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侠小说
设置
阅读记录
首页
>
都市娱乐
>
火红年代,我在陕北当知青
>
第879页
火红年代,我在陕北当知青_第879页
只要做到这一点,就行了。
只可惜,家长们似乎总担心孩子这做不好、那里没按照家长的意思来,忤逆了家长们的意志。
更怕孩子翅膀硬了,结果不听话哎。
三人一路聊着闲话,一路往前走。
大约走了两个多小时之后,眼瞅就要进入更加茂密的原始森林地带了。
走在前面用妖刀开路的向导,伸手往前一指:“前面那户人家看见没有?”
叶小川点头。
向导嘿嘿一笑,“那户人家所处位置,非常的当紧。任何人要想出入天坑村,必然就会经过那户人家门口。”
一条山沟里,多半就只有一条崎岖小道。
如果这条山谷,是通往天坑村的必经之路的话,那么任何一位行人,就必须得途经坐落在半山腰的那户人家。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那户人家,其实是天坑村的暗哨.这个秘密,搁在咱们整个这一片,估计知道的人,不会超过10个。”
向导一边披荆斩棘开路,一边带着叶小川和拓娜央往前走,“同志,可能你不知道。
别人都说旧社会的时候,湘西、还有麻城那边的土匪很厉害、很猖獗。
但其实,只不过是因为那边的土匪更出名、闹出来的动静更大而已。”
“真要说起深山藏土匪的老黄历,咱这边,可不比湘西、麻城那边的历史短。”
拓娜央问,“过了那户人家,是不是距离天坑村就不远了?”
“还远着呢!”
向导大爷笑笑,“我们今天走过的路程,十股还不到三股。明天上午好好赶路、走上整整大半天,说不定下午也就到了。”
拓娜央瞪大眼,“这么远?那户人家,即便看见有外人来了,他又怎么通知天坑村的人呢?”
“他养了几只鸽子呗!”
向导大爷解释道,“如果碰到情况复杂,用信鸽传信说不清楚的话,那户人家还会派出家里的儿子,抄近道,抢先进入天坑去通风报信。”
说话间的功夫。
不一会儿,三人来到那户人家。
这户人家选择的地点,似乎很有讲究:如果是一大清早,有人从山外往山里走,通常走到他这里的时候,那已经是人困马乏。
如今眼前突然出现一户人家?
这时候,往往赶路的人通常就会前去讨口水喝,或者是去他家院子里歇歇脚。
这不人家的土院,虽说没有用水泥硬化过。
但至少人家清理的干干净净、用‘三合土’打的平平整整。
在里面歇脚的话,安心赶路的人不用担心哪个地方,会突然钻出来一条五步蛇。
更不用担心头上的树杈里,会掉下来一条竹叶青啥的不是?
而像叶小川这种过了中午才出发,准备进山的人。
赶到这户人家的地头上。
往往此时已经到了下午快5:00左右,大山里的天,黑的早。
如果看见日头,已经坠落在山顶上的时候,旅人就不再适合赶路了.大山里的夜晚,是最最危险的!
大山里的野虽然灵机,但是往往这个时候有很多野兽出的,也会有很多毒蛇出来觅食。
而且因杂草丛生、古木参天所给人带来的行进困难,和因为出于对未知所产生的那种恐惧感。
以及视线不好,还容易造成意外坠崖事故。
所以。
那些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要想往山里去的人,他们往往赶到这户人家的院子这块儿。
通常就会停下来歇歇脚,要么干脆借宿一晚,等明日天亮了再走。
叶小川三人也不例外,今夜就只能借宿在照顾人家家里了。
第515章 一代杀才谭老头
三个人一路披荆斩棘。
从山坡上,慢慢往山谷里开溜。
一路上。
向导不停的向叶小川,讲述一些当地的情况、反复提醒叶小川一定要忍住气。
只因这茫茫大山里。
除了有可怕的各种毒物出没之外,此地的山民,脾气只怕也不是那么温顺。
真要是把他们其中谁给惹毛了?
或许人家不需要动刀动枪,直接抓条蝮蛇往谁身上一扔.那死就死了,还能找谁说理去?
即便是上面派人下来调查,估计也调查不出个什么结。
——毕竟在深山老林里,谁要是被毒蛇给咬了一口而丧命,这种事情,那就太寻常了不是?
尤其是今天晚上借宿的这户人家,更不要去轻易招惹。
只因他家里,可算得上是人丁兴旺、兵强马壮了。
根据向导的介绍,叶小川得知:那户人家姓谭。
家长老谭,解放前就是个混不吝的狠角色!
这家伙杀过土匪,也杀过溃退下来的果军,甚至据说还干死过两个小本子!
而至于说那些在外面犯了事、想躲到深山老林里去苟且偷生的家伙?
其中到底有多少人死在老谭的手下.老谭没说,别人也不敢问。
但据当地的老乡们私下里所说:
只怕被老头干掉了的那种汪洋大盗、地痞流氓真不知道有多少!
人狠,资历又老。
以至于当地的生产队干部,对他的所作所为,多半都是睁只眼闭只眼。
谁也不会去管老谭。
如今的他,已经收敛了杀心。
只是在此地安安静静地修生养息、开枝散叶,前前后后总共养了5个儿子,娶了5个儿媳。
外带13个孙子,孙女。
以及还有2位没出嫁的小女儿。
再加上有点残疾的谭老头、和他那位肥肥壮壮的老婆。
林林总总加起来20多号人,三世同堂,就住在这么一个偏僻的土院子里。
这样论起来的话。
像他们这种散居人家,在生产队大集体时代,上面基本上是不会允许存在的.且不说人民公社那会儿。
按照规定。
生产队需要所有的社员一起开饭,大家需要同吃同住同劳动。
像他们这样散居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脱离村集体,独自居住的人家?
怎么能做得到和其他社员一起开饭、一起出工?
就说到了后来。
生产队已经不再开办伙食团不、再要求学员们集中开伙,而是让社员们各自回家自己做饭吃。
但每天早上。
生产队长依旧需要召集社员们到村口,以便安排当天的耕种任务、带领着社员们一起出工。
像他们这种。
远离大集体的独居人家,很显然,就没法和大家一起去地里劳动了不是?
但谭老头家这种、在陕北的话极为罕见的情况,却真实存在着。
这户人家的院子很大,泥土房子也很多。
等到叶小川拓娜央,还有向导走到老谭家院外,未见其人先听见一阵阵凶狠的犬吠!
听那架势。
这户人家只怕养的狗,还真不少!
光从养狗数量众多这一点就能看得出来,只怕眼前这户人家的家底,确实有点厚。
——要不是他家里的粮食多,谁家能养得起这么多的狗?
等向导上前敲门。
“吱嘎——”一声。
未曾上漆的院门被打开,露出一张圆圆的苹果脸,红扑扑的,看着蛮喜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设置
×
字体大小:
小 (17px)
中 (20px)
大 (24px)
特大 (28px)
超大 (30px)
背景颜色:
浅灰
淡绿
米黄
淡蓝
浅粉
浅绿
咖啡
灰色
黑夜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