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侠小说
设置
阅读记录
首页
>
其他
>
万历公务员
>
第105页
万历公务员_第105页
在这大街上的不少学生,那都是认识顾青的。
毕竟,当初报名的时候,顾青还在贡院的前面给不少学生们讲述过《算学新解》上面的一些知识点。
当即连忙让开了位置。
顾青就在学生们让开的一条道上,走进了布政司衙门,到了正堂旁边的雅间。
汪宗伊、李贽、王锡爵等人都在。
这一次,王锡爵坐在了首位,汪宗伊、殷正茂、李贽、许守谦等人陪同。
至于应天巡抚张佳胤则是要处理徽州丝绢案,这事儿在圣上明旨之后,也算是定了下来。
但是除了歙县之外的徽州五县觉得自己就是吃亏了。
当地一些有一些声望,也有官职在身的人,就不太能接受这个结果。
他们本身有了官职,手中也有不少田产,对于这点赋税,自然是没什么感觉。
但是架不住本县的父老乡亲们找到他,请求他出面,能够为本县发声啊。
这当了官,不就是为了这一刻,可以在父老乡亲们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官威嘛。
故此,就有人直接闹了起来。
张佳胤对此也是早有准备,谁闹就直接抓谁。
这会儿,正在抓人的路上呢。
“学生顾青,见过诸位大人。”
顾青走进了雅间之中,躬身施礼。
王锡爵则是从顾青走入他的视野之后,就开始打量这位少年郎。
身姿挺拔、稍显魁梧、丰姿岐嶷,特别是那一双眼睛,明亮而又清澈。
“嗯。”
“你的《算学新解》四册,我也都有看过,同时,也和京师的几位西洋人请教,这才知晓,西洋人的算学之道,已经和我大明不相上下。”
“也算是因此而开始了解西洋人的学问,才知道,他们除了那神1学以外,也有算学、心学等学问。”
王锡爵以前觉得西洋人说什么耶1稣、主,在他看来,就是佛门的那一套。
子不语怪力乱神,他虽然也信,却又不是全信。
对于西洋人的那一套,自然是不会接受。
但是,对于西洋人所宣传的神1学以外的学问,还是比较上心,想要知晓西洋人的学问到了何种地步。
毕竟,简易数字计算法确实是让算学更为方便,让计数更为方便和简洁明了。
“你能在弱冠之年,以一己之力改变了大明算学之法,使得天下学子从今往后更容易学会算学,也算是一大功。”
“不过,这和你此番院试倒是没什么太大干系,功是功,科举还要是看你的真才实学。”
王锡爵提这么一嘴,其实也无伤大雅。
毕竟,现在都是糊名,他们阅卷的时候,也看不出来到底是谁写的。
顾青也没有在自己的考卷上面做一个记号,让阅卷的老师都知晓,这个考卷就是他的。
所以,顾青能够得院案首,那也是实至名归。
王锡爵当即就说出了自己当时在大堂之上,之所以出那么一道题,其意义何在。
而顾青又是如何破题,写出来了让他们都称赞不已的文章。
说实话,八股文再怎么写,那也还是一篇八股文。
可王锡爵等人不觉得啊。
他们都是八股文的受益者,自然还是十分推崇八股文的,就算是明知道八股文有着一些缺点。
可是于他们的心中却又觉得规定了格式,才能显得更为公平。
为面对王锡爵时不时地提问,顾青也都能对答如流。
这种面试,他前世就经历过。
再加上,他已经算是四十多的人,前世也能成为考公学生们的面试官。
自然是不虚这一套。
顾青的不卑不亢、对答如流,也让王锡爵非常满意。
甚至是还慢慢地提出了,无关于这一次院试本身之外的话题,比如算学、比如表格记账法、比如理学、心学等。
不过一会儿。
不仅仅是王锡爵问了起来。
就是这汪宗伊、李贽等人也都问了起来。
比如,他就提出了对‘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看法。
这是道学里面的一个观点。
顾青有着过目不忘的能力之后,也记得自己看到过这一句话。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此言虽高,然细味之,实有偏颇之嫌。义与利,道与功,岂可截然分哉?。”
“义者,人心之平;利者,生活之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之所系,义利交织。正义之行,岂可离利而空谈?若正义而无利,则人之行义,将何以持久?譬如耕耘而无收获,谁复为之?故正义之行,必有其利,此天道之常也。”
“道者,天地之正理;功者,人事之成效。明道而不计其功,犹航行而无指南针。道虽高妙,然非功无以显其用。若明道而无功,则道将何以传于后世?譬如珍宝埋于深土,谁复知之?故明道必有其功,此人事之必然也。”
“且夫正义与功利,道与功,实相辅相成。正义之行,利在其中;明道之举,功亦随之。正义非以弃利为高,明道非以无功为贵。正义而兼利,则行之愈广;明道而建功,则道传愈远。”
“世人往往迷于一端,或重义而轻利,或崇道而贬功。殊不知,义利并重,道功兼修,方为至理。正义而不谋利,则义难持久;明道而不计功,则道难远播。故当以正义为本,兼谋其利;以明道为纲,兼计其功。如此,则大道之行,利在天下;正义之举,功垂青史。”
“故此,学生以为,正义与功利并行不悖,明道与建功相辅相成。执此大道,方可行远而自迩,登高而自卑。”
李贽现在还没到达历史上那位李大喷子的境界,也还没直接提出‘童心说’的时候。
属于一种,即将悟道,却又只是临门一脚的状态。
之所以说他是大喷子。
就是因为此人在历史上直接反对儒学、道学,提出“童心说”,主张创作要“绝假还真”,抒发己见,头可断面身不可辱”,毫不畏缩。
并且,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1端”而自居,对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重农抑商、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
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
可以说,他也算是大明时期觉醒的第一人之一。
可惜,这时候的大明并未受到外部的冲击,依然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
想要真正的打破思想的禁锢,唯一的契机,那就是外部文化的冲击之下,使得全民觉醒。
而此时,李贽就已经有了这个苗头了。
顾青的回答,也算是中规中矩,用的还是他的辩证法那一套,凡事都有两面性,有利也有弊,要辩证看待。
这样的回答,自然是能让在座的诸位大人都十分满意。
毕竟,就算是他们,可能一时间也回答的不如顾青这样面面俱到,直接针砭时弊了。
这一谈,就是一个时辰之多,也就是两个小时之余的时间。
“不愧是连中三案首,得小三元之名。”
“听闻,你于万历二年春入学堂识字读书,算起来,读书也不过四年上下,却能有如此博闻强识之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设置
×
字体大小:
小 (17px)
中 (20px)
大 (24px)
特大 (28px)
超大 (30px)
背景颜色:
浅灰
淡绿
米黄
淡蓝
浅粉
浅绿
咖啡
灰色
黑夜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