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我在陕北当知青_第87页

  她们的运气不太好,钻的那条山沟没野驴。

  结果这帮子娘们,就拿野鸡野兔、田鼠狐狸撒气。

  她们不但打到了10几只野兔野鸡,一只毛茸茸的狐狸,甚至还抓到了一大串野生鲤鱼、草鱼!!

  看那架势,足足有2、30斤哩!

  别以为陕北缺水就没鱼。

  其实这边的野生鱼,还不少。

  毕竟这里距离黄河不远,而且还有无定河、榆溪河,以及大大小小数十座水库。

  只是由于陕北会游泳的人,相对来说更少,而且基本上没多少赤手抓鱼的高手。

  爱钓鱼的也不多。

  所以多年繁育下来,陕北很多溪流里的鱼,其实还不少。

  当晚。

  大家烤鱼、炖野鸡,吃黄馍馍。

  收获满满,让人很兴奋。

  肚皮吃得溜圆,那就足够的精神头来折腾。

  老柳头和驾车那个老汉喝苞谷酒、吹大牛。

  赵小蕊则唱信天游。

  而那些已经生了娃的老婆姨们,就开始唱陕北酸曲、说些骚情的话题。

  撩拨的现场的高潮,那是一波接一波。

  就这么吵吵闹闹之间,不知不觉的,大家伙的感情得到了加深,瞬间就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

  等到第二天天亮。

  大家吃完早饭,然后便捆好猎物、收拾好行囊,随后就急匆匆往三十里铺方向赶路。

  至于民兵队长,和那个孙启起云?

  那就不管了。

  他们自个儿会回去的.丢不了。

  等大家回到三十里铺生产队。
  

  接下来。

  自然有鬼精鬼精的老柳头,和天不怕地不怕的王硕他们,去处理猎物的销售问题。

  而叶小川,则被老支书叫去。

  让他相跟着大队长老赵,去国道边物色开饭店的地点。

  叶小川骑着老支书的自行车,车架上拉着他。

  老赵骑他自个儿的二八大杠。

  走完乡间小路,刚刚进入210国道。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位于三十里铺生产队上游、那个白家沟生产大队开办的“利民集体饭店”。

  据老支书介绍说。

  这家饭店已经开了有7、8年了,生意倒还能行。

  等叶小川和老赵蹬着自行车,正准备从饭店门口经过。

  没成想。

  饭店里却刚好走出来一行人。

  看样子,应该是有什么参访团刚刚来去白家沟大队,参观访问完毕。

  然后作为地主的白家沟大队,就在他们自个儿开设的饭店里,招待了对方一顿工作餐。

  不过在这个时期,这种工作餐可不是白吃的。

  吃完了。

  参与会餐的人员,每个人都得掏自己的粮票、菜金。

  副县长都不例外。

  反正,所有的干部下乡一律得吃“派饭”,吃完了各自掏钱。

  真还没有后世那种交2块钱,几十个菜随便吃的好事。

  等到有一个看起来像是饭店负责人的人,把客人送走了之后。

  他这才装作刚刚看见了老支书一样,“哟,这不是三十里铺生产队的老支书么?

  你们急匆匆的,这是想去哪搭些儿?”

  老支书显然不想和他们多说,“不去哪,瞎串哩。”

  “就哈说吧你!老支书,你们这是打算去瞅瞅开饭店的位置,是不?”

  头戴没有帽徽军帽的那人笑,“我说老支书啊,你以为开饭店这营生,有那么容易么!”

  “咱不说,前前后后的盖上百个章子、跑各个部门都能跑断腿。”

  “就说光是安排合适的人手,咋解才能让他们把工作干好?光这一项,都能把人给愁死。”

  “你看.开票的要会算账对不?库管要有原则、手脚干净不捣鬼。”

  “咱全盘负责的,还得盯着服务员不甩脸子,更不能无故打骂顾客,厨子呢.不朝饭里吐口水。”

  那人笑的有点肆意,“喏,咱们把这些管好了,还得操心怎么才能把饭菜味道,给弄好。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广大群众,对不对?

  哎!我说老支书,还不止这些呢!那些驾驶员同志,哪一个不是脾气大的很的主?

  一个小心和他们起了冲突,那可就是群体性斗殴事件.哎,反正各种各样的嘛哒事,多着哩!”

  白家沟生产大队的经济条件,一直都比三十里铺生产队,要好上很多。

  这两个生产队虽说地界相邻、水渠相通。

  可一直稳居上风的白家沟生产队,多年来一直在方方面面,都压制着三十里铺生产队。

  就像过年的时候,参加县里的秧歌比赛。

  三十里铺的秧歌队。

  无论是在道具、还是器械,甚至就连队员们身上穿的那种、花花绿绿的衣服。

  都比不过人家白家沟生产队的好。

  这些,只是三十里铺生产队被对方摁在地上摩擦的一方面。

  就好比老支书去官庄公社里开会。

  他在人家白家沟生产队的支书面前,总会低一等。

  人家白家沟老是得表扬、领奖状。

  而三十里铺生产队的老支书,则永远都是小透明,毫无存在感。

  所以老支书,此时并不想和对方多说,“小川啊,咱们走,蹬快些儿.”

  正说着。

  站在“利民集体饭店”负责人身后,那位高高大大的年轻人开口了,“那位老同志,你知不知道上级正在大力号召,一定要以粮为纲。

  老同志啊,这是一条总纲,谁也不允许松懈!

  开饭店,搞活生产队经济,终究只能作为辅助手段.我说那位老同志啊,你可千万不能本末倒置、丢了西瓜捡芝麻啊。”

  叶小川一听,顿时大怒!
  凌文亮你个丫的!!

  刚刚被那些无德的新闻写手,给吹捧成了典型,立马就飘的没个边儿了,是吧?

  以下犯上,居然敢在老支书面前这样说话?
  王硕的板儿砖,能把你狗日拍的生活不能自理。

  爷拍砖的手艺,难道比他差?

  信不信爷不用动手,砖头自动都能飞起来,拍的你丫满天都是小星星?

  第84章 从来不记仇的人

  “走,叔,我们进去学习、考察一下这家店。”

  叶小川掉转自行车车把。

  直直走向利民饭店,“咱们今天就对这家店,搞一次‘大家来找茬’。以后不就知道,该怎么避坑了吗?”

  老支书原本特别不乐意去。

  一来是他的补贴并不高,一个月才十几块钱,以至于老支书节约惯了,没有下馆子的习惯。

  二来老支书心里,有点抵制这家饭店。

  不想进去自找不痛快。

  如今听叶小川这么一说,老支书倒也豁然开朗:也是哈。

  既然打定主意要开店,不了解别人是怎么做的?

  那可不行。

  事业为重!

  自个儿这张老脸先放一边,必须得静下心来好好学学,才是做事情的正确态度。

  见老支书转身往饭店走,叶小川故意落后他几步。

  这是?

  饭店负责人见老支书不但不赶紧离开,却扭头走了过来。

  而且还摆出一副想进店的架势。

  不由把他搞得一愣:
  这啬皮老曼曼!(抠门)
  咱这饭店开了多少年,也从来没见过他进来消费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