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季汉楚歌 > 第329页

季汉楚歌_第329页

  “那就好。”刘标松了一口气。

  见刘标这反应,关羽反应过来,丹凤眼猛地睁开:“孟临,关某岂会是惦记他人之妻的人?”

  “你从哪里听来的谣言,竟敢败坏关某的名声!”

  刘标打了个哈哈:“二叔,你误会了,我没这么说!”

  关羽瞪着虎目:“你方才分明就这个意思!曹操贪张绣的婶婶,跟关某何干?”

  刘标向赵云的位置挪了挪:“二叔,你真的误会了。”

  关羽跟秦宜禄的妻有什么渊源刘标不知道,只知道有记载的都有好几处。

  虽然关羽的性格怎么看都不像是饥色的,但刘标也怕今后关羽真的跟秦宜禄的妻有了渊源。

  到时候刘标就难做了。

  一边是自小相伴的二叔,一边是岳丈最信任的亲卫。

  手心手背都是肉,打谁都不行。

  关羽哼哼:“关某自有妻,也有子,又岂会惦记他人妻。今后再敢乱传谣言,关某就跟翼德一起将你吊起来。”

  顿了顿。

  关羽又道:“子龙也护不住你!”

  赵云看着挨着自己的刘标,无奈扶额。

  果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孟临的个性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有变化。

  闲聊间。

  韩胤到来。

  “伏波将军,有江夏书信送达,来人自称是受荆州书佐郎诸葛亮的委托。”韩胤将书信递给刘标,又补充了一句:“我听那人,有江东口音。”

  江东口音?

  刘标将还没烤好的鱼递给赵云。

  扫了一眼书信,看到署名处,刘标不由乐了。

  诸葛亮对刘标一向很敬重,是不会用这种一长串的署名的。

  用这种署名是在暗示刘标:信的内容不保真,看个乐乎就行。

  周瑜不了解其中的门道,误以为这个署名是诸葛亮给刘标写信时的惯例,故而不敢乱改。

  
 
白天有些事,晚上回来现码的,咳咳。

   
 
  



 
  第199章 四分荆州,刘表傻眼了:怎么都来打我?
  

  “等了这么久,终于等到南下的机会了!”

  “二叔,四叔,你们谁有兴趣,跟我去见贾诩?”

  刘标起身,伸了个懒腰,嘴角勾起笑意。

  这次图谋荆扬,比预期的要更顺利。

  不仅有曹操的配合,连西川的刘璋都“配合”出兵了!

  荆州太大,刘标一口吃不下。

  只有在曹操、孙权以及荆州地方豪帅、世家全都“礼让”刘标的情况下,才能完美的拿下荆州诸郡县。

  这种可能,比刘表直接让荆州还难达成!
  因此在跟庞统商议细节的时候,刘标就提出了同分荆州的概念。

  庐江跟江夏接壤。

  江夏刘标是必须要得到的。

  然而江夏是战略地位大于经济地位,人少地少。

  只要江夏是不行的。

  因此毗邻江夏的南郡(不包括襄阳),也是刘标要得到的。

  控制了江夏和南郡,北可取襄阳和南阳,西可取西川,南可取荆南四郡,东可取江东诸郡。

  从西至东,将南郡、江夏、庐江、九江、沛、下邳、广陵连城一片,就能控制大半个江淮。

  如此。

  才能真正将江东锁死!
  且不会跟势力强劲的曹操和袁绍提前发生冲突,也不会给刘表和孙权当渔翁的机会。

  郭嘉和周瑜的猜想大方向是没错的,刘标的确是在图谋江东。

  只不过。

  在图谋江东前,刘标的第一目标是荆州!
  荆州太大了。

  刘表在荆州又跟地方世家豪强关系紧密,且又处于长江上游。

  若没有天时相助,以下游攻上游,是很难取胜的。

  不是谁都有孙策一样的运气,能借助东南风三日破沙羡一个时辰烧了沙羡水寨。

  孙策死了。

  江东实质上已经没了未来。

  提前分了荆州,让同分荆州的各方势力都能得到实打实的好处,才是最佳策略。

  关羽对赴会没兴趣,道:“既然要南下,关某先去整军,就让子龙陪你同去。”

  刘标也没闲情逸致烤鱼了。

  一面派人给贾诩送信,一面带上赵云和骠骑义从就沿着颖水北上。

  得到刘标书信的贾诩,也没了捕鱼的闲情逸致。

  “终于可以结束了,老夫现在看到鱼都犯恶心。”

  捕了半个多月的鱼,贾诩也吃了半个多月的鱼。

  鱼偶尔吃,叫打牙祭。

  若天天吃,会反胃的。

  “先生,刘标奸猾,谨防有诈。”张绣闻讯急劝。

  张绣对贾诩是很尊敬的。

  若没贾诩,张绣不知道死多少回了。

  哪像如今,杀了曹操的嫡长子还能活得好好的。

  抱紧贾诩这可大树,才能活得长久。

  “无妨,伏波将军必不害老夫!”贾诩笃信而笑,又善言相劝:“张将军,奉劝你一句,对伏波将军不要直呼其名。”

  “识时务者方为俊杰,做人做事都要留一线,今后才有保命的机会。”

  “司空虽然有器量,但司空的儿子未必有器量,不要将路给走绝了。”

  张绣打了个冷颤。

  曹昂死后,曹丕成了长子。

  最重要的是:曹丕当日也在宛城!
  贾诩的话说得很明白:
  曹操在时,自然不会再迁怒张绣;可曹操不在了,曹丕未必会容得下张绣。

  “谢先生赐教。”张绣看向贾诩的眼神更恭敬了:“不如我护卫先生同去。”

  贾诩点头,眼神有赞许:“孺子可教也。”

  在保命上,贾诩是专业的。

  就连被氐人抓获,都能假称是段颎的外孙,叛氐不仅不敢害贾诩,还盟誓送贾诩离开。

  论随机应变,当世少有能比得上贾诩的。

  当即。

  贾诩留张郃、高览守营寨,只带了张绣和十余骑沿江而下来见刘标。

  行到中途。

  贾诩跟刘标相遇。

  看到贾诩,刘标热情的下马相迎:“久仰文和先生大名,今日一见,真是三生有幸啊!”

  贾诩笑呵呵的下马,同样的热情:“伏波将军年少有为,老夫只是枯树老枝,不敢在伏波将军面前论名。”

  两人都是善于结交的。

  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仿佛如故友相见一般健谈。

  上至朝堂,下至民间。

  诸子百家能聊,民生俗事也能聊。

  赵云表现得很沉稳,张绣已经瞠目结舌了。

  文和先生跟伏波将军,以前真的不认识吗?

  在贾诩和刘标畅聊的时候,赵云忽然看向张绣:“我曾听闻,张将军有‘北地枪王’的名头,想必枪术不俗。”

  张绣懵了。

  北地枪王?

  我怎么不知道我这么厉害?

  赵云一见张绣这模样,嘴角忍不住一抽:我竟然会相信孟临口中的“北地枪王”。

  在来的途中,刘标曾猛吹张绣,称张绣曾受枪法名家指点,有北地枪王的美誉。

  若跟着贾诩来的是张绣,让赵云一定要趁机套近乎。

  张绣这一愣神,赵云顿时不知道该怎么套近乎了。

  早知道就不提鬼扯的“北地枪王”了。

  “我只是有些勇力,比不上赵将军。”张绣表现得很谦逊。

  贾诩的嘱咐,让张绣对识时务方为俊杰有了更深的理解。

  只要不是在战场上,就要与人为善,不能轻易结仇惹人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