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万历公务员 > 第3页

万历公务员_第3页

  是该拜拜。

  连忙回道:“知道了,爹。”

  老柯氏站在顾老头身边,看着床上的顾青,默不作声,心下似乎有些想法。

  但是碍于在人前,也不好说出来。

  柯氏和起床赶过来的明氏看着醒过来的顾青,也是心思各异。

  顾老头询问了一下顾青的情况,确定不是那种回光返照,而是真的吃了几副药,醒了过来,也没得癔症,就是身子虚了一些。

  倒也松了一口气。

  安抚了一下顾青和顾陈氏。

  “青儿刚醒过来,身子骨还很弱,需要慢慢地休养,所以我刚让秀梅熬稀粥,多熬一会儿。”

  “你们好生地照顾,有什么需要,可以说出来。”

  顾陈氏一听,心下多少还是有一些感激。

  “嗯。”

  “爹,时间不早了,你们也累了一天,早些回去休息吧。”

  顾老头嗯了一声。

  转身看到柯氏和明氏站在门口,说道:“都回去休息吧。”

  等到顾老头等人都离开了。

  顾陈氏才对顾长树说道:“当家的,你也去休息吧,青儿这里有我呢。”

  这会儿正式农忙之时。

  一百零六亩田。

  老大顾长庚天天游学,不着家。

  柯氏又是大房,相公还是一位童生,便直接担任起一天一大家子的两餐。

  老大家还有两个儿子,长子十四岁,在私塾读书。

  幺儿六岁,也是到了可以读书识字的年纪,现在天天和村里的孩子四处赶鸟。

  而老二一家,则是两个女儿,长女顾秀月,年芳十一,带着个七岁的妹妹,和顾秀梅搭伙干活儿,顺带照顾妹妹。

  老三家一儿一女,长女顾秀梅,年芳十五,八岁之前,带着顾青,八岁之后,跟着顾陈氏一起下地。

  至于顾青,如今十二岁,也已经下地干活好几年了。

  也就是说。

  除了老大一家不用下地之外。

  连顾老头和他老伴儿老柯氏都要下地干活。

  一共是六个大劳动力,带着三个小劳动力,种着顾家的百余亩地。

  当然,现在又少了好几亩了。

  顾青这一病。

  顾陈氏为了拿钱给他请郎中,卖了属于自家的那八亩地。

  顾家现在又少了八亩地。

  却要养活着一大家子十四口人,外加两个读书人。

  一旦收成不好。

  这一大家子,肯定要有人挨饿了。

  顾长树看了看顾青。

  似乎有话要说。

  可到了嘴边。

  却又说不出口。

  最后只是“嗯”了一声,到隔壁房睡觉。

  一共就两间房。

  顾长树和顾陈氏睡在里间。

  顾青和顾秀梅睡在外间。

  顾长树后来用土砖在中间垒了一堵墙,把草席给隔开了。

  寻常人家,都是这么来的,锯开几个木板,往两排土砖上面一摊,再铺上草席,垫一床被子,便是窝了。

  北方已经开始垒土炕了。

  至于南方,还是以往的习俗,木屋、木板床。

  当然,木料不够的地方,用的是砖瓦房、竹房,砖瓦房还不是那种土砖,就是石头和黏土垒起来的房屋。

  一家一点儿柴林,平日里烧火做饭都不太够用呢。

  路边一根树枝,那都得捡回去,仍在灶房那边,当柴火。

  因为木料在当时就是主要建筑材料,普通人家连一根木材都买不起呢。

  过了一会儿。

  顾秀梅端着一个大陶罐、一个碗、一双木筷,走了进来。

  顾青是真的饿了。

  饿得没力气说话,安静地躺在顾陈氏温暖的怀抱中,等到了顾秀梅做好吃的端过来。

  这稀粥,用的是小米。

  吃起来,口感就好像是那玉米糊一样。

  顾青大口大口喝着,不一会儿,一个陶罐都见底了。

  “阿弟,你还饿不饿,我再去给你熬一些?”

  顾秀梅见状,连忙问道。

  顾青摇摇头。

  “可以了。”

  这身子骨实在是太虚了。

  病去如抽丝。

  这会儿也不易吃太多。

  不好消化,容易顶食儿。

  “娘、阿姐,你们也去休息吧,我没事儿了。”顾青喝完稀粥,精神气恢复了一点儿。

  想要完全消化一下顾青的记忆,好明白自己现在的处境。

  顾陈氏现在哪里睡得着。

  “儿啊,等你睡了,我们再去休息。”

  “你刚好,得人陪着。”

  顾秀梅也连忙点头,说道:“阿弟,我们不困。”

  顾青也只好点点头。

  不过一会儿。

  就好像是睡着了一样。

  顾陈氏见此,轻轻地把顾青放平,让他躺在床上,又仔细地盖好了被子。

  “秀梅,你明儿个继续照顾阿弟。”

  “不用去地面干活儿。”

  “今儿晚,不要睡得太过,仔细着阿弟,他要是起夜什么的,你来叫我们。”

  “记住了吗?”

  顾陈氏轻声细语地对顾秀梅吩咐道。

  顾秀梅重重地点头。
  

  “嗯。”

  其实,顾青并没有睡着。

  先前睡了大概有一天。

  现在喝了一陶罐的稀饭,恢复了一点儿精神气。

  倒也睡不着。

  闭上眼,开始继续检索着原主的记忆。

  首先可以确定的事自己穿到了大明万历年间。

  之所以知道这些,还是从那个游手好闲的大伯口中听到的。

  往常一家子吃饭。

  顾长庚就喜欢说一些当朝的局势。

  特别是这位万历帝登基之后。

  顾长庚似乎很是高兴,说什么,万历明君、两朝元老云云。

  在顾老头面前显摆着自己从狐朋狗友那边听到的一些国政之事,还不忘加上一句。

  “得遇明君主政,秀才可期也!”

  然后也知道了自己现在的身份,以及这一大家子的情况。

  大明时代的普通之家。

  家境虽然清苦,但是有田、有院、有人,相比较来说,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

  而顾青因为老领导喜欢万历朝的历史,便也买了一些书,对这一时期的历史,也有了一些了解。

  如今身处万历年间,最好的出路,唯有读书。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自从宋朝汪洙喊出了这句口号之后。

  直到穿越之前,此言依然是一碗大鸡汤。

  第4章 家徒四壁心各异

  顾老大要是没有一个童生在身,他敢游手好闲?

  顾老头能直接把他腿给打断!
  这就是读书的好处。

  当然,只读书也不行,还要参加科举,考取功名。

  ‘礼闱新榜动长安,九陌人人走马看。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

  自隋朝开科举取士之后,科举制度就成为了朝廷选贤用人的手段。

  就算是前世,那也是有着考公大军。

  顾笙也算是其中一员。

  可以说是千里挑一了。

  如今再走一走大明朝的考公之路,倒也无妨。

  不过,顾青皱了皱眉头。

  这个身体才十二岁。

  从小到大就没有识字读书。

  要是突然会认得几个字,说一些圣人之言什么的,说不得,会被当做是神童。

  但是……神童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还是想办法,让一切变得合理化,顺其自然吧。

  混了大半辈子的办公室,顾青很清楚,对于万历朱翊钧、张居正等人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