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开局一套四合院_第526页

  “在哪儿?”

  “门头沟这边的洪水口村.”

  钱度之前提过的大棚推广,虽然困难多,可农业部开会讨论后,觉得的确值得推广。

  大范围推广现在也不可能,只能今年先挑城郊一个村子做试点。

  钱度到的时候,村长史永华已经用喇叭吆喝参与的人在村部集合了。

  “这位是洪水口村的村长兼书记史永华,这是大棚种植公司的老板钱度。”

  “你好你好,”史永华握着钱度的手,看看本人,目光再挪到左手抱着的小子身上,有点懵。

  不过还是客气道:“真的欢迎你们能选中洪水口村作为大棚种植的试点村,我代表我们村全”

  大棚种植是什么意思,简单理解就是冬天也能种出新鲜的蔬菜。

  整个村的人去年年根进城扫荡年货,谁没看见过那两块二一斤的蘑菇。

  西红柿黄瓜买回来,拌点芝麻酱辣椒油大拉皮,调个猪头肉,冬天那小味儿差点香迷糊。

  上面发下来的文件绕口的很,可村长给村民解释的就相当清楚了。

  一起盖大棚,发家致富赚大钱。

  又是盖新房又是娶老婆的,再忽悠着攒够钱进城买房,年轻人响应的最积极。

  葛庭怀笑道:“该谈的已经谈好了,农科院的楚教授带着两名博士生会在这边常住,正好论文选题也是这个方面的。”

  钱度跟一个头发旺盛的老头儿握了握手,道:“那今天过来是?”

  “今天正式动工,指导大棚搭建,地方已经选好了,一共三片,合计六十三亩,二十五户户主签了字。”

  葛庭怀说着一顿,目光看向汤立轩。

  后者心领神会道:“老板,咱们对大棚的扶持力度,按您之前提的,公司报销45%,这块儿还需要您签字。”

  钱度之前的确提过这茬子,这就相当于去医院看病医疗保险抵一半的费用。

  不过这点零零碎碎的他现在不甚在意,只要能积累经验,推广开比什么都强。

  唰唰唰,龙飞凤舞签上字。

  洪水口村这地界山多平地少,能找到适合搭建大棚的地方不多,所以分成了三片。

  二十五户,七成是家里的年轻人说服父母拿钱第一次创业。

  剩下的三成是中年人,想着跟一跟那什么改开的浪潮,看看能不能赚到钱。

  听着村长史永华的鼓劲儿,还有一众城里来的专家,看热闹的村民不少人心里已经开始后悔了。

  赚钱谁不想,靠种庄稼一辈子也发不了财这是肯定的,只是他们面对未知不确定的事物,还得腾地花钱,本能的拒绝。

  中午村长留着吃饭,杀鸡,炖肉,钱度接过边士波手里的大哥大给韩子童回了个电话。

  手里的铁疙瘩让一众年轻人看的目光火热,只有钱度自己提着嗓子,来回苦逼的找信号。

  “.”

  ps.新的一年,手擀面祝读者老爷们顺风顺水顺财神,平安喜乐,阖家幸福。

  第268章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洪水口村。

  四月伊始,村落位于屋脊灵山脚下,离灵山主峰仅有12公里,点点青绿汇成青团。

  清风徐徐,裹夹着阵阵清新进入鼻口。

  本地居民对此早已见怪不怪,成天面对的就是这块巴掌大的地方,远没有钱度来的喜欢。

  在城里住的时间长了,冷不丁站在这山野林间,身体连着精神都是喜悦的。

  史永华中午招待钱度一行人,不过因为下午要工作的原因,没有怎么喝酒。

  群策群力,六十多亩的大棚也不可能一天就搭建完成,只能先把最小那块地给搭起来。

  跟盖房子似的,上手熟练后,速度只会越来越快。

  大棚种植公司前后预计补贴七万六千块钱,这笔钱哪怕平均摊到25户人身上,都不是一笔小数目。

  公司如果不补贴,恐怕这二十五户人还得再减少一半。

  傍下午回城,史永华拎着两个编织袋和一个竹编篮子。

  “这袋子里是三只老母鸡,三只鸭子,这是五斤鸭蛋,都是大家从家里拿的,村里也没什么好东西,钱老板您别嫌弃。”

  “不能收不能收。”

  钱度看着身后的年轻人,提声道:“大家的好意我心领了,可这些东西我不能收,你们拿回去给自家小子炖了打打牙祭,比送给我强啊。”

  “钱老板,我们拿回去也是继续养着,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你帮我们致富,这些鸡鸭不算什么,你就收着吧。”

  “对啊,你就收着吧。”

  史永华机灵的绕过钱度,塞到边士波手上,笑道:“钱老板,我们洪水口村春夏秋冬的景色都很不错,欢迎你以后常来。”

  下午搭大棚的时候,史永华敏锐的发现钱度特别喜欢山山水水的自然景色。

  而他们洪水口村别的不多,就是有山有水,自然好风光。

  城里不是兴起旅游这个词儿么,现在多是乡下人进城晃悠,史永华看着钱度,突然有了些独到的启发。

  以后保不准城里的人住腻歪了,会特意来乡下待几天,而他们这地儿绝对受欢迎。
  

  钱度对上一双双眼睛,无奈只能收下,笑道:“那我就不客气了,大棚种植虽然周期长,不过有楚教授在这边做技术指导,有问题就多问多学,年底冬天如果大家进城卖菜麻烦,也可以按照市场价找我们公司来收.”

  夕阳西下,这次不光葛庭怀觉着钱度身上冒光了。

  只要视角找的好,钱度真就整个人在发光。

  回城路上。

  “你小子经商可惜了。”

  “可惜?”钱度看了眼葛庭怀,笑道:“不经商,自己都满足不了,怎么去满足别人。”

  在工商联老老实实上班,拿李询来对比,那股积极上进,巴结领导的劲儿就不是自己能有的。

  后世单位,年轻人多调侃拿多少钱干多少活儿,不是因为他们不想上进,而是公司老板根本不把他们当人。

  一个不拿自己当人看的公司,图个温饱罢了,谈什么上进。

  况且就业形势愈发严峻,三千五的活儿,你不干有大把的人干。

  以前高中地理试卷常回答,国内最大的优势是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可没人能想到这么廉价。

  甚至还有被生活所迫的,为了一个工作岗位,自降工资来内卷的。

  第二天上午十一点,钱度收到了匡乐成打来的电话。

  “老板,已经全部平仓,花旗很遵守约定,第一时间就把钱拨了过来,不含手续费,咱们这次一共赚了一百七十二亿!”

  匡乐成在电话里的声音都是激动颤抖的,尽管老早就已经计算到了这个数字,可等钱真正到账上的时候,仍旧难以平静面对。

  八九年的日股,股市市值占全球股值的百分之四十五。

  这是花旗旗下专家团队分析后的确切数据,将近全球股值的一半,这是什么概念。

  跌幅超30%,他们一百二十亿的资金规模,还拉了十倍杠杆,三个月的时间赚这些完全不意外。

  况且花旗那边,才是这次的大头。

  “老板?”匡乐成听电话那边平静的很,心里佩服钱老六的同时,又强迫自己努力平静下来,不能太过失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