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侠小说
设置
阅读记录
首页
>
其他
>
万历公务员
>
第247页
万历公务员_第247页
不过,总算是熬过了酷热难耐的六月、七月,受灾最严重的三地,也没出现大规模的流民。
在以工代赈的策略下,不少地方挖渠引水,勉强能够维持着百姓们的日常生活用水。
“大人,这是刚刚各地送上来的水渠规划路线图。”
“下官进行了汇总,然后用五种颜料,代表着五种不同的水渠,红色代表着主渠道。”
“还有州渠、县渠、乡渠、村渠。”
“村渠修建的最多,虽然没能达到一村一渠,但是人口比较集中也比较多,用水量也比较大的村落,基本上都实现了通渠。”
“这个则是新修建的水坝,基本上都能成功截流,减少水量流失。”
修建了水坝拦住了水流,然后再让水流流向分水渠,水渠的水再流向主要的渠道,然后继续分流,一直到人口比较多的村落。
这是一项真正的大工程。
连黄河、长江两条河的水流,都减弱了不少,甚至是都已经不能过船了。
没办法。
如果不截流,就算是挖好了水渠,那也没有水啊!
毕竟,水位达不到,水渠里面没有水,还怎么引水?
张学颜看着顾青绘画出来的水渠,可以说,一目了然,一条黄河、一条长江,分出来了很多水渠。
再加上,这两天的支流,也修建了不少水坝截流,然后想办法把水引导到水渠里面。
有一些地势差比较大的地方,自然是用上水车,还有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通过这种工具,把低水位的水运送到高位的水渠里面。
这才有效控制了旱灾。
可以说,顾青筹集到的三百万两善款,是真的为大明续了一波命。
最起码,因为旱灾而受到严重的影响的百姓减少了不少,他们没有拖家带口、流离失所,也就没有把自家的土地给卖了,只为了换取一口水。
也算是有效制止了旱灾来临的时候,加剧土地兼并的现象。
只不过,这一点道理,并没有多少人懂。
“嗯,有了这些水渠,也能有效解决各地旱情,朝阳,你那三百万善款,可是立了大功!”
张学颜是真的很欣赏顾青,他觉得顾青是真的在干事儿,成熟而又稳重,走一步能看三步。
这样的人,心中必定有一个棋局。
只是,不知道,他的目标到底在什么位置上。
“大人谬赞了。”
“下官也不过是做了力所能及之事,若论功,还是这各地冒着酷热监工的官吏,以及那些百姓。”
“还有东南之地那些心中有大义的商贾。”
顾青算是深谙此道,知道在张学颜面前,不能自己为自己邀功,领导说你有大功,那就说明,你做的事儿,领导已经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这时候,你就应该谦虚,说功劳都是大家的。
领导自然不会觉得,功劳真的是大家的,毕竟,换一个人站在你的位置上,肯定是没有你做的这么好,这一点,领导肯定也是门儿清。
果然,张学颜对于顾青的态度,也更加满意。
……
第195章 侠之大者为国民
朱翊钧看完了《四大名捕》的第三卷。
这一次,看的非常慢。
实在是因为看完之后,就没得看了。
熬过了六月和七月,温度总算是降了一些,再加上,旱灾一事,在顾青的治理之下,也得到了有效缓解。
而那位严厉的帝师,也已经埋葬。
他不用每天早早起来批阅奏章,批阅完之后,还要被那位帝师审查,审查之后,还会给他讲解。
下午还要听几位大儒们讲课,作为帝王,他也是要学四书五经的,也有功课要完成。
“好一个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朱翊钧看到诸葛神侯说出的这句话,也是称赞不已,也算是理解为何诸葛正我会被加封为神侯,还有一座神侯府,相当于是直接隶属于皇帝,不在三省六部官制之中。
能够说出这番话,能够有这样的思想觉悟。
诸葛正我也值得被大宋官家信任!
这一卷的内容,也算是相当精彩了,从朝堂之上,转移到了江湖之中。
也并不突兀。
顾青也一直在埋线,从第一卷开始,到第二卷的结尾,都在提起江湖事。
比如江湖中的一个杀手组织黑石,比如江湖中的几个门派,少林、武当、三山五岳等,又比如,关外的魔教,西南的苗疆。
有了这些铺垫,第三卷的武林大会得以展开,西夏一品堂、辽国大国师等人物出现。
而这一卷的主题,就是朱翊钧说出来的那句话。
看起来是出自于诸葛神侯之口,实际上,自然是出自于写出这本书的作者之手!
顾青在朱翊钧心中的分量,自然是又加深了一些。
在他看来,顾青就相当于是诸葛神侯,聪慧、智近乎于妖、忠臣、一心为国、一心为民……。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寒江孤影,江湖路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江湖是什么?”
“江湖什么也不是!”
“江湖事,江湖了。”
“……”
朱翊钧已经是沉溺在顾青描述的大宋江湖风云世界之中,一时间,竟然也有一种仗剑走天下的冲动。
……
“四大名捕?”
“这是什么书?”
“顾探花新书怎么是一部小说呀?”
春风书局很快刊印出来了顾青所写的《四大名捕》,同时在好几个繁华之都的书局上架销售。
不仅如此,春风书局还得到了顾青的提议,那就是拉横幅。
直接用红布上面刷上白漆,写着顾探花新作——《四大名捕》。
如此显眼。
读书人一看就知道,顾青又写了一本新书。
同一时间,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李之藻,早早就排队,成为了第一个买下《四大名捕》的人。
到手之后,就直接挤出书店,然后在旁边的茶楼,点了一份茶,和几位好友一起看。
不仅仅是他,还有吴显、汤世懋、徐杰、王远,以及在江浦县任教谕的顾学州,也都买了一本,和几位好友一起看。
很多人也都期待着顾青能发新书,也都在猜测,他的新书会写什么。
是如《算学新解》一样的算学之学,还是说,和《货币论》一样的备受商人吹捧的书,又或者是如《帝国崛起》一样,再写一本西洋之地的帝国历史,还说,继续写太阳系之学说?
不管是哪一本,对于他们而言,都想要一睹为快。
毕竟,在东南之地,和西洋人有过接触的读书人,都从西洋那些新来的一些传教士口中,听到他们吹捧顾青呢!
说顾青乃是大明的智者!
西洋人喜欢《货币论》和《帝国崛起》这两本书。
特别是《帝国崛起》这本书,写出了葡萄牙的辉煌,被利玛窦翻译成为葡萄牙语之后,再传过去。
便是葡萄牙的海军大将安德烈,也想要见一见顾青,结识这位东方的智者。
这本书在葡萄牙可是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毕竟,这种编年史记载历史的方式,从葡萄牙立国开始,写到了现在,一目了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设置
×
字体大小:
小 (17px)
中 (20px)
大 (24px)
特大 (28px)
超大 (30px)
背景颜色:
浅灰
淡绿
米黄
淡蓝
浅粉
浅绿
咖啡
灰色
黑夜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