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万历公务员 > 第154页

万历公务员_第154页

  如今更是过了会试,成为了贡士,外任一个知县,那都是绰绰有余了。

  不过,王锡爵这会儿忙着他的仕途,张居正这会儿忙着通过利玛窦了解葡萄牙,了解西洋的帝国局势,申时行等人在没有张居正的明确指示下,也不会给顾青安排一官半职的。

  所以,顾青还是在国子监住着,还吃着以前的老本。

  他在崇正书院教导学子们算学的时候,是有一点儿束脩分红的。

  当然,这也是焦竑对于顾青才学的赏识,破格给他安排了助教的位置,并且还给他发工资。

  “浩渺之海洋,乃诸国竞逐财富、拓展势力之域。”

  “欲为海上之雄邦,须备诸条件以得海上航行之自由。”

  “海军战略之要,在于寻常之时、又或战时皆能建立运用国家海上之力,以夺制海之权。”

  “其法,或为舰队决战,或为海上封锁。”

  “故曰:海权论。”

  “论者谓,海权之兴,关乎国运之隆替。海洋之利,于国富强至关重要。故当大力发展海军,兴造商船,广行海贸,建设海军之基地与商港。”

  “海权之要素,有六焉:地理位置、自然构造、国家疆域、人口数量、民族特性、官府之政。”

  “地理位置者,不必以陆路自保扩张之国,其向海而兴,地利便之。”

  “自然构造者,海岸线乃国界之要部,便于海上之交往。”

  “国家疆域者,非徒言国土之广袤,尤重海岸线之长及港口之特点。”

  “人口数量者,非徒言国民之众寡,尤重可成海上之力者,如海员、舰艇之士卒及造船之工匠。”

  “民族特性者,国民乐于海贸,勇于向外者,海权之要基也。”

  “官府之政者,明察海权之重,竭力建国之海军,保海上航路之畅通,能远航于四海。”

  “海权之论,亦论海军舰队之战法,谓舰队当为海上之野战军,要塞、基地乃其保障进攻之根据。海军之战,在于积极进攻,以摧敌舰之主力,进而夺制海之权。若敌舰已歼,敌必败矣,我海军便可控海矣。”

  “西洋之帝国以之为制定国策之指南,竞相扩充海军,以求海上之霸权。至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已经成为了海上强国,殖1民之地广袤无垠,更有传闻,日照之地皆为国土,故称之为‘日不落’帝国。”

  顾青还在写着自己的《帝国崛起》这本书,已经有了三万字,根据利玛窦讲述的一些内容,再加上,他自己前世了解的一些国际局面等知识点,一边写葡萄牙国史,一边夹带私货。

  比如,他在这里面讲述着葡萄牙成为了海上霸主的原因,其中就涉及到一个理论,那就是海权论。

  葡萄牙的诸多航海家、探险家、殖1民者等,都是按照国史的时间线,出现在这本书里面。

  当然,顾青所了解的葡萄牙的历史名人不多,都是通过利玛窦等人,才了解了迪亚士、达·伽马、麦哲伦,以及从阿方索一世,再到如今的腓力一世,从1139年再到如今的1580年。

  用葡萄牙帝国的时间线作为主线,再在其中穿插麦哲伦这些人的事迹。

  其实,利玛窦给顾青讲述的葡萄牙国史,也在夹带私货,故意把教1廷说的非常完美,甚至是高大尚,并且还有着很大的话语权。

  想要美化教1廷,也好方便自己在大明这边传1教。

  不过嘛。

  顾青并没有按照利玛窦的说辞,把他所讲述的那些关于美化教1廷的内容,写进自己的这本书里面。

  等到顾青再一次去找利玛窦的时候。

  利玛窦很是激动。

  还十分感谢顾青。

  “顾先生,太谢谢你了,要不是你,我还见不到你们的首辅大人呢!”利玛窦拉着顾青的手欣喜地笑着道。

  顾青愣了一下。

  而当他听到利玛窦画出了世界地图,还和张居正描述了地球仪,心下也是五味杂陈。

  第129章 殿试论证又论心

  殿试一般在三月中旬,或者是四月初举行。
  

  在这之前,还会有一场复试。

  复试合格了,才会进入保和殿,参加殿试。

  殿试只有一场,也只考策问。

  通常,都是皇帝临时出题,然后传至保和殿,由主考官让人给所有的考生展示出来。

  考生抄录在考卷上面之后,再进行答题。

  殿试只一天,日暮交卷,经受卷、掌卷、弥封等官收存。

  至阅卷日,分交读卷官8人,每人一桌,轮流传阅,各加五种记号,得圆圈符号最多者为佳卷。

  而后就所有卷中,选圆圈符号最多的十本进呈皇帝,钦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

  一甲三人称“进士及第”,又称“三鼎甲”。

  二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一,称“进士出身”,二甲的第一名称传胪。

  三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二。

  最后由填榜官填写发榜。

  所以,殿试并非是皇帝一个贡士一个贡士地当面询问,让其当场作出策论来。

  还是和会试、乡试等一样。

  在保和殿里面,一人一个书桌,文房四宝也都备齐了。

  应试者自黎明入,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然后颁发策题。

  顾青这时候已经不需要复习。

  殿试只有两道策问。

  这时候,已经谈不上什么各凭本事了。

  而是要凭借着关系。

  别看大明弄了一个馆阁体的官方字体,让所有考生尽量写的没有什么分别。

  同时,还会糊名,让阅卷的考官不知道手中的卷子到底是谁的。

  但是暗箱操作还是非常容易的。

  历史上,张居正的儿子张懋修就是万历九年的状元郎。

  若是没有暗箱操作,他的考卷凭什么能够进入圆圈符号最多的那十张考卷之中?

  又凭什么能够被万历帝朱翊钧认出来,直接钦点为第一名?
  这不是暗箱操作,又是什么?
  而张居正此举,也直接让御史、给事中们大为不满,觉得张居正以权谋私。

  这对于读书人来说,完全就是耻辱。

  他们奉为神圣的科举,在这一刻,就成为了一个笑话。

  状元?

  当朝首辅张居正只需要开口,就能够让自己的儿子成为状元,甚至是让自己的六个儿子独战三鼎甲。

  状元、榜眼、探花,张家兄弟齐活了。

  那他们寒窗苦读十年,甚至是吃尽了苦头,最后张家子却很轻松地就得到了状元、榜眼、探花的名誉,那岂不是白白吃了苦头嘛。

  学得好,不如生得好!
  这也就有了历史上,读书人写诗嘲讽张居正。

  状元榜样俱姓张,未必文星照楚邦。

  若是相公坚不去,六郎还作探花郎。

  不得不说,张居正在大明时期,确实是算的上一位重臣,却并非是良臣。

  心中有大公。

  私情上却又有着不小的缺点。

  相当于是展现出来了人的两面性,人无完人这个道理。

  作为大明的首辅,甚至是大明的权臣,一手推动了万历新政,以十年之功,为大明续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