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万历公务员 > 第146页

万历公务员_第146页

  至于明年二月份的会试,就只有顾青一人参加了。

  自然是没得了。

  一直到下午。

  散了局。

  顾青才拉着徐杰解释了一下。

  “徐兄。”

  “实在是不好意思。”

  “家姐的事儿,乃是阿爷和爹娘做主,家姐又早已经中意了他,我这弟弟也不好阻拦。”

  徐杰一听,原来是心有所属了。

  便连忙说道:“顾兄说的哪里话,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既然是伯父、伯母做主,顾兄又岂能反驳一二。”

  “我也是听闻家姐持家勤劳,早年还一直照顾你,肯定是一位勤俭持家的好姑娘。”

  “我如今只顾着读书,倒是对家中二老照顾不周,很是惭愧。”

  “二老也有言,娶妻娶贤。”

  “只是可惜了啊。”

  顾青对徐杰还算是了解,人品大差不差。

  再加上,还有他在,顾秀梅便是真的嫁给了他,也应该能过好日子。

  不过嘛。

  最佳的人选,其实是吴显,他更成熟稳重一些。

  不过,吴显肯定是有着自己的打算,也有着自己的想法,这事儿肯定是不成的。

  当然,他没有想到顾秀梅会中意同村的胡阿牛。
  

  两人又是一番寒暄。

  顾青离开之后,徐杰叹了一口气。

  他确实是觉得顾秀梅勤俭持家,若是能够娶回家,也应该能够照顾好家中的二老,还能撑起徐家的门面。

  只不过,他没有想到,顾秀梅会看上了同村的穷小子。

  不仅如此,顾青的爹娘还同意了。

  他倒是第一次尝试到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滋味,心中多多少少有一点儿空落落的。

  至于说,他喜不喜欢顾秀梅,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毕竟,他也只是去过顾家村一次,随着吴显等人,去拜了拜那个‘才学兼优’的匾额。

  见到过顾秀梅一次。

  倒也觉得虽然不如大家闺秀那般文雅端庄,却也还算是能配得上他。

  顾秀梅和胡阿牛已经开始走婚礼的过程了。

  那些个媒婆在吐槽了一下这件事情之后,却又陆陆续续再一次踏上了顾家的大门。

  这一次,她们是为了顾秀月来的。

  顾家长女嫁人了。

  还有一个二女顾秀月啊。

  虽然是顾青的堂姐,那也是一家人。

  不过嘛,这一次,想要娶顾秀月的人,顶多也就是一童生,又或者是家世还算是不错,家中也有兄弟高中了秀才的。

  顾老二原本就有这个打算的,这会儿,总算是体会到了顾老三当初的一些心情。

  那就是挑花了眼。

  不知道挑谁好了。

  对于这事儿。

  顾青并未过多的插手,只是也私下里和顾老头说道了一下,最好还是找一个人品好的,别眼高手低了。

  好在,还有着顾老头,不然,顾老二肯定是把自己的长女给卖了。

  最终,顾老头选中了旁边村的一户,家中老幺,读了一年书,因为实在是读不进去,只好回家,帮着父母中百亩地。

  上面的一个大哥,已经是老秀才了。

  学社之中为夫子。

  二哥也是一个秀才,在县城的私塾中为夫子。

  姓张名辉,还算是实诚的一个人。

  顾秀梅年前就完婚。

  顾秀月要等到年后去了。

  顾青这一次回来,其实就是为了顾秀梅的终身大事,毕竟,已经是二十二了,肯定是不能再拖下去了。

  好在,她中意的胡阿牛也一直没有娶。

  顾秀梅的事儿,有顾老三、顾陈氏操劳,他则是在书房中忙着温习,等到年关一过,他就得离家,去京师。

  赶在会试报名之前,到达京师。

  万历九年正月初五。

  过了年关。

  顾秀梅和胡阿牛一起拜了年。

  顾青才动身离开江浦县,一路背上,随着行脚商的商队,前往京师。

  这一次轻装赶路。

  在外人看来,就是一个上京赶考的学子。

  第125章 济州巧遇利玛窦

  “咳咳……。”

  已经五十六岁的张居正,却已经是两鬓斑白。

  此时,刚过年关。

  也是他新政施行的第九个年头了。

  而在去年,又有几位反对他的新政的几位官员,辞官归隐。

  只不过,张居正对此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对于他来说,新政已经成为了他此生唯一的念头。

  一边咳嗽着,一边看着桌子上的公文。

  两眼已经有一些昏花。

  便直接拿起了放大镜来观看。

  不错。

  明朝万历时期已经有了放大镜。

  至于望远镜,早就已经有了。

  千万不要小瞧了中原五千年来的文化底蕴,也不要小瞧了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之下,中原之地的工业发展的速度。

  大明已经掌握了烧制玻璃的手艺,还打磨出来了放大镜。

  不仅如此,也有人根据放大镜发明了眼镜。

  单眼的。

  因为现在还没有能够打磨出来符合度数的那种手艺,也就没办法让人能够带上可以符合他近视的双眼睛。

  而单眼也能让人看得清楚比较小的字体,可以读书。

  这也已经是比较先进了。

  “去年为各地减粮,效果看起来还算是不错呀。”张居正喃喃道。

  万历八年,神宗多次下诏减免各省钱粮。

  主要有:二月二十八日两淮盐场逋课二十八万七千五百引。

  闰四月二十一日福建驿递积逋银二十九万八千余两,二十六日陕西苑马寺牧地积租银六万零八百余两。

  六月初十日广东隆庆六年以前逋租银十八万五千六百余两……十四日减江西里甲均徭诸费银五万三千六百八十余两。

  以上所减,俱因灾伤,地方困疲。

  看起来,政策是好的。

  毕竟,地方上因为土地兼并,也因为自然灾害,还因为其他各种原因,很多百姓们连饭都吃不到嘴啊。

  就比如顾家,百亩地。

  看起来很多。

  实际上也确实是很多。

  顾老头也是在分家的时候,分到了几十亩,后来,供顾老大读书,有了童生的名气,把村里一些荒地给买下来,自己种。

  再苦再累,那也要撑着。

  一共三个男的,算是主要劳动力,然后就是老柯氏、明氏、顾陈氏三个劳动力。

  最后就是顾秀梅、顾秀月、顾青这三代劳动力。

  加起来九个劳动力。

  真的不算多。

  顾家才十四口人罢了。

  还有十八口、二十七口大户人家呢!

  顾家村人口最多的一家就是二十七口,但是劳动力并不多,娃娃太多了。

  这些个娃娃不仅不能劳作。

  每天都要张口要吃的。

  一个一个面黄肌瘦。

  便是在流水宴上,都能直接坐一桌,然后使劲儿吃。

  所以,他们也是最喜欢顾青的娃娃们之一。

  因为只要是顾青回来了,可能就有流水席可以吃了,那可是心心念念的流水席啊。

  在没有什么保护措施,也不讲究什么优生的政策之下。

  一家两口,五子四女的情况,太常见了。

  顾家这都算是少的。

  所以说,顾家还能连续供三个读书人。

  而有一些家庭,那真的就是世代为农,别看生的多,没有多少地,就供不起一个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