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我在陕北当知青_第1017页

  “就是!同志你可以去打听打听,我们多会儿买过粮食?这是我们向亲戚家借的!”

  总共六七个学生当中。

  一下子跳出来两个,准备替孙平安把这事扛下来。

  随后又有三、四个小子跃跃欲试,个个把拳头攥紧,纷纷对着叶小川怒目而视!

  摆出一副“”今天叶小川如果严厉追究他们老师的责任的话,这几个小子就会不管不顾的扑上来,当场就想将叶小川撕得成粉碎!
  一个个的,跟狼崽子似的
  还别说。

  陕北这边的小伙子,普遍个子比较高大些,别看眼前这几个家伙只是半大小子。

  但他们身上的气势那副气势,真还有点骇人!
  都说和半大小子打架,是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事。

  只因大人打架吧,还会顾虑这、顾虑那的,下手会有个分寸。

  但半大小子们不一样啊!

  这些家伙一旦冲动起来,那是抓到什么就用什么当武器,干架的时候,也不管是脑袋还是后脑勺,那是劈头盖脑的,朝着对方就是一顿猛k
  不管不顾的,根本不去想想后果。

  谁能扛得住?
  现如今,见对方的学生娃娃们,大有对自己群起而攻之的架势!

  叶小川环视一圈,嘴里冷哼,“怎么?你们一群小崽子,还想跳起来吃人?”

  本身叶小川身上,有一股非常大的王八之气。

  如今他一发火,那股浓浓的凛然之气以及淡淡的杀气,便不知不觉间透露出来!

  使得那些半大小子们,浑身轻轻一颤!
  但随即一个个的,再次抓紧拳头,不再后退。

  而是对着叶小川怒目而视,“这次去弄粮,是我们几个商量好的,和孙老师没关系!”

  “对!”

  其中有一个,个子比同龄人大的小子怒吼,“这件事是我提议的!二蛋和狗剩,还有火娃、壮壮都同意!和孙老师一点关系都没有。

  他是恰好有事去延咹办事,然后在路上遇见我们了,怕不安全,所以才特地护送我们回老家的!你要抓人,就抓我吧!”

  有了这小子带头,其他一帮子半大小子纷纷挺起胸膛:

  “对,抓我抓我!”

  “还有我!”

  “滚!”

  叶小川冷哼,“你们真以为小屋子里,关不下你们还是咋地?还是说你们以为,年龄小,就不能拿你们怎么样是吧?”

  见苗头不对。

  孙平安‘嗖’的一声冲上前来,将一帮子学生娃娃给护在身后:“二蛋!火娃!你们干什么,这是打算和叶知青同志对着干呐?!”

  喝止住了手底下学生。

  孙老师转身陪笑,“叶知青同志啊,实在对不住对不住了,孩子小不懂事。

  不瞒您说。

  这件事,实际上是我出的主意,咱这不是因为这些孩子家里面,因为缺粮,实在是有点揭不开锅了么!”

  叹口气。

  孙平安伸出双手,做出一副任凭叶小川捆绑的架势,“孩子们家里缺粮缺的厉害,不是二蛋因为没吃饭,不来学校上学了。

  就是火娃家里,得让娃娃们上山去挖野菜,耽搁了学习.唉,这不是没办法么!”

  “所以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我都会让孩子们,各自提前上山去挖点中草药,像什么党参啊、野枸杞,百合什么的。”

  到了晚上。

  我再让他们抽点时间去石头缝缝里抓点蝎子、蜈蚣.然后让孩子们,把这些中草药攒起来。”

  孙平安脸上,浮现出一丝苦涩。

  “等家家户户缺粮都缺的厉害的时候,我就会带着他们跑延咹一趟,好把这些中草药卖了,以便换成粮食回家救急.唉!”

  “要是没有这些粮食的话,学生娃娃家里,哪能熬得过,这老天给我们穷苦人的难肠?”

  第585章 精妙入神孙平安

  陕北有很多野生药材。

  比如甘草麻黄、苦参、北柴胡枸杞、银柴胡、蒺藜、列当、天仙子沙棘、桔梗党参、知母半夏、地黄忍冬、锁阳羌活、独活罗布麻等中药材。

  像什么枣皮、红枣其实也是可以入药的。

  难得的是。

  这边的东亚蝎、肉苁蓉尤其珍贵,在市场上的售价可不低!
  只可惜药材收费站是属于垄断性经营的,即便肉苁蓉在市场上的售价很高?
  但真正的好处,却落不到乡亲们的头上。

  不过即便如此,上山挖药材,他也是陕北乡亲们的一项重要副业收入.这没办法的:大家伙的选择余地很少。

  猪牛羊,毛驴骡子。

  像这种大牲畜,社员是不能私自饲养的,而且他们也没粮食来搞这些。

  养鸡,原则上每家每户不能超过5只.不过有些社员家里,养的比这多。

  不过那是属于家里劳动力多,小孩也多的人家,才能干得了。

  毕竟家里壮劳力多,工分就多,分的粮食也多,再加上自留地也多,才有足够的粮食去喂养这么多鸡鸭。

  而小孩多。
  

  则可以打发他们出去挖蚯蚓,摸田螺,摸鱼虾、捉虫子喂鸡。

  但大部分家庭养的鸡,数量是很少超过5只的多了他们也养不起不是?

  由于社员们的现金收入渠道,极其有限。

  除了养点鸡鸭,卖鸡蛋换盐巴换药钱之外,上山去挖中药材,晚上去石头缝里捉蝎子,无疑就成了乡亲们创收的一条好渠道。

  所以。

  陕北的乡亲们到了农闲季节,他们就会抽出时间,结伴去山上挖药材。

  或者是到了夏天的晚上。

  乡亲们会打着火把、条件好一点的就用手电筒,去村口的石头缝里抓蝎子卖。

  但通常。

  乡亲们挖到的中药材或者是捉到的蝎子、蜈蚣什么的,他们都会卖到当地的药材收购站,落个3块、5块的补贴家用。

  而像孙平安老师这样?

  组织学生们,将中草药、蝎子蜈蚣全部集中起来,然后统一送到延咹去卖。

  然后把卖的的款项,用来换成粮食再背回去的事情?

  这种事,几乎没人干。

  只因从脂米县到延咹城,还有足足200来公里,也就是300多、接近400里路。

  而生产队对于社员们的时间,以前是出工方面,卡的很严!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

  只要是生产队的农民,除了过年会放5天,除了遇到非常大的冰雹,暴雨之类的天气不用出工之外。

  平常哪有社员们休息的时间?

  哪怕遇到天气不好。

  生产队多半也会组织社员们集中在一起学习、开会,要不就是搓黄麻、编织柳条框什么的。

  反正生产队干部会找出无数种理由、找出各种各样的活,让社员们拼了命的去干。

  怎么可能让农民好好歇口气?

  毕竟。

  这人一旦有了闲暇时间、肚子又还能吃饱的话,他的想法就多,就不利于管理了不是?
  所以,这边的乡亲即便挖了不少野药材,捉了不少蝎子蜈蚣。

  他们其实真还没时间跑这么远,更没那个体力,支撑他们跑几百里外去卖东西。

  这是其一。

  其二。

  在这个时期,对于跨市、跨县倒腾粮食抓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