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钢琴家_第493页

  “没有任何一个人!”

  “因此,我愿意给何深这一首作品满分的成绩,至于扣掉的那一分……”

  “当然是何深太过于恶劣,都把我弄哭了,还有作品内容太少,只听了一点点就结束,完全不够尽兴!”

  “好吧,我承认,这个是我个人的情绪,如果何深这个是一首专辑的话,我愿意给何深的这一首专辑,满分!”

  “可惜的是,只是一首单曲!”

  “综上所述,评分9/10,传世经典,值得一听!”

  随着留声机杂志在欧美古典音乐界,对何深第一次出声。

  原本一直风平浪静的欧美音乐界,特别是欧美那边的古典音乐听众,瞬间炸开了锅。

  他们好久没有看到评分超过8的作品了!

  并且,这个评分9,扣掉的一分,还是因为何深的这一首作品并不是专辑,只是一首单曲,这才扣掉了一分。

  毕竟留声机杂志,大部分评价都是评价专辑,以及评价作曲家,评价单曲的非常稀少。

  也正是因为这样,留声机杂志的评价,才显得格外的珍贵。

  就当欧美古典音乐圈子那边,以为就只有留声机一家杂志出声的时候,其他的杂志也跟着留声机一起出声了。

  《和声》杂志:【评分:9.6分,顶级作品!】

  《音乐家》杂志:【评分:5/5,绝对经典的作品,完美!】

  《乐评人》杂志:【专辑评分:不构成专辑,无法评分;单曲超越完美,二十一世纪最为完美的一首单曲!】

  《艺术分析》杂志:【顶级钢琴家的复出,单曲超越极限,强烈推荐,建议收藏!】

  “……”

  无数的杂志开始纷纷冒头,不管是不是被德意志留声机公司花钱邀请的,他们全部都开始分析何深的这一首作品。

  毕竟跟风这玩意,不仅仅华国这边喜欢,全世界都喜欢!

  谁不喜欢跟风,谁不喜欢恰烂钱呢?
  并且,为了跟风跟出风采,甚至还有一些乐评机构,去找到了何深在华国的微博,开始分析何深这一首作品背后的意境。

  甚至开始分析何深在每一个乐曲中,每一丝力量所代表的意义。

  在欧美这边,无数吹何深的文章瞬间涌出,所有关注古典音乐圈的人,立刻注意到了何深这样一个人,也注意到一个叫周仁广的中国人。

  看到这么多顶级杂志在吹何深的这一首作品,他们将信将疑地打开了从油土鳖上面,打开了何深的这一首作品的视频。

  然后……

  欧美古典音乐圈的人,瞬间炸了!

  第273章 黑暗降临?

  欧洲那边的古典音乐圈的观众,全部都炸开了锅。

  对于他们而言,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听到那种特别历害的大佬发专辑了!

  久到他们都已经忘记了钢琴界还有新的录音。

  现在在欧美那边最火的钢琴家,基本上就是郎良月,以及基辛之类的人。

  但是郎良月才发过专辑,他的那一个专辑不能说不好,只能说……很常规,没有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就是那种,超越顶级水平的诠释。

  郎良月每一首都是大师级别的演奏,可惜没有太亮眼。

  不过说很多人都还蛮喜欢郎良月的演奏的,毕竟他个人的风格太过于明显,就算不是特别亮眼,也是可以一听的存在!

  只是可惜他的手受伤,没有办法诠释那些特别大型的曲子。
  

  再加上郎良月的个人巡回音乐会,也不再演奏大型作品,开始转向一些小而精的作品。

  因此,在欧美这一块,郎良月的讨论度开始下降。

  就在这片市场出现空隙之时,在网上又出现了新的一个钢琴家,一个他们之前好像听过,但是没有什么特别深刻印象的钢琴家。

  一时间,那群音乐欣赏水平特别高的老饕,便疯狂地跟随着那些音乐乐评杂志的步伐,去听何深的诠释。

  结果很明显……

  何深的这一首作品,直接在油土鳖的古典音乐日榜,登上了榜首。

  超过了之前排在播放量首位的一大堆美女钢琴家!
  无数的油土鳖用户,在何深的这一个视屏下面,不停地刷着他们的语言。

  用他们的语言,去描述自己对于何深这一首作品的感觉。

  以及……

  痛恨!

  “何,你弹奏的非常好!我非常喜欢的你的演奏,但是,你为什么只有一首?就不能稍微多一点?”

  “欧……为什么,为什么这么快就结束了?你这要也过于短小了!”

  “很强!不过太短了,不够!”

  “何深牛逼!!!”

  “……”

  不管从哪儿看,几乎所有人都觉得何深这一首作品非常好,好到有点离谱的感觉!

  同样的,何深这一首作品太短了,短到让他们发指!

  因此,他们不停地在何深的视频下面,催促着何深加速更新新的作品,恨不得何深一天更新十个视频,全部都是这种等级的作品!
  当然,只是期待,他们对此并没有抱特别大的期待。

  就跟催更作者一样,这玩意不是想催就能催出来的。

  那些钢琴家弹奏这些顶级作品的时候,也绝对不可能是磨合一遍就出来的,绝对会磨合很多次,不停地演奏,选择最好的一次,才会放出来。

  也正是如此,他们只是不停地喊着让何深快点更新,在口头上耍着贱,而他们的行为上,没有进行其他多余的动作。

  但是,这原本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催更行为,在德意志留声机杂志的施耐德却感觉到了一丝丝机会。

  施耐德站在自己的办公桌前面,摸着自己的下巴,看着面前的评论区,目光闪烁。

  这时一个机会!
  一个非常容易借东风的机会!

  这一次何深在欧洲这边因为一首作品而产生的影响力是施耐德没有想到的。

  何深现在的这一首作品太少,太短,根本不够听。

  再加上本体一直都是比较悲伤的气势,大部分听了几遍后,大概就会感觉到难受,从而不想继续听下去。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何深直接吊起了无数人的胃口。

  让这些观众在他们德意志留声机公司创立的,油土鳖何深频道下面,留言要求何深继续加更。

  正常来说这些观众应该不会这样。

  毕竟大家都有那么多的传世经典可以听,而那些作品都过了版权期限,被人放到了网上。

  那些作品,基本上都是无数顶级钢琴家,一生演奏出来,最为完美的作品。

  大家平常都听那些作品听习惯了。

  但是何深这一次不一样!
  何深这个是一位新的钢琴家,一位大家完全陌生的钢琴家。

  大家对于他的触键,对于何深在音乐上的理解,对于何深的技术,完全是一个空白的状态。

  再加上最近完全没有任何一位顶级钢琴家,发出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视频或者专辑。

  他们最近都处在一个休息的期间。

  这就让这片市场,直接空了下来!

  这……好像是一个机会!
  一个可以让何深从华国中走出,彻底走向世界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