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侠小说
设置
阅读记录
首页
>
其他
>
万历公务员
>
第232页
万历公务员_第232页
申时行、张四维等人躬身道:“谨遵圣命!”
等到申时行他们走后。
万历帝朱翊钧单独留下了顾青,没有让他离开,他还有很多问题,还有很多话想要和顾青聊一聊呢。
就算是没有这一次的‘抢银山’之谋。
顾青也依然是万历帝朱翊钧心中的良臣,是他以为自己慧眼识珠,甚至是太祖赏赐给他的良臣。
毕竟,张居正这些年来约束朱翊钧,让他勤俭节约,皇帝私库里面只有二十万两存钱,关键是,这二十万两,他都不敢随便乱花。
这些可都是他要用来赏赐给百官们的啊!
不错。
作为大明的皇帝,万历帝朱翊钧也是需要打点大臣们,打点太监们的。
所以说,顾青送来的二十万两,那就相当于是真正的私库,朱翊钧完全可以吃上一顿好的。
他自然是高兴不已,拉着顾青就到了偏殿这边。
冯保跟在后面,看着朱翊钧拉着顾青的手腕,眉头一挑,这又是他第一次见到朱翊钧的这般行为。
以前……可是从来没有过呢!
“顾卿,你写的这本《货币论》,朕也读了好几遍,可其中,还是有一些道理,不能理解。”
顾青坐在了万历帝朱翊钧的旁边,回道:“臣愿意为圣上解惑一二。”
朱翊钧拿出那本精装版的《货币论》,翻开之后,可以看到一个书签,那一页上面,还有一些标注。
看得出来,万历帝朱翊钧是真的读了这本书的。
第181章 治标治本治旱灾
说起来,自从那一本《浑天新解》之后,顾青就没写书了。
其实,在他的计划里面,有着一个列表。
上面都是他要写的书。
只不过,年关回去之后,被婚事耽搁了,回到了京师,顺利进入了户部,却又遇上旱灾。
写书的事儿也就被耽搁了。
顾青则是给朱翊钧讲解着货币的作用,甚至是已经快要上升到世界货币,以及两国之间货币换算。
听得朱翊钧是如痴如醉。
“且夫货币之于经济,犹水之于鱼也。水少则鱼困,水多则鱼逸。货币之供应,亦须适度。过多则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过少则经济紧缩,交易不便。故国家必以宏观经济之政策,调控货币之供应,使经济得以平稳发展。”
“观历史之长河,货币之兴衰,与经济之荣枯紧密相关。如周景王铸大钱,致经济紧缩,民不聊生,终致国乱。此乃货币之误用也。反之,若货币供应适度,则经济繁荣,国泰民安。故善治国者,必善治货币。”
“今之世界,全球化之势已成,货币之作用愈显重要。各国皆以货币政策为宏观调控之重要手段,以求经济之平稳发展。我朝亦不例外,以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辅相成,调控经济之运行,保民生之安康。”
顾青讲解自然是要符合大明现在的制度,也要符合大明现在的理念,不能太过超前。
毕竟,人的接受能力还是有限的。
给朱翊钧讲解经济,讲解国1有1资产管理,讲解国1企、私1企,资1本1主义大明化,他也听不懂啊。
在顾青结合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已经网络上有一些学者对于朱翊钧的评价。
感觉这时候的朱翊钧也就是听一个稀奇。
真要说,让他能够学到什么,估计很难。
朱翊钧也确实是听一个稀奇,对于《货币论》这本书上面的那些道理十分好奇。
对于顾青所说的全球化、货币之策、通货膨胀等说法,感到好奇。
不过一会儿。
两人都觉得肚子有一些饿了。
特别是顾青,一路北上,路上也有歇脚,也有吃一些当地的特色美食,但是到了京畿路这边,是真的赶了一夜一天的路。
身上都有一点儿汗味儿。
朱翊钧则是直接留着顾青在这里吃饭,算是圣恩浩荡了。
“臣写陛下赐宴!”
两个人自然是分桌吃饭,不可能坐在一个桌子上,吃着盘里的菜。
食不言、寝不语。
不过,顾青是真的饿了,再加上这个身体是真的壮实,所以每一顿吃的也多。
就他那大口大口,不急不慢,十分优雅的吃相。
看的朱翊钧都胃口大好。
他也才十九岁的年龄,也是长身体的时候呢!
不知不觉间,顾青已经把桌子上的美食都给吃完了。
朱翊钧早就吃的差不多七分饱,觉得有一点儿撑,实在是吃不下,已经放下筷子了。
见到顾青吃完了最后一口米饭,擦了擦嘴,便开口问道:“顾卿,可要再来一些?”
他是真的好奇,顾青到底能够吃多少。
在顾青的桌子上摆着的可是六菜一汤,而他已经吃了五碗米饭啊!
顾青已经是八分饱了。
便抱拳施礼道:“多谢圣上,臣吃饱了。”
不愧是天生神力,这饭量比寻常人大多了。
朱翊钧这般想着,然后就让人撤掉了饭菜,端上来了青茶,还有棋盘。
聊天嘛。
总要做些什么。
而一边下棋,一边聊天,算是最好的方式了。
“顾卿,你此番有大功!”
“若不是你亲自去江南筹集了善款,这河南、山西、陕西三省的旱灾,便迟迟得不到一个解决。”
“不仅如此,也是你第一个上谏,预言今年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旱灾,如今看来,果然不假。”
“也幸亏你提醒得早,让朝中大臣有了一个防备,能够早早筹备赈灾。”
“不然,情况便是不容乐观啊。”
十九岁的万历帝还没有遭受打击,才刚刚掌权,却又没有完全掌权。
朝中的大臣们看起来都是相安无事。
再加上,还没经过立储一事,和朝中的大臣们对着干,以至于最后心灰意冷,当期甩手掌柜。
所以,这时候的万历帝朱翊钧还有一点儿上进的心,想要学太祖、成祖等人文治武功。
顾青回道:“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臣得以拥有过目不忘之能,而博览群书,学有所得。”
“当见到这开年无雪也无雨,而气候稍显干燥,便觉得情况不对了。”
“询问过不少老农户,他们也表示,今年可能有旱灾,这才觉得问题很大。”
“幸得瑶泉公赏识,得见微臣,听取了微臣之言,连忙上奏。”
“圣上,如今虽然筹集了三百多万的善款,但是臣以为还不够,必须要合理利用好着三百万的善款。”
朱翊钧问道:“卿有何想法?”
顾青建言道:“圣上,臣以为当以以工代赈为重!”
直接给百姓们钱是不行的。
他们拿了钱,也没地儿花。
毕竟,对于旱灾的百姓们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水和粮食。
而且,今年旱灾给了钱,那明年又有了旱灾呢?
是不是还要给钱?
年年如此,完全就是治标不治本。
想要让着三百万两发挥作用,就必须以工代赈,修建水库、水渠、拦水坝。
便是以后又有了严重的旱灾,不至于让百姓们活活渴死。
当然,真要是遇上传说中的小冰河时期,直接来一个赤地千里,那就真的没办法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设置
×
字体大小:
小 (17px)
中 (20px)
大 (24px)
特大 (28px)
超大 (30px)
背景颜色:
浅灰
淡绿
米黄
淡蓝
浅粉
浅绿
咖啡
灰色
黑夜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