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万历公务员 > 第238页

万历公务员_第238页

  可顾青发现,自己人微言轻,根本就改变不了张居正的对于推行新政的决心。

  那时候,他就放弃了。

  他不可能直接在张居正面前自爆自己是穿越者的。

  就算是说了。

  张居正必然不信,不仅如此,还会觉得顾青更加的浮夸,能够说出那等内容,已经算是比较浮夸,张居正都觉得顾青孟浪,沉稳不过是装出来。

  真要是摊牌自己的真实身份,张居正必然会把顾青当做是一个神经病。

  甚至是永远也不会录用顾青,那他就参加不了乡试、会试、殿试,好好的科举之路,也就此断绝。

  张居正或许早就已经预料到了自己的结局是什么,所以也就无所谓了。

  颇有一种,我死之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只不过,顾青到底还是改变了一些什么,最起码,张居正真的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的时候,还是准备了一下后手。

  顾青的那一番说辞,还是打动了他。

  张居正一死,百官废政一天。

  到了灵堂这边祭拜了一下之后,暗涌开始翻滚起来。

  不少人都乱了套。

  不少人的心也跟着乱起来。

  就连平日里很少拉帮结派的申时行,这时候,都邀请了张学颜等人共商大事。

  顾青也在邀请之列,等到他到了的时候,发现已经有好几位早就到了。

  关键是,内阁几位大臣也在场,张四维、马自强,除了吕调阳也是重病,出个门都大喘气,没能到场,能来的官员都到了。

  “诸位,太岳公突然病逝,万民悲痛,此乃国之伤痛啊!”

  “如今有几件大事摆在他们的面前,第一件事就是这葬礼之议,太岳公……。”
  

  申时行悉数了张居正的所有功劳,甚至是把他的功劳和杨士奇等人比较。

  而杨士奇的葬礼算是明朝大臣之中规格最高的,也就是说,申时行想要让张居正的葬礼规格超过杨士奇,成为大明大臣葬礼规格第一等,以此来彰显张居正的丰功伟绩!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还是张学颜先站出来,说道:“申大人,下官以为……太岳公确实是丰功伟绩,当和东里公一样。”

  “如此可避免一些人说闲话,借此机会污蔑太岳公之名号。”

  申时行却沉声道:“我看谁敢!”

  他算是张居正的狂热粉丝,是真的把张居正当做是自己的人生导师,自己最敬仰的老师。

  他不允许别人污蔑张居正!
  顾青站在那里,心中喃喃道:一开始是不敢,可当某一些官员不断地试探朱翊钧的底线,最后发现这位皇帝的底线就是没有底线的时候,他们还真的敢。

  第188章 太岳公葬礼之议

  申时行在抬高张居正的身价。

  这也是他早就已经准备好的行动,甚至是联合了不少人。

  不仅仅是他,还有张四维!
  对于现阶段的张四维来说,他想要在张居正死后就反叛新政阵营,是一件愚蠢的事情。

  因为在这时候,对抗张居正,那就是对抗万历帝朱翊钧。

  没了张居正的朱翊钧,就是大明真正的帝王,他若是觉得你这个首辅不合格,想要换一个人。

  张四维还真就没办法反抗,只能是乖乖地退出首辅之位。

  想要制造红丸案,他还没那个资格,也没有那个手段,更没有那个人脉,也不可能控制的了现在的局势。

  张居正能够成为摄政王,那是因为有着李太后的绝对支持,有着冯保这个大太监的支持。

  然后则是张居正从嘉靖时期积累起来的人脉和声望,帮助他坐稳了摄政王的宝座。

  但是他张四维不行啊!
  “太岳公一心为民,推行新政九年,谋略深远。自入朝以来,兢兢业业,勤勉不懈,致力于国家之富强,百姓之安康。其改革之心,如日中天,普照万民;其变法之志,坚如磐石,不可动摇。是以朝野上下,无不敬仰其为人,钦佩其才。”

  “若论元辅大臣,无人能出其右!”

  张四维也早已经和手底下的那些人通过气了,现在还不是时候,时机不成熟。

  关键是,他们还不知道皇帝的心思。

  张居正刚死,就要直接弹劾张居正,必定会适得其反。

  唯有先把张居正捧得高高的,到时候,才会摔得越惨。

  “对啊!”

  “太岳公心怀万民,乃是前古未有之良臣,下官也以为,这葬礼的规格就不能低了!”

  “下官也一样!”

  众人一致认为,张居正的葬礼规格,要超过杨士奇,才能彰显出来他的丰功伟绩。

  顾青站在人群之中,看了看申时行。

  历史上,申时行最后就被别人给赶下去了,一个原本被张居正举荐,推上来,坐在文渊阁的大臣,却在后来,成为一个见风使舵,想要两头都讨好的软弱之人臣。

  要说张居正有识人之明吧?
  似乎也就那样。

  要不是他一力支持戚继光,打败了倭寇,镇守了蓟州,击退了蒙古贼兵的几次偷袭。

  可能,他还真的就没什么识人之明。

  说起来,张四维也是他引荐,登上尚书之位的人,结果到了后来,却时常忤逆他,并且也没有尽心尽力维护新政,甚至是算的上新政的破坏者之一。

  申时行抬手,压了压,原本有一些乱糟糟的大厅,总是安静下来。

  “诸位,第二件事,则是谥号……。”

  既然要议论太岳公的身后事,一个葬礼,一个谥号,那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这两件事情,也算得上是头等大事!
  申时行等人基本上就是按照大明时期大臣死后最高规格来为张居正安排后事儿。

  第一个就是葬礼,这个是他们可以为张居正奏请的。

  以张居正之功,绝对可以超过了大明元辅大臣第一的杨士奇,其次就是这谥号。

  不用问,肯定是“文忠”!
  谥号中“文”表示学术成就,“忠”肯定其政治忠诚,为明代文臣顶级谥号。

  同获此谥者还有李东阳、杨廷和等人。

  张居正也绝对当得起这个谥号,这是无可争议的。

  申时行刚说完,有人就直接站出来,说道:“申大人,下官以为,当以谥号为‘文忠’!”

  他说完,就有人高呼道:“对!”

  “太岳公一心为国,这九年来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下官以为,当谥号为‘文忠’!”

  随后,附和的人不少,都觉得张居正的嗜好,就应该是‘文忠’!
  若不是‘文忠’,他们绝对是不愿意答应的。

  申时行点了点头,随后就是这费用问题了,这一点,倒是无关紧要,毕竟,张家有钱。

  不过嘛,户部多多少少都应该出一点儿钱。

  顾青觉得这就是安葬费一样,朝廷肱骨大臣,甚至是大明的摄政王一样的大臣死了,怎么朝廷连一点儿的心意都没有呢?
  也就是给多给少的问题了。

  最后商定出来了一个一千两的结果。

  当然,这国库拨款是拨款,一千两就想要举办一场空前盛大的葬礼,那是不太可能的。

  葬礼的一切花费,那本就应该是朝廷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