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侠小说
设置
阅读记录
首页
>
其他
>
万历公务员
>
第240页
万历公务员_第240页
“真凶原来是他!”朱翊钧不可思议地说道。
不得不说,这探案类的小说,就是能够让人回味无穷,甚至是忍不住看第二遍。
朱翊钧感慨了一下,就忍不住,又看起来。
冯保看了看悠然地坐在那边,犹如木头人一样的顾青,时刻保持着平静淡然的君子之风。
他不知道顾青给朱翊钧写了什么,但是朱翊钧一开始焉了吧唧的样子,见到了顾青之后,就犹如回了魂儿一样,甚至是还有一些少许的激动。
侍奉在朱翊钧身边这么多年,冯保很清楚,顾青如今在朱翊钧心中的分量已经不低了。
朱翊钧又很快看完了第二遍。
只觉得畅快淋漓,这种感觉比做那种事儿,也就是翻牌子,还要紧张刺激呢!
“好一个四大名捕!”
“故事当真是曲折离奇,却又暗含一些道理,特别是如何查案、如何审讯、如何进行仵作勘探现场等,都写的让人拍案叫绝,甚至是能够给人启示。”
“若是大明的锦衣卫、刑部那边也能如此,便能少很多冤假错案吧!”
顾青连忙捧哏道:“圣上英明,臣写此书,本意也是想要以话本为主,然后夹杂一些探案审案之学,如宋慈之《洗冤录》一样,若是能够让各地官吏在遇上案情的时候,也能遵守这种规则,保持着真相只有一个的态度,或许真的能够少很多冤假错案吧。”
“便是少一个,那也算是功德无量了。”
朱翊钧点了点,说道:“顾卿有心了。”
第190章 以退为进防人心
一个小时过去了。
当申时行这边的议事结束。
张居正府邸那边,也迎来了新的一批官员。
御祭九坛!
万历帝朱翊钧竟然在申时行等人还没有开始建言,奏请张居正之葬礼规格的时候,直接派遣了礼部的官员前来主持九坛祭祀!
明朝规定的最高规格为十二坛,而朱翊钧竟然让礼部官员们为张居正主持九坛祭祀,已经是属于超规格了。
张四维得到这个消息之后,眉头微微一皱。
看来,张居正在皇帝心中的位置,还是非常重要,竟然为他安排了九坛祭祀之礼!
便是嘉靖帝时期的杨廷和,也不过是七坛罢了。
申时行倒是稍微有一点儿激动,也有一些感动,为他的座主张居正感到骄傲和自豪!
张居正也算是大明人臣之中第一人了。
等到张四维等人离去之后,申时行却又找到了顾青,想要单独和他聊一聊。
如今这局面,说实话,申时行有一些看不明白,似乎一切都是风平浪静,似乎他们的新政一党,党羽丰满、无人能敌。
可申时行还是感觉到不安心,在张居正病重的这段时间,他就没有睡过什么好觉。
“朝阳,太岳公此前还称赞过你,说是有着七窍玲珑心,乃是大明少有的奇才。”
“也有言,你志向远大,看的比大明所有人都要远。”
“你觉得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才好?”
顾青回道:“申大人在担忧什么?”
申时行回道:“担忧新政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顾青直接道:“申大人,太岳公病逝,新政必定会受到影响,便是申大人如何施为,恐怕也难挡大势!”
申时行的脸色微微一变,声音都有一些沙哑了。
“何意?”
顾青解释道:“因为新政之法挡住了太多人上进的路,也触及到了太多人的利益。”
“看似是百姓们获利,实际上,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第一个,太岳公将六科给事中变为考成法的执行者,导致监察职能弱化,官员不敢直言弊政,言路闭塞。”
“通过“三簿法”对官员进行严苛考核,导致地方官为完成指标而横征暴敛。”
“看似是减轻了百姓们的压力,想要政吏清明,实际上,对于地方的官员而言,那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受苦的依然还是百姓们,这两条,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其次,则是:将赋役折银虽简化税制,但未考虑白银流通的地域差异。西北、西南等偏远地区白银稀缺,农民被迫贱卖粮食换银,遭商人盘剥。”
“还有封禁书院……。”
顾青直指新政之中的诸多弊端,而这些弊端也必定会成为那些反对新政之官吏们的突破口,一点一点地给新政挖坑,最后把新政埋葬。
申时行听完顾青之言,沉默了好一会儿。
他终于明白,张居正在最后一段时间,稍微清醒一些的时候,说的那番话的意义之所在。
申时行艰难地咽了一口唾沫,问道:“朝阳,如此多的弊端,又该如何去改?”
顾青却道:“申大人,来不及了。”
“我们现在要应对的应该是来自于那些被太岳公打压之后,心生怨恨的之人的反击。”
“必须要两手准备,一边废止新政之中的弊端,来一个亡羊补牢,一边还要针对那些人的反击,做出应对之策。”
申时行连忙继续问道:“朝阳,又该如何应对?”
顾青则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这大明的朝堂之上,党争的最大条件,无外乎,那个决策者最终会站在谁那一边。
而想要他站在自己这边,那就要哄好了他。
让这位决策者知晓,站在自己这边,将会非常的舒服,将会得到更多。
也就是说。
张居正已经死了。
没有人可以约束万历帝朱翊钧,那就不能还按照张居正的那一套来,毕竟,他们可不是张居正,没有那个声望,也没有那里能耐,可以再继续联合李太后,压制万历帝。
再加上,如今的万历帝朱翊钧已经是十九岁,马上及冠的大明天子。
没了帝师。
他就是真正的九五之尊。
朝中那些大臣们的意见,他们的反抗,都不是大问题,最大的问题,则是在于申时行等人能不能获得帝心。
申时行听完顾青的谋划,很是满意地捋了捋胡须,感觉自己今晚上总算是能够睡一个好觉了。
“善!”
“朝阳当真是运筹帷幄,此番,便要全力依仗你了。”
百官停止办公一日。
到了第二天。
众人都是早早地上朝。
三点之前在东华门集合,路过张居正的府邸,依然还是人来人往,都在忙着。
很快,三鞭响起。
百官们分为了文武两列,按照秩序进入了皇宫。
到了大殿这边,等着万历帝朱翊钧。
不过一会儿。
朱翊钧已经是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步子比较快,整个人看上起,都有了一点儿眼袋,眼睛红肿,应该是哭了的。
随着冯保站出来,高呼之后。
申时行第一个站出来,递上了奏章,议论的事儿,也就是关于张居正葬礼那些。
至于这配享太庙的提议,他竟然没有写在奏章里面。
张四维等人都是微微一愣,很明显,没有想到申时行为何没有把这个提议写在奏章里面。
昨天不是说好了的吗?
朱翊钧这会儿是无心上朝的,张居正病重的这段时间,对他而言,其实也是最为煎熬的时候,因为他一方面,觉得大明离开了张居正不行,这九年来,国库慢慢地充盈起来,政吏也算是清明,甚至是还有中兴之象,他习惯了当一个没有感情的批阅奏章的皇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设置
×
字体大小:
小 (17px)
中 (20px)
大 (24px)
特大 (28px)
超大 (30px)
背景颜色:
浅灰
淡绿
米黄
淡蓝
浅粉
浅绿
咖啡
灰色
黑夜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