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侠小说
设置
阅读记录
首页
>
其他
>
万历公务员
>
第39页
万历公务员_第39页
顾青知道自己才学一年,属于是底子薄。
县试的时文题,刚好出在了他前几天看过,还能记得的内容。
要是出在了他没记住的内容上,绝对不会有今天这么轻松地解题了,更别说出号。
明朝之后的科举考试更加严格,也更为规范,同时,也更刻板。
根据丁夫子的对科举取士的讲解,他现在过了县试,是可以直接参加今年的府试的。
三天时间一晃而过,终于到了县试放榜的日子,丁夫子的书童丁度早已蹲守在榜文最前面的位置。
丁夫子则是带着顾青、吴显等人在不远处等着。
也就只有丁度人高马大,在榜文前方,不会被拥挤的人群给挤的龇牙咧嘴。
很快就等来了放榜的人,人群呼啦啦的一下子围了上去。
这最后一场放榜是按照名字先后横向排列,称‘长案’,第一名为县案首。
很多人看着长案的第一眼,自然都是从第一名开始看起。
“第一名,顾青!”
“顾青……?”
丁度愣神了一下。
随即,大笑起来。
他没有想到顾青竟然能够获得‘县案首’之名。
与此同时。
差役那边也开始唱名。
“县试第一名,江浦县顾家村人顾青,由王夫子作保,入学春风学堂。”
“顾青何在?”
丁度那边还在往外面挤,他都没继续看吴显等人,只想着,要向丁夫子道喜。
结果,差役那边比他还快。
丁夫子等人也愣了一下。
很显然,也没有想到顾青会成为今年县试的‘县案首’!
顾青听到之后,心跳不免有一些加速,却还是深呼吸一口气,克制住了。
“夫子,那差役好像在叫我。”
顾青躬身对丁夫子施礼,大声地说道。
顿时吸引了身边不少人的目光。
对啊。
春风学堂的丁夫子就站在我们身边呢。
难道说,‘县案首’就是这位看起来也没多大年纪的学子不成?
第41章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万物复苏之际,江浦县县城内,
县城东侧的县衙,红墙绿瓦,庄严而肃穆。
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县衙前的青石板上,显得格外耀眼。
顾青身穿顾陈氏为他缝制的衣袍,步伐沉稳、身形挺拔,心中既有激动又含谦逊,缓缓步入县衙大门。
两旁衙役见状,纷纷行礼致敬,气氛一时庄重而热烈。
被引至大堂,顾青抬眼望去,只见堂上正中悬挂着“明镜高悬”四字匾额,下方知县萧元冈大人端坐案前,身着官服,面带和煦微笑,眼神中透露出对后辈的期许。
两旁书吏侍立,气氛庄重而不失温馨。
顾青微微打量了一番,便连忙上前,躬身施礼。
“学生顾青,拜见大人。”
萧元冈仔细端详着顾青,见其眉宇间透露出一股书卷气,举止得体,心中甚是满意。
“顾青,你此次县试夺魁,实乃我县之荣光,也是你个人勤学苦读之果。”
“希望你在今后能够继续刻苦学习,在府试之时,也能取得很好的成绩。”
顾青回道:“多谢大人教诲,顾青当铭记在心。”
萧元冈点了点头,问道:“本官听闻,你读书不过一年,却在这一次的县试之中,能够写出那般时文,却也难得。”
“特别是束股之时所写的结论,当真是让人不得不拍案叫绝。”
“本官也很难相信,这样一篇时文,会是一位读了一年书的学子,能够写出来的。”
说白了。
萧元冈有一些怀疑,自己出的题,是不是刚好就是顾青背过的注解。
也就是所谓的押中了题。
顾青微微欠身,思索片刻后,缓缓言道:“学生愚钝,但知学问之道,在于持之以恒,精益求精。”
“故此,在入学之初,学生就相信一个道理,那就是学习别无他法,唯有认真尔。”
随即,又把当时的破题、承题、束股的思路说了一遍。
他的束股之所以被萧元冈看中,也是因为用上了辩证法来写。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
帝王之行为确实是有着表率的作用,但是也不能因此就依赖于帝王做出一个良好的表率。
最重要的还是在教育。
教育兴国、教育强国、教育安邦,唯有教化万民,让天下万民都知晓什么是大是大非,能够知晓黑白,可明善恶。
国家才能真正的兴让。
萧元冈听后,点头赞许:“好!有志不在年高,你小小年岁就能够看到如此之高远,本官自是欣慰。”
“学问之道,贵在持之以恒,更需心怀天下。望你日后能不忘初心,继续勤勉力学,待时机成熟,必有大展宏图之日。”
言罢,萧元冈亲自起身,从案上取过一卷书籍,赠予顾青:“此书乃我平日研读之心得,今赠予你,望你珍视之,勤加研读,必有裨益。”
顾青双手接过书籍,感激涕零:“多谢大人厚爱,学生定当铭记在心,不负所望。”
接见结束后,顾青在衙役的引领下退出大堂,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决心。
而萧元冈则望着顾青离去的背影,心中暗自思量,就好像是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一样,读书之时,心比天高,可当了官,治理这一县之地,才明白,很多事情都和年少时自己想象的不一样。
但是,这又如何,这世上多一个他这样的知县,也算是不错了。
萧元冈不觉得顾青能够走的比他还远。
顾青其实也是琢磨了一下萧知县的为人,然后揣摩了一下他在出题之后,想要的答案是什么。
这才写出了那一篇时文。
没有想到,辩证法在这个时代,就算是遇上了八1股1文,还是依然有效果。
当然,最后还是要看人下菜。
说不得,等到了乡试、会试,也就没这效果了呢。
县衙外面的人已经开始散开了。
都是回去通风报信,又或者是失落而归,没什么好看的。
县案首也没有什么官方的礼遇,什么差役带着人敲锣打鼓,把顾青送回家中等等。
区区一个县试的县案首还没有这般待遇。
“夫子,知县大人送了我一本注解书。”顾青对着县衙外等着他的丁夫子施礼道。
丁夫子这会儿红光满面,赞许的眼神已经算是掩饰不了,笑着道:“这乃是知县大人的恩情,你回去之后好生地通读。”
“再过几日,应该就是府试报名之际,你且好生地准备一番。”
“莫要辜负了知县大人的授业恩情。”
在明朝这时候。
进士以上,那已经算得上是朝中官吏预备人选了。
而进士以下,也就是秀才、童生等,都是知县的学生,秀才在见了知县之后,可以不用行礼,但是需要作揖。
所以,顾青现在也算是萧知县的学生。
顾青躬身施礼道:“是。”
吴显等人羡慕地看着顾青,看着他手中的那本书。
那可是来自于萧知县的读书心得啊!
而萧知县乃是隆庆元年的进士,他的读书心得肯定是十分的珍贵,甚至是能够帮助顾青在接下来的府试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设置
×
字体大小:
小 (17px)
中 (20px)
大 (24px)
特大 (28px)
超大 (30px)
背景颜色:
浅灰
淡绿
米黄
淡蓝
浅粉
浅绿
咖啡
灰色
黑夜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