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侠小说
设置
阅读记录
首页
>
其他
>
万历公务员
>
第110页
万历公务员_第110页
这个人,其实张居正很早就已经开始准备,也防备着家人去世,需要守孝的可能性后果。
他就是申时行。
但是,除了申时行还不行,还要有人,能够帮助申时行,仅仅是他一个人,根本就撑不起大局。
第二个人,自然就是万历帝朱翊钧。
他今年也不过十四岁。
十四岁,差不多上初二,或者是初三的年龄。
一个初中生能够处理得了家国大事吗?
根本就不行。
更别说,宫中还有一位李太后,还有一位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这两个人直接形成了一个闭塞的渠道。
朱翊钧的一些圣令,那都传不出皇宫。
而他自己也根本就挑不起这个大梁,性子还没有中后期那样,彻底掌权之后,能够指点江山。
所以,朱翊钧也很慌。
张居正就算是把持了朝堂,十四岁的朱翊钧还没有感觉,甚至是觉得张居正是他的老师,理应辅佐他,理应治理好天下。
第三个人,就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毕竟,他能够坐在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宝座上,还是借助了张居正的力。
两个人已经形成了同盟。
一旦张居正下马。
他也会受到牵连。
所以,必须要让张居正继续坐在首辅的宝座上,他才能坐在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宝座上。
第四个人,自然就是李太后。
她一个妇道人家,也不太懂的如何治理天下,更不知道如何稳固朝堂。
一旦张居正下马。
她这位太后必然也会受到牵连,被那些文官们给骂的狗血喷头,从此伸个手,那都可能是错的。
毕竟,大明的祖制之一就是后宫不得干政!
冯保第一个站出来,想朱翊钧建言,其实就是引诱着小皇帝,让他下令,允许张居正夺情。
也就是说,张居正依然还是大明首辅,只是不用穿官袍,也能参加一切娱乐活动和宴会、祭祀等,也不必回家丁忧,为其父守孝三年。
然而,张居正锋芒太盛,推行新政又是触碰到了太多人的软肋,让他们痛苦不堪。
这时候,刚好有机会让张居正回家守孝三年,岂能放过这一丝喘气的机会?
以吏部尚书张翰为首的官员,就站出来,指责张居正夺情乃是“三纲沦矣”、“专恣不法”、“事系万古纲常,四方视听,惟今日无过举,然后后世无遗议。”
可以说,一时间,指责张居正的奏章直接就堆积如山。
朱翊钧是杖责了一批又一批。
比如,才考中进士的邹元标,就被打的从此落下腿疾,成了个瘸子。
然而,这些人却引以为傲。
挨了打,还很高兴,见了谁,那都是四十五度仰头。
也确实是因此而扬了名。
身为国子监祭酒的王锡爵听闻此事,自然也是有一些看法,觉得身为万历帝的老师、大明的首辅,张居正就应该做一个表率,直接回家丁忧,守孝三年。
三年而已,三年过了之后,依然可以回来继续担任首辅。
没有必要因为这件事情而成为了众矢之的。
所以,他写完了奏章,第二天就带着顾青一起,快速地朝着顺天府赶路。
路上也和顾青讲述了一下如今朝中的局势。
告诫顾青,去了国子监,千万不要跟着那些学生们一起死谏,说起来名声好听,但是很容易毁了自己的一生。
特别是,王锡爵其实是很欣赏张居正,觉得他这位首辅犹如再世诸葛,是一位忠臣、能臣。
对于张居正推行的新政,王锡爵也是非常支持的。
尤其是考成法,有了考成法之后,官吏们也就不敢再明目张胆地贪污受贿、贪赃无法、草菅人命了。
顾青其实早就知道这件事情。
历史上,张居正夺情可以说,闹的沸沸扬扬,声势很大。
只不过,上面再怎么闹,除非是谋反,又或者是改天换地了,朝堂之上的一些动荡,传到老百姓的耳中,估计事情都过去好几年了。
消息传递的非常慢。
顾青就算是知道,却在这一年都没怎么听说过,一直到王锡爵讲述,他才算是耳闻。
想来,汪宗伊等人也知道了,但是他是应天府尹,并不在京师朝堂,根本就不需要站出来表态。
所以,对于这件事情,也不是那么的上心。
这就是大明两京制度的独特之处。
京师顺天府再怎么闹,和应天府的关系好像并不是很大。
应天府这边的官员们几乎是集体失声。
这一路上,因为有着王锡爵这位国子监祭酒的缘故,赶路也轻松了一些,不然,这样天天不停地赶路。
人也能被牛车给晃散架了。
王锡爵的学生不少,到了几个地方,都会出现,送一些美味的干粮什么的,又或者是租一辆好一点儿的马车,甚至是还有租船,走水路的。
仅仅是用了十天的时间,就赶到了京师。
顾青这一路上,也算是见识到了大明时期的村落,以及其他都城的一点儿面貌。
知道了大明时期漕运的一些规矩。
又增长了不少知识。
“呼……。”
站在顺天府城前。
王锡爵在顾青的搀扶下,松了一口气。
“总算是到了。”
他要是再回来的晚一些,恐怕首辅张居正‘夺情’一事,就结束了。
他的几位学生,以及那些被小皇帝下旨抓起来,扔进了天牢里面的官员、学生、好友等,都可能人头落地。
第110章 王锡爵力劝太岳
不愧是大明紫禁城。
便是从这外面看去,就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高大城墙。
再加上,明太宗朱棣的一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直接把皇城从应天府搬到了顺天府,往北过明长城,就是北地鞑靼。
所以,这个城墙的建造不是一般的高,比应天府的城墙还要高很多。
城墙周长24公里,墙基宽24米,墙通高12至14米。
这高度,比四层楼还要高一些。
关键是,城墙之上还有几层城楼,算下来,最高应该有八九层楼那么高。
王锡爵也没时间给顾青介绍这紫荆城。
当下,直接带着他进城。
此行,他也不是一个人,肯定还有几位监考官、学政作陪。
大家也都是有着路引。
顾青身上也有来自于应天府府尹汪宗伊为他制定的路引,也就是身份证一样的证件,证明自己是谁,户籍所在地等等。
有着这种路引,再加上王锡爵等人的身份,也没有经过仔细而复杂的盘查,就直接进入了紫荆城的外城。
从城门进入,沿着长街一直走,然后再向右拐,进入了国子监的坊间,又走了一段路,这才到达国子监。
王锡爵刚进入国子监,就被监生们发现,连忙迎了上来。
一个一个都好像是找到了主心骨一样。
“老师!”
“老师回来了!”
“老师,你快想想办法,救救赵汝师、吴子道他们吧!”
“老师……。”
监生们七嘴八舌,说的王锡爵心烦意乱。
“慢着!”
“大家莫慌,老夫刚刚回来,容老夫了解事情经过,再行商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设置
×
字体大小:
小 (17px)
中 (20px)
大 (24px)
特大 (28px)
超大 (30px)
背景颜色:
浅灰
淡绿
米黄
淡蓝
浅粉
浅绿
咖啡
灰色
黑夜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