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开局一套四合院_第110页

  报完到,分完宿舍。

  旁边就是卖被褥的,很少有人买,基本上都是从家里带,用着舒服不说关键还省钱。

  钱度直接买了一套,一口气寻到了宿舍楼。

  他被分配在了四楼,上辈子读大学也是,分到了六楼还没电梯,军训那段日子给他累够呛,军训累成一条狗,回宿舍感觉不是上楼,就是在上楼的路上。

  貌似新生永远不会分在低楼层宿舍似的,等钱度寻到自己的宿舍号,站在门外,已经能听见里面的对话声。

  “等宿舍人齐了,咱们先去天安门故宫看看,还有地坛,长城.”

  “出了火车站没几步就是天安门,我还专门过去看了看。”

  “不一样,咱们得好好逛逛,我还是头一次来京城呢.”

  门从外推开,钱度抱着被褥进去,笑着打招呼道:“大家好,我叫钱度。”

  宿舍是标准的六人间,屋里只有两人,一看到钱度,热情的凑了过来。

  “你好,我叫潘学伟,陕西人。”

  “你好,我叫刘海生,鲁省人,我来帮你拿着。”

  “不用不用,我自己来就成,没多少东西。”钱度连忙拒绝。

  落潘学伟和刘海生眼里,钱度还真是除了被褥和身上一个包,什么都没了。

  刘海生的头发留着斜刘海,油滋滋的贴着头,带着眼镜捋了捋道:

  “钱度,你的东西还在楼下吧,我去帮你拿上来。”

  钱度暗叹了句这也太热情了,连忙给他拦住:“不用不用,我拢共就这么点东西,我就是京城人,回家方便,所以来报到没带多少东西。”

  俩人了然的点了点头,站在旁边满脸热情,可刚见面生的很,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钱度瞅准一个上铺把被褥甩上去,看着他们,掏出烟。

  “大家都抽烟吧,喏,尝尝京城的大前门。”

  俩人接过,钱度又掏出打火机给点上,烟草一冒,关系立马就近亲了不少。

  刘海生咂么着嘴,笑道:“我们刚才还讨论等大家聚齐,一起逛逛京城呢,没想到你还是本地人,这下不缺向导了。”

  “没问题,等人齐了,我带大家好好逛逛。”

  钱度叼着烟坐在空着的床板上,笑问道:“你们什么时候来报到的?”

  潘学伟个子不高,肤色黄铜色,人很壮实,应着钱度的话。

  “我是害怕误了新生报到的时间,昨天一大早出发,傍晚就到了,你不知道,下了火车站在站台上,给我紧张的,东南西北都分不清,我还是头一次出我们县城”

  老爷们可能就是如此,一根烟,几句话的功夫,感觉就像是认识了很长一段时间似的。

  俩人都是乡下高考考进京城的,人生十七年前,最远的地方连自家县城都没出过,更别提省城,京城了。

  没亲人陪伴,头一次大包小包进了京,激动,更多的还是迷茫,因为压根儿不知道学校在哪儿。

  三人聊得很欢,主要是钱度没有给他们一点城里人的架子,天南海北一顿聊,和气的不得了。

  “钱度,你去食堂登记领粮票了没?”

  见钱度摇了摇头,刘海生提醒道:“要不我们陪你现在去领了吧,不然到了中午人一多,肯定得排队。”

  钱度听着点了点头,“行,等我铺好床铺,咱们一起下去逛逛。”

  没五分钟,三人结伴下楼。

  先去食堂排队领饭票,钱度又在校园里的杂货店买了饭盒和洗漱的盆和牙刷牙膏。

  现在的上大学,是不需要交学费的,除了这些生活必备的零零碎碎的东西需要花钱,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花钱的。

  钱度只是个例,什么都靠现买,如果全在家里准备好,可能就花个路费钱。

  每个月二十六块五的补贴,定量的饭票,自己留点,还能寄回家贴补家用。

  三人也没多逛,回到宿舍,开始整个楼层来回乱窜。

  那句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让钱度有了深刻的体会。
  

  “同学你好,我叫是鲁省人。”

  “你也是鲁省人,太好了,咱俩是老乡,你鲁省那的”

  “我菏泽人.”

  “哎呀,我家就在菏泽旁边,之前还.”

  出门在外,身在异地,这时候两个人操一口家乡话,真跟十八年没见过的亲兄弟似的,热情的不得了。

  钱度可惜的是还没见到一个京城本地人,发烟接烟到是接了不少,要么是老烟鬼,要么就是新手,几乎没有不抽烟的。

  等到傍中午,宿舍剩下的三人赶在饭点前,全到齐了。

  王大刚,兰洲人,人如其名,又高又壮实。

  就是有些显老,钱度本来还以为是岁数大的缘故,结果人家才二十一岁。

  他们这一届算是正宗的高中读完参加高考的大学生,复读生虽然依旧有,可占比小了很多。

  没有头几年常见的那种,二十好几结了婚,甚至家里有娃,还考大学的例子。

  第二个舍友叫付祥,江西人,戴着眼镜,气质跟赵大刚形成了鲜明对比。

  最后一个进宿舍的叫严述,泸上人,白白净净的,连穿着的衣服也是白白净净的。

  人少的时候还好些,人一多,稍微聊几句,就能感觉出不同来。

  潘学伟,王大刚他们都是乡下人,穿着上,钱度心里说句寒酸一点不为过的,这时候在村里生活,衣服能好到哪去。

  三人本能的会很亲切,聊得也很熟络。

  付祥和严述瞅着就是城里人,说话的口气和目光难免有些清高,不过好在没什么恶心人的桥段,舍友关系上过的去。

  这也是难免的,千人千面,其实从短暂的接触来看,几个人都还不错,只不过大家刚见面不怎么熟。

  六个人聚齐,没有专门来按年龄排老大老二,只是从一开始的自我介绍中,报了年龄,自然而然的排了个大小。

  钱度落了个老六,他连二十岁都没有,其他人年纪最大的王大刚二十一岁十二月份的,最小的是严述二十岁三月份。

  钱老六这个外号稀里糊涂就落头上了,好在老六这会儿没什么其它含义,大家一口一个老六的叫着,只是图顺口。

  可落钱度耳朵里,总觉着是在损自己。

  第104章 我真的不想出名啊!

  下午一起去图书馆办完借书证,一伙人直接待着不走了。

  北大图书馆管理员,这个素来有神秘色彩的职位。

  钱度一度认为,只有扫地僧那样的人物才能胜任这份工作。

  可惜事与愿违,给他们办理借书证的是早二届中文系的师兄,很健谈,笑呵呵的完全看不出体内的‘内功’有多深厚。

  北大图书馆是公认的全国藏书最多、最全,种类最丰富的高校图书馆,没有之一。

  这些书对于学生来说,就像行走在撒哈拉沙漠中心的人,突然遇见沁人心扉的山泉水一样,让人渴望汲取。

  一个宿舍六号人,这个时候能考上北大的,不用怀疑,智商肯定是出类拔萃的那一撮。

  见着书,那就是走不动道儿了,再出图书馆门的时候,一人手里拿了五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