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万历公务员 > 第17页

万历公务员_第17页

  “你也知道,想要还账就得指望地里有一个好收成,指望二郎、三郎他们。”

  “要是让他们饿着肚子,没了力气干活儿,哪里来的收成?”

  顾老头一说起顾老大,那就一肚子的气。

  明明做了对不起柯氏的事儿,柯氏还如此这般对他好,看的顾老头都想要再打一顿顾老大,问问他,为啥要拿着钱,不好生地读书,在外面勾搭有夫之妇。

  家里的婆娘,又孝顺、又能干,还有一个正在读书的儿子呢。

  咋就不能守着婆娘、儿子,好生地过日子?

  非要出去惹得一身1骚。

  还被打断了腿,以后可能都无法参加院试了。

  这个家可能都要被他给搞毁了。

  柯氏见到顾老头发话了,也只好低着头,红着眼,委屈地回道:“知道了,爹。”

  
 
感谢多Q的12张月票。

   
 求求大家动动小手,投投推荐票、投投月票,支持一下小余。

   
 抱拳了!
   
 
  



 
  第18章 论迹不论心的孝顺
  人这一辈子,会面临很多选择。

  选对了,就是康庄大道。

  选错了,就是一步跨进了陷阱之中,越陷越深,从此永远都翻不了身。

  其实,大部分的选择题,很多人都已经做过了,交出了一份答卷。

  后来人也就可以借鉴一二。

  甚至是官方也根据经验为所有人制定了一条康庄大道,只要是坚持,只要是不出大错,只要是努力,终究也能翻身。

  但是说来说去,还是要看个人。

  顾老大一口气考取了童生,却没能继续一鼓作气,考取秀才。

  当然,童生乃是县试,说白了,就是一个县的读书人,参加一场考试。

  而江浦县的人口并不是很多,读书人就更不多了。

  像是顾家这样,一家里面出了两个读书人,那都算多的了,毕竟,顾家在顾家村算是大族。

  整个顾家村也都没多少读书人。

  童生好得,秀才难求。

  院试算得上是大考,三年举行一次,在省城举行,并且要先经过了县试、府试,获得了名次,才能参加。

  顾老大考了这么多年,都是榜上无名。

  这一次,又因为不学好,以至于被顾二毛当场抓住,当成了肥羊,狠狠地宰了一顿。

  还落了个病根儿,成了瘸子。

  而大多数人在官方都铺设好的康庄大道上,还能走歪,自然也是多种因素形成的结果。

  其中之一,那就是家庭环境和个人的性格。

  在做出选择的时候,目光短浅、往往容易选错。

  顾老大就因为他的性格,选错了。

  以至于落到现在这个地步。

  时间来到了十二月中旬。

  天是越来越冷了。

  应天府虽然地处东南,但是北风穿过齐鲁大地、吹过两河,吹到这应天府。

  还是寒冷刺骨,以助于晚上都睡不着。

  这时候,顾青还是非常怀念前世那两米的大床、温暖如春的暖气。

  不说别的。

  就这又厚又重、又不贴身、又粗糙、又有一股味儿的被子,就需要好几晚适应。

  值得一提的是,顾学州回来,见到躺在床上的顾老大,也是大惊失色。

  得知自家的爹拿着钱,没有去求学,反倒是进了赌坊,直接输光了,还被赌坊的东家给打了,从此以后可能要成了瘸子。

  顾学州一时间也是呆愣当场,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怎么会这样呢?”

  “怎么会这样呢?”

  在他的心中,一直以为父亲就是在外求学。

  毕竟,参加了几次府试,顾学州都是榜上无名,也就觉得自家的爹还是很厉害的。

  最起码,过了府试。

  所以,对于顾老大的饼,顾学州也是信的。

  可这一次。

  大家告诉他,他爹这些年不是出去游学去了,而是去赌坊,去吃喝玩乐了。

  就觉得心中的那座山,好像塌了。

  好在,看着柯氏哭哭啼啼、弟弟也无心去追狗撵鸡。

  顾学州还是振作了起来。

  第二天天不亮。

  就直接告辞,去了县城读书。

  一直到这腊月十五,才解馆回来。

  年关将至,私塾那边也是要放假的。

  一般都是规定每年腊月十五日解馆,正月二十日上馆。
  

  顾青也就再一次听到了读书声。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仄、辰宿列张……。”

  顾学州教着弟弟顾学裕读《千字文》。

  这是蒙学之书。

  明朝时期,大部分的私塾都是以此书为教材,教导新招收的学子们识字读书。

  因为千字文四字一句、极为押韵、朗朗上口,是蒙学的最佳之作。

  顾青以前也读过《千字文》,可时间太长,记不清了。

  这会儿,趁着顾学州教导顾学裕的机会,也跟着背起来,一句一句,认认真真地背诵起来。

  因为这也是自己能不能读书的关键。

  顾家现在因为顾老大的事儿,欠了不少钱。

  暂时肯定是没钱再供一个人读书。

  这会儿提出想要读书的想法,只会被无情地拒绝。

  所以,顾陈氏没开口、顾老三则是卖力地干活儿,想要多一些收成,早早把钱还了,好有点儿余力,供自己的儿读书。

  就是这年关将近,一场小雪之后。

  地里是真的没啥活儿可干了。

  但是在这农家,地里没了活儿,不代表着就能休息了,还要上山砍柴火呢。

  而在这个时期,是没有柴林这个概念的。

  一般都是先占为主,也就是谁最先占领了这片地,那就是谁的。

  就像是狮子岭这座山。

  好一点儿柴林,都已经是有主之物。

  顾家的柴林就在半山腰上,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地方了,总比在那陡峭的山顶上要好很多。

  这一日两餐。

  不仅要粮食,也要柴火。

  没有粮食不行,没有柴火也不行。

  顾老头、顾老二、顾老三去砍柴,再从山腰上挑着柴火回来。

  顾青跟在后面,捡地上的树枝,就一根细细的树枝,那都是柴火,不能不捡。

  “阿爷,喝水。”

  眼看着顾老头缓慢地直起腰,以手捶背,他便连忙跑到一旁,倒了碗水递过来。

  以前,他们砍柴是从来不会带水罐的。

  都是等到回家了再喝。

  毕竟,就算是带着一罐子水到山上,不一会儿就变凉了。

  大冬天的喝凉水,肯定是遭不住。

  而顾青却坚持带着水,说是可以堆个火,把罐子放旁边,搭点儿热气。

  一碗温水下肚。

  整个人也好受多了。

  顾老头觉得顾青坚持带着一罐水上来,是一个很不错的想法,也认可了顾青的孝顺。

  “小青,累不累?”

  这似乎是顾老头这么多年以来,第一次问二孙儿累不累。

  顾老三都顿了一下。

  随后更加卖力地砍着树。

  就好像是当年的顾老头,把所有的希望都压在了顾老大的身上,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也是值得的。

  顾青接过碗,摇摇头,回道:“阿爷,不累。”

  顾老头看着顾青端着碗的背影,微微叹了一口气。

  有那么一瞬间,他有一些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