被何成这样质问,自然不满。

  而在这其中,赵元更是眼角一抖,下意识的站了起来,“何总这是什么意思?”
  

  何成见赵元起身,正好以回应赵元的方式回应所有人此时的情绪,“赵院士,还有各位,我何成无意冒犯大家,但光刻机事关重大,我不得不把我真实的感受说出来。”

  “因为从大家刚才这一轮的分享中,我感受到了大家对光刻机项目的高度重视,但并没有感受到大家对光刻机项目的高度认知。”

  “高度重视?高度认知?”包括赵元在内的不少人嘀咕了起来。

  赵元则在嘀咕后直接大声道,“何总所谓的高度重视和高度认知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把说清楚?”

  “当然。”何成做了个手势示意赵元先坐,“其实这个问题的核心就在于,我们到底为什么要重视光刻机,为什么要死磕光刻机。”

  “我相信大家的答案应该都是差不多的,因为光刻机是半导体产业的核心设备,而半导体产业是计算机产业的核心,计算机又是关乎着现代军事,经济,制造,商业等各个领域的核心。”

  “所以一层层反推后,得出了我们必须要重视光刻机,我们必须要有光刻机自主能力这样一个结论。”

  “因为我们华夏要做一个有独立能力的大国,我们不能在这么关键的领域彻底受制于人,对吧?”

  面对何成的这一次提问,现场出现了小范围的一些议论,然后越来越多的人逐渐点头。

  因为确实如此。

  何成等大部分人都点头后,也在台上点了点头,“这就是认知,这样的认知本身肯定是没错的,但问题是,这样的认知并不完整。”

  “或者说放在十年前二十年前,这样的认知算是完整的,但放在当下,这样的认知已经不完整了。”

  “站在1999年这个时间点上,我们再去讨论为什么要重视光刻机自研时,就不该只是为了不受制于人所以必须要掌握自主核心设备了。”

  “同时也因为,21世纪的光刻机大概率还将有一个全新的身份:大国工业制造能力和科技水平的牵引者!”

  听到这话,现场不少人眼神猛的一变,尤其是坐在相对前排的那些人。

  大国工业制造能力和科技水平的牵引者这个形容对大家来说极具刺激性。

  “作为一个具体的产品,怎么样算是大国工业制造能力和科技水平的牵引者?”何成一边问,一边跟下边的人行了一番眼神交流,“最典型的一个产品,必然就是航天航空发动机了。”

  “航天航空发动机做到了以一个产品之力,直接拉动整个工业制造水平的大面积提升效果。”

  “而基于航天航空发动机的大项目,更是能够直接改变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

  “就像大家肯定都知道,米国第一次科技大爆发正是源于载人登月计划。”

  “一个载人登月计划直接就把米国的整体工业水平和科技水平往前推了两代。”

  “这就是大国工业制造能力和科技水平的牵引者所能带来的巨大影响力。”

  “当然,这样的产品是极其稀少的,我们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尤其是近些年我们好像再也没有见到过有如此能量的产品。”

  “但在我看来,或者说在我们星辰集团光刻机项目组看来,未来十年二十年间,光刻机将会是这样一个角色。”

  现场大部分人的眼神再次一变,而且这一次,大家的眼神变得有些复杂。

  因为何成真的提到了一个他们之前没有考虑过的点。

  而这个点如果真的被何成说中的话,那可不得了。

  何成则在这时指了指后面的大屏幕,一旁的副主任心领神会,让人把何成递交的内容投在了大屏幕上。

  “我知道,大家肯定会对我们的这一判断存疑。”

  “那接下来请允许我对此做出解释,先来看一看我们公司对光刻机未来的一个展望吧。”

  何成走到一旁让控制电脑的人打开了一张图。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我们基于现在的光源方案,设想的几台未来光刻机。”

  何成带着公司团队设想的未来光刻机,其中有几台都是阿斯麦未来的经典机型,毕竟何成能记住的就只有那几台经典机型。

  当然,细节上肯定是记不住的,但关键内容都能记住,就已经够了。

  何成花了一点时间给大家介绍这些或是真的设想,或是所谓设想实则未来真实会出现的光刻机。

  其中,针对几个关键问题,何成稍稍做了一点夸大。

  当何成完成介绍环节后,现场不少人表现出了质疑的情绪。

  何成观察了一下大家的表情后笑了笑道,“我们为什么会对光刻机有这样的设想,一方面是基于过去的经验,一方面则是基于未来。”

  “基于未来?”何成的这个说法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

  何成保持着微笑继续道,“大家想一想,为什么现在大家这么执着于突破光源技术瓶颈?”

  “其实这个事情背后的关键,在于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节奏是由摩尔定律推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