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万历公务员 > 第266页

万历公务员_第266页

  什么明曲1清1小说,清1朝时期又有几本名著?
  顾青继续道:“我倒是觉得不管是谁,只要是会识字读书,只要是你能想象出来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一个能够让人喜欢的故事,你们也可以动笔,去写一写。”

  “便是不会写虚构的小说,那也可以如本官一样,研究一下货币,写一本《货币论》,你们也可以研究一下白盐,研究一下丝绸,研究一下西域丝绸之路,研究一下……,然后也能自己写一本《白盐论》、《丝绸论》等书籍。”

  “总要让自己读有所得嘛。”

  一众学生也是心思一动,连忙躬身施礼道:“多谢大人教诲。”

  随后,又有学生问起顾青,对于王阳明的心学的看法。

  这种涉及到明朝有名的大儒,以及如今流传比较广的心学,其实多少有一点儿像是挖坑了。

  毕竟,顾青如果说的有一些问题,甚至是贬低了心学,就会成为心学弟子们的仇人。

  可若是顾青抬高了心学,那就会被人当做是心学子弟。

  好在,顾青其实早就回答过这种问题,直接泛泛而谈,以辩证法的态度来看待王阳明的心学。

  直接开启了长篇大论,从王阳明当时的处境,以及王阳明从小生活的环境,以及王阳明的人生阅历等等。

  讲述了王阳明领悟心学的前提条件,然后又根据后来王阳明的所作所为,直言就算是领悟了心学的王阳明,也是一个人。

  如今,王阳明的心学对于大明的学子们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心即理’的说法。

  算是给这一代迷茫的读书人,指明了一个方向。

  所以,等到万历十二年的时候,在天下学子的抬举之下,在一众心学弟子们的吹捧之下,王阳明从祀于孔庙。

  当然,以他的赫赫战功,还有他能够提出致良知的理念,也算是理所应当。

  顾青的话,却也引得不少学生陷入了深思。

  其实,真要说悟道,顾青觉得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道,他们的道都和他们所处的环境,他们的人生阅历息息相关。

  这就是后来的心理学之中所讲述的成长心理学。

  大部分的心理学家都认为,一个人的心性,他的思维等等,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先天的基因只能决定很小一部分,出生之后所处的环境则是决定了很大一部分。

  当一个婴儿开始牙牙学语的时候,同时也在学习其他内容。

  这也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但是,同时,父母所生的第二个孩子,所处的环境也不一样,因为周边的环境肯定在变,而父母养育第二个孩子的心态和第一个也不一样,这个不一样,首先就是家中已经有了一个孩子。

  如果,假定,让这对父母养育第一个孩子一样,家中也无第一个孩子,却养着第二个孩子。

  那第二个孩子是不是就是第一个孩子,会不会和第一个孩子一样,拥有着一样的心理,一样的思维,一样的人生?

  可这种假定并不合理,也不符合实际。

  但是心理学家也有着很多不同的实验,做出了不少决定。

  而这,其实也就是龙生九子,各不相同的理论。

  说白了。

  在中原之地的古代,先贤们所言的一些道理,就和心理学不谋而合!

  中原五千年的文化底蕴,那不是一般的深厚,随便翻开一位先贤的传记,看一看其发表的一些言论,就能够发现,能够被人认可为圣人的,那绝对都是名副其实。

  顾青也是依靠着这种文化底蕴,才能在这时候胡咧咧。

  毕竟,真要是顶级网络键盘手来到了这个时代,坐在了顾青的这个位置上,能够在一个时辰的时间内,把这些学生给忽悠瘸了。

  顾青一上午都在给这些学生讲述那些个道理,等到了下午,德州的一些名儒都闻讯赶来。

  一下子到了两千人左右。

  德州这地方也算是一个比较有名的州城,整个州也有不少人口,有着这么多的读书人,也并不稀奇。

  在明朝,寒门子弟读书也并不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儿,难就难在科举考试上。

  一两年考不中,普通家庭还真的没办法坚持。

  这也得益于朱元璋等明朝皇帝,能够下定决心,在各地建立社学,也就是能够见面一部分学分,专门安排夫子教学的社学。

  要知道,秀才都能领取一定的福利,高级一点儿的就能成为廪生。

  那低级一点儿的,自然是可以大人夫子。

  大明的进士不多,但是秀才应该是比较多的了。

  而下午场就比较高级了,顾青也必须拿出一些真本事,才能和这些名儒们坐在一起论道。

  好几位,那都是奔着顾青过目不忘的能力来的。

  就想要亲眼见识一下,拥有着过目不忘能力的顾青,到底有多强大,又到底读了多少书籍。
  

  而顾青的表现,那确实是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能折服。

  可以说,在见识上面,顾青绝对算得上是第一位,顾青甚至是能够当场弄一些小实验出来,就好像是变戏法一样。

  什么小孔成像,那都是最简单的手法了。

  等到了第四天,还有人堵在了那客栈外面,想要和顾青探讨一下文学。

  顾青自然是以家中阿耶、阿奶还在等着,父母也是翘首以盼,希望自己能够早一些启程,早一些回家,侍奉长辈。

  孝道在大明也是十分重要的,不然,张居正的‘夺情’也就不会闹的那么严重。

  大家一听,自然是不好意思继续留着顾青,只能是依依不舍地拜别。

  希望顾青回京路过德州的时候,能够再歇歇脚,大家一起坐而论道!
  第208章 近乡情更浓

  说实话。

  顾青也没有想到自己怎么突然就这么有名了。

  几乎就相当于是大明少有的名儒。

  走到哪里,都有读书人想要和他坐而论道。

  而丁清璃也是见到自己的夫君如此有名,也如此有才,更是欢喜的不得了。

  作为一个女子,谁又不想自己嫁的好一些呢?

  离开了德州。

  又是几天路程,过了黄河,就到达了济州。

  这里也是黄河南北之地的南方第一州,早年相当于是一个码头、渡口,后来慢慢地因为南北商队的往来,码头越来越大,也就形成一个州城。

  为了不耽误路程,顾青在济州城那是相当的低调,都不敢去长街上逛一逛了。

  而知晓了顾青的心思的丁清璃,也不会没路过一处,遇到了古刹,就要去上香拜佛。

  所以,在济州休息了一天,就继续往南。

  因为有着丁清璃等人的陪伴,这一路,那就真的是游山玩水了。

  一直到了腊月二十二,距离小年夜也就只有两天,一行人才到达江浦县。

  顾青自然是顺道,先去了学堂,拜会了一下丁夫子。

  这时候,丁夫子已经快六十,倒是身子骨还算是硬朗,见到顾青回来,也很高兴。

  顾青今年筹集三百万两善款,然后以户部主事的身份,负责治理旱灾,可以说,也是美名传天下。

  大家都说,顾青乃是一位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