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我在陕北当知青_第22页

  熊英压低声音问:“叶小川同学,你是不是遇到了经济方面的困难?要不要我借一点给你,或者张海丽那边,我估计也能借到钱。”

  这批新来的9位知青当中,其他8位都用现金补足了口粮差价。

  唯有叶小川当了个很不光彩的“倒挂户”,这就使得熊英忍不住想问个明白。

  “放心吧,没事。”

  熊英这个人挺仗义,所以叶小川也不想让她担心,“我兜里有钱,而且还有不少,用不着向你借。

  至于说那位张海丽吧,她之所以在路上的时候,和我走得近。”

  说到这里。

  叶小川停下脚步,“张海丽之所以那样做,其实中间的原因,挺复杂的.
  假如她真愿意借钱给我,你信不信刚才在大队部里,张海丽早就主动掏钱帮我平账了,还轮得到我开口向她借?”

  张海丽和主动接近叶小川,中间的原因很复杂?

  那是为什么呢?

  是张海丽因为她自己的出生不好,生怕在知青团体里受到排挤,出于寻找靠山的目的,所以她会才主动贴近叶小川?
  还是说,
  张海丽来自江南水乡,担心以后在陕北熬不住,所以提前想给她自己找个帮手?

  或者是兼而有之?
  熊英停在原地,皱眉苦苦思索。

  等她刚想出点头绪之际,半坡上的屋子里,此时却传来来阵阵争吵声
  
 
向大家推荐一本书,都市题材,写的挺不错的。

   
 
  





  第20章 人间处处是江湖

  知青安置点。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

  女知青那边,有老知青队长黄敏和另外一个叫陈美华的姑娘,她们来的时间长,熟悉这边的情况。

  而且黄敏比较热心,爱憎分明,啥都敢说,属于典型的辣妹子。
  

  陈美华身上则有湘女的柔情,也有湘乡姑娘身上常见的内敛。

  虽然她平时话不多,见了生人也显得并不会有多热情。

  但其实陈美华是一位很内秀、很有主见的姑娘。

  有了她们这两位老知青坐镇,新来的女知青暂时相安无事,各自都忙着把领回来的口粮,往窑洞里的专用粮食柜子里放。

  还有就是收拾行李,整理床铺之类的。

  冉婷,冉苗两姐妹相互帮衬着铺床叠被,干活的效率就很高。

  这两姐妹忙完之后,就开始在那里用搪瓷盆盛水,相互帮忙擦洗身体。

  由于知青安置点里,并没有专门的洗澡的地方,所以这些事情都是当众进行的。

  煤油灯昏暗,身子洁白。

  引得黄敏一阵打趣:“冉婷冉苗啊,你们俩年龄一样,吃的也一样,可怎么长的却不一样呢?一个那么圆,一个那么尖咯咯咯,这是怎么回事呀?”

  马璐也笑,“是呀,你们俩姐妹一个排笔,另一个像三角板.可真是怪呢!”

  “羞死了!你们干嘛呢,转过去,不许看!”

  “咯咯咯,我就看!看看又怎么了,我参考参考有什么关系?”

  女知青住的窑洞里面,几位姑娘在那里开玩笑。

  暂时很和谐。

  而今天晚上的争吵,主要是来自男知青那边。

  起因是老知青胡勇,非得坚持让大家合在一起做饭吃,其理由是:咱们都是男人,用不着算那些小账,谁吃多点、谁吃少点都没关系。

  而且大家合在一起做饭,一是省事省柴火。

  另外一点呢。

  合在一起做饭吃,这样可以要求三十里铺生产队,重新给知青们安排一位社员过来,专职给他们做饭。

  胡勇说的这个东西,倒不是空穴来风。

  这是因为但凡去生产队里插队的知青,人数稍微一多一点的话。

  按照惯例。

  当地的生产队,就会安排一位年轻姑娘,或是没多少劳动力的老年妇女过来,专门替知青们做饭、打扫打扫院子里的卫生什么的。

  生产队会给这位帮忙的女社员算全工,每天记8个工分。

  而生产队里的工分,其实并不值钱。

  这么一算下来,帮忙的那位女社员不用去地里受煎熬,天天可以干点轻松活。

  而知青们就更乐的吃个现成。

  胡勇的提议听起来不错,刚来的王硕、梁少平、张维不懂行情,当即倒也同意了胡勇的建议。

  可当大家伙把粮食袋子集中在一起,准备开始做饭的时候。

  另一位老知青老闵,却死活不同意一起做饭吃,“亲兄弟还要分家各过各的呢,更何况我们之间,很熟吗?”

  既然他不乐意,那就没办法了。

  王硕、梁少平,张维便把老闵排除在外,各自拿出一点粮食,准备开伙做饭。

  “咦,胡勇同志,你为啥不拿粮食出来呢?”

  已经被胡勇顺走了一双棉袜的张维,现在多了一个心眼。

  大家伙都在忙着从口袋里往外掏粮食的时候,那个胡勇却在围着锅灶转圈,装作很忙的样子。

  可就是没点准备拿粮食出来做饭的意思。

  于是张维便问他,“胡勇同志,你的粮食呢?”

  “啊咳咳,这个,是这样的,既然咱们合在一起做饭,我们所有人的口粮,终归都要拿出来一起吃对不对。”

  头缠纱布的胡勇嬉皮笑脸的回道,“现在就先吃你们的吧,我的土豆还在地窖里放着呢!
  现在我身上有伤,钻地窖里面去,容易受寒.放心吧,等你们的口粮吃的差不多了,我那口粮攒着干啥?还不得拿出来大家伙吃?”

  张维虽说老实,但他不傻。

  当即便开始怀疑:自己这几个新来的知青,恐怕是被胡勇给算计了!
  要不然,同样是老知青。

  那位老闵明显不太会做饭,但他为啥就是不同意,大家合在一起做饭吃呢?
  “胡勇,你实话实说,你是不是想打我们的秋风?”

  张维停止往外拉粮食,直起腰冷冷的盯着胡勇问,“如果你确实有什么困难的话,那就说在明面上。

  咱们好歹是一个锅里舀饭吃的下乡知青,大家伙牙缝里省省,怎么也不能让你饿着,对不对?”

  “哪有!”

  胡勇一口否认,“秋收之后,我可是分了足足一年的口粮,粮食多的吃都吃不完咧!这不是我的土豆放在地窖里,现在去取的话,太麻烦了么!”

  在陕北插队的知青们,每次分了口粮之后,粗粮细粮放在柜子里。

  而红薯土豆这些东西,则会放在地窖里去储存起来。

  胡勇便是以此为借口,迟迟不愿把他自个儿的粮食拿出来。

  “不合着做饭吃了。”

  王硕不喜欢争来争去,通常他更倾向于选择用拳头解决问题。

  见胡勇老是推三阻四的,王朔很不耐烦的摆摆手,“那咱们就各做各的,谁也别盯着谁,省得麻烦。”

  “那可不行!”

  胡勇急了,“咱们分开做饭,那锅灶也周转不开呀!再说了,这样生产队也不好派人过来跟我们做饭,对不对?有免费的劳动力不用,王硕你是不是傻?”

  “嘭——”

  王硕把粮食口袋狠狠一扔,“小子,爷看在你受伤了的份上,今天不揍你。

  你丫挺的说话注意点,爷是傻,但也不至于傻到看不穿你的阴谋滚,再敢啰嗦,信不信爷今天就破个例?打你丫个满脸桃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