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我在陕北当知青_第822页

  其实不用吃菜,就能非常的顺口了。

  更重要的是这种豆渣大米粥,别看卖相不怎么美观,但营养确实非常好。

  很能给辛苦劳作了一天的社员们,及时提供身体所需的淀粉和植物蛋白质。

  今天中午的菜。

  则依旧是用红苕尖,南瓜藤尖,土豆、粉条,加了很多火锅底料熬制而成的杂烩菜。

  菜里面都是不值钱的食材,很简陋、很寻常。

  但因为有了牛油火锅底料的调味,这就使得整个饭菜,能让人食指大动!
  那位大领导和老白进入食堂之后,带着身边的三位工作人员一起,耐耐心心排队打好饭。

  5个人打的饭分量都很小,几口都能吃完。

  像这种分量的话,说实话比起那些新社员,每人各自端着的海碗里那满满一大碗饭。

  简直就相当于一个小山丘,与泰山的区别.
  用农村的话来说:简直就是用来喂猫的,就这么一口口??
  在社员们满是不解的目光中,5人各自扒拉了一口,随后眼睛猛地一瞪!
  各自脸上都露出一股很意外、觉得很惊讶的神情.这菜,好吃!
  除了食材实在是拿不上台面、菜里没有一点肉之外。

  社员他们吃的集体食堂里面的饭菜,味道真还不输四九城、那些国营大厂矿的集体食堂!
  5个人收起脸上的讶异之色。

  那位大干部一边吃,一边旁敲侧击的、开口问了身边的几个新社员几个问题。

  没成想。

  这些新社员的警惕性很强!一个个的.不是在那里埋头吃饭,要么就是摇摇脑袋,表示自己不知道
  看来,在1号沟河里,从这些社员身上是问不出什么名堂了。

  匆匆忙忙吃完饭。

  大干部问明了敖登怎么付饭钱之后。

  那位女工作人员随后掏出5元钱,放进钱箱。

  搭伙蹭饭付饭钱.每人算下来一块,这笔钱说少不算少,但也绝不是很多!

  ——人家那些别的兄弟生产队干部,他们到1号沟壑来学习先进种植经验、和先进种植技术的时候。

  他们吃完饭。

  哪一个不得往里面放个3块2块,以便通过这种方式,来向1号沟壑的社员们表示感谢之情的?

  等到身边的工作人员付好饭钱。

  随后大干部一摆手,“抓紧时间,咱们走。”

  带着老白与两名警卫、一名机要秘书,大干部一马当先冲出食堂大门,却正好与刚要进来的叶小川撞了个正着!

  这位与叶小川素未谋面的大干部,他竟然似乎认识叶小川!
  或许是他前来三十里铺之前,就已经详细调阅过这边的资料?

  包括到三十里铺之后会遇到什么样的人,主要需要找哪些人了解情况.等等之类的?
  否则的话,不可能两人刚一照面。

  那人便满脸严肃的点点头,“你是就是叶小川同志吧?我们正在执行公务,请你暂时回避一下,不要跟来。”

  ???

  好家伙,这句话直接搞的叶小川一愣.啥情况这是?
  不过仔细打量眼前之人几眼。

  叶小川忽地想起:这位可算得上是实干家、真正的经济学家了。

  这次。

  像他那么一位德高望重的经济学家,竟然亲自来三十里铺做调研?
  嘶.好事儿!
  这东西牵扯到的面,实在是就太广,影响实在是太深远了!!

  可以这样说吧:

  这次于老他到三十里铺来做的调研结果。

  即便是放在整个蓝星上。

  那也是影响深远、意义非同凡响的!

  既然如此。

  那么咱三十里铺大队,就绝不敢行差踏错,更不敢提供掺了水分的数据。

  如若不然的话,等这位大佬回去提供的调研报告,一旦出现偏差?
  那影响.啧啧啧,说真的,那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在这种事情上面.个人的喜好和选择,已经无关重要了!

  这事儿.已经超出了自己的个人前途,超出了自己的好恶,甚至超出了自己的生死!!!
  于是。

  面对做事态度严谨、甚至是对生产队干部来说,还显得异常严厉的于老的呵斥叶小川,选择了沉默。

  选择了默默配合,而不是对抗.
  倒是紧随大干部而来的老白,冲着叶小川微微一笑:“小川啊,你忙你的去吧,不要管我们,也不要跟来.至于原因么?
  现在还没法向你解释.好了,我们还要到处走走、看看,小川你忙你的去吧!”

  “光源同志,我们走?”

  那位大干部点点头,“走。”

  不跟就不跟呗!

  说实话。

  陪同那种很高级别的大佬到处去参观,其实是一件非常累的事,说句话都得非常小心。

  哪敢说错一句话?

  怕只怕遇到那种资历老、脾气犟,原则性强的出奇的古板老头稍微说句话没说到点儿上,那就是劈头盖脑的一同训斥!
  真真是一种折磨!
  朝着老白点点头,示意自己明白了。

  然后叶小川进入食堂,自顾自的打了一份饭菜,与敖登姑娘他们坐在一块儿吃饭。

  别过叶小川。

  大干部在老白的带领下,顶着中午的烈日,满头大汗的赶到了2号沟壑。

  与1号沟壑一样。

  位于2号沟壑中的这些新社员,他们无论是吃的、住的条件和设施,都和1号沟壑一模一样。

  只不过。

  因为每条沟壑里的集体食堂,几乎都是同时开饭。

  所以在路上耽搁了点时间的大干部,和老白他们赶到2号沟壑的时候。

  此时这里这条沟壑里的很多新社员,已经吃完了饭。

  而这些吃完饭的社员。

  也顾不上休息了,大家伙便顶着烈日,下到地里忙着薅草
  薅草不奇怪。
  

  趁着中午的太阳大,农民伯伯会把那些杂草扯出来,然后丢在太阳下暴晒。

  只有这样,除草效果才好.
  但让这些人感到震惊的是:2号沟壑中,蹲在地上忙着除草的那些新社员,男的全都赤裸着上身。

  每个人的后背都晒得油亮油亮,紫褐紫褐的.让人看着都觉得疼!

  而女的,顶大也就穿个肚兜,或者是那种很宽松的男式背心。

  这种背心,穿了跟没穿区别不是太大。

  四处透光的大背心,哪能遮得住那些年轻女子、小媳妇儿们的肉肉?鼓鼓囊囊吊甩甩、或白或粉迷人眼
  她们的这种穿法,几乎属于半裸。

  6、70位年轻女子、俊俏小媳妇,都那么半遮半掩的蹲在地里干活?
  或圆润或尖,或挺或下垂.那风光.简直就是说不出的迤逦!
  “这这是干啥呢?”

  在这个极为保守,平常在农村里,基本上连穿花裙子都很难见得到的时代。

  却有好几十位年轻女社员,就这么堂而皇之、半裸着在烈日下干活?

  “这这里流行晒背么?”

  那位女秘书瞠目结舌的,指着蹲在地里干活的那些白花花的身子,满脸的震惊!
  “我倒是听说过,沿海地方有渔女,她们潜水劳作的时候,基本上是不穿衣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