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重置了_第795页

  玩资本运作的,到最后没几个有好下场的。他们这么做,就是典型的本末倒置。

  “呵呵,这位张董好大的脾气啊!尤主任你先消消气,没了碍手碍脚的人,咱们公司上市的速度肯定还会加快。”

  杨虎咧嘴一笑,看似在宽慰尤主任,实际上是在给对方吃定心丸。

  尤主任哼了一声,没有说话。此时他的心里正在盘算董事长的人选,这个人肯定得自己这边委派。

  三日后,新任命的董事长前来和张潇交接工作。

  而张潇即将离职的消息,早已在公司里传遍了。大部分员工都很不满这个结果,只要是在公司服务三年以上的员工都知道一个事实,没有张董,根本就没有微电子设备的今天。

  “该交接的都交接清楚了,你以后有什么疑问还可以给我打电话。那就这样吧,我走了。”

  张潇甩给对方一个萧索的背影,拉开董事长办公室的大门,走了出去。

  可一只脚刚迈出门,他忽然定住了。

  只见,过道里站着满满的都是人,大家一言不发,都默默的看着张潇。有些比较感性的女员工,已经留下了泪水。

  “大家好好干,不要让我们这些年的辛苦白费。再见了,诸位,我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共事这么年!”

  张潇觉得鼻子有些发酸,但他必须要忍住。

  他就这么走向了电梯间,人群主动给他让出了一条通道,一路目送着他的离去。

  “上车吧,张董。我知道你没开车来。”

  走出公司的行政楼,张潇觉得阳光有些刺眼。

  说实话,公司员工的自发送行,让他很感动。但他不得不离去,因为他已经做出了选择。

  这时,一辆宾利车缓缓的行驶了过来,停在了张潇的眼前,车窗落下,露出了胡杨英俊帅气的笑脸。

  张潇子想笑一笑,但他的笑容比哭还难看。

  拉开门,上了车,张潇坐在了胡杨的身旁,说道:“你怎么知道我没开车来?”

  “你这些年开过你那样破宝马吗?走吧,这里暂时不需要你了,但请放心,总有一天你还会风风光光的回来的。这个时间,不会太长。”

  宾利车驶离了微电子设备,扬长而去。

  张潇的离职,在公司内部造成的动荡,要远远超出尤主任等人预料。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这些天,不断的有人递交辞职报告。

  先是几个技术骨干,紧接着又是一批中层管理人员。尤主任算了算,起码走了有二十多个人了。

  “杨总,这样下去可不行。吴先生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我希望能快点把那一笔补贴拿到手,然后公司尽快上市。再没有一点好消息,我怕公司会形成离职潮。”

  尤主任的担心可不是空穴来风,吴尊友返回京城也有些日子了,但所谓手到擒来的补贴,却还是没见踪影。

  杨虎赶紧说道:

  “尤主任不用担心,那边传来的消息说,最近几天就会开会研究补贴的事情。另外,公司得赶紧安抚一下人心。

  不是走了二十几个人了吗?这些人大多是中层干部。我们可以尽快提一批人上来,估计效果会很好。”

  走的人多了,自然就会空缺出不少中层的岗位。

  趁现在给一批有能力的员工升职,就不会让这个被动的局面再延续下去。

  “好,那就交给他们自己斟酌吧,回头等名单出来了,我们再研究。”

  尤主任现在有点后悔,当初不应该那么早就把张潇放走。要是能稳住张潇,公司咋会出现这种情况?
  只不过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不提尤主任在哪里后悔,反正这个世界上也没有后悔药卖。
  

  离开微电子设备的张潇,经过胡杨的提名,董事会的讨论,已经正式成为了博隆光学的执行总裁。

  公司的董事长还是许有年,戴向军任公司副总裁兼技术总监。

  而从微电子设备离职的二十多名骨干,都被博隆光学给接收了下来,并安排在了合适的岗位上。

  胡杨说过,凡是从微电子设备辞职出来的员工,博隆光学统统都要。哪怕你只是一名基层的技术工人。

  这番动荡,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孟如松找到胡杨大倒苦水,这件事已经开始影响到芯通国际的设备交付。

  “胡总,真不知道这个尤主任咋想的。他这么一折腾,微电子设备的产量连续下滑。原本这个月底他们要向公司交付三台设备,结果昨天打电话来说,只能按时交付一台。”

  这批国产高端光刻设备,孟如松是用来专门生产军用芯片的。事到临头,微电子设备却说无法按时交货,这不是坑人吗?

  “孟总,别担心,不会影响你的生产的。这次的事情,看着好像轰轰烈烈的,其实就是个笑话。”

  胡杨忍不住吐糟了一句,自己原本是想着将两家企业合并重组,尽快扩充实力。

  结果呢?却被一群贪婪的蠢货给搅黄了。

  第638章 千亿补贴到手
  第638章千亿补贴到手

  事到如今,只能给对方一点教训,才能将已经失控的微电子设备给拉回来。

  只不过,相较于当初的合并重组方案,微电子设备需要付出十倍或者更高的代价。

  “看来胡总是胸有成竹啊,那我就不多说了。反正到时候我没有设备可用,就来找你。”

  孟如松半真半假的说完这番话,随即告辞离去。

  他是有些担心胡杨采取不理智的行动,但现在看来,一切都还在胡杨的控制之中,根本不会出什么乱子。

  “胡总,张总和戴总来了。”

  孟如松离开之后不久,吴馨慧敲门走了进来,告诉胡杨张潇和戴向军已经到了公司,正在会客室等候。

  “好,我马上过去。”

  胡杨随即起身,来到了小会客室。

  “胡总.”

  张潇和戴向军看到胡杨走进来,马上起立向他问好。

  胡杨点点头,笑着说道:“坐啊,起来干嘛?张总,刚到一个新的环境还适应吧?”

  “我这人到哪儿都能适应,你放心吧。这几天戴总帮助我很快熟悉了公司的基本情况,等过些日子我再去京城的生产研发基地看看,估计就能正常展开工作了。”

  张潇在博隆光学走马上任之后,戴向军十分的配合。不仅很详细的给他介绍了公司方方面面的状况,还亲自带着他跑遍了公司的每一个岗位。

  胡杨笑着点点头,道:
  “这就好!你张总本来就是行家里手,这些都不是问题。戴总,你这边已经开始实施那个计划了吗?”

  “胡总,我已经解封了高端光刻机的保密研发。”

  戴向军很有信心的回答了一句。

  其实,作为国内几大顶尖的光机所,曾经都做过高端光刻设备的研发。后来由于某种原因停止了。

  等胡杨将几大光机所、京城精密光学以及博隆光学进行整合以后,这部分技术资料就到了戴向军的手上。

  博隆光学内部一直都有很高的呼声,要求企业自主研发生产光刻机。虽然胡杨不同意和微电子设备进行市场竞争,但也不反对戴向军他们的技术储备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