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武唐太医院开始_第75页

  “师弟试试罢。”

  慧珏笑着道。

  “嗯!”

  江夏点了点头,按照使用方法,连掐了几个诀。

  顿时,小鬼化作阴风被吸了进去。

  随即再将小鬼放出。

  接连试了数次,江夏把养魂袋挂在腰上,问道:“师姐,我想学一门身法,但卫里提供的都差不多,实在难以选择,师姐帮我看看哪一种合适?”

  “这样啊?”

  慧珏单手托着下巴,一边走一边寻思:“卫里列出的几种,并无高下之分,只是修炼方式有所区分,不过卫里得了门法门叫三昧神风,修成了可御风而行,只要一个绩点就可以兑换出来,你要不要试试?”

  “怎会如此便宜?”

  江夏大为惊讶。

  慧珏道:“三昧神风是在黄风怪洞府里找到的,也是黄风怪的看家本领,当年孙悟空都被吹的哭哭啼啼呢。

  但迄今为止,尚无一人练成。

  通常卫里会将这类偏僻功法以一个绩点卖出去,取集思广议之意,倘若有人能练成,会给予重大奖励,不过要到通脉境,练出了真气才能修炼。”

  江夏心动了!
  我快了啊。

  “那我也得试试!”

  江夏又将精神力探入面板,在功法栏翻找了一番,最底下,果然有三味神风,于是兑换出了一副玉简。

  标注:使用一次后自毁。

  +2!

  江夏也不急于翻看,与慧珏走走逛逛,一直到正午,在卫里吃了顿灵材才离去。

  回到咒禁科,江夏把最后两瓶真髓丹服下,这次多出了三个选项。

  其一:练习五禽散手。

  其二:练习壁观拳。

  其三,两者混着练。

  江夏选择第三种。

  恍惚之后:

  修为臻至真髓阶29。

  五禽散手臻至宗师级27。

  壁观拳臻至入门33。

  五禽散手是道家的基本养生拳,壁观拳则是佛门攻杀大法,江夏存了将两者融合的心思,虽然这方时空,还没有儒释道一家之说,但是作为穿越者,他清楚这三家早晚会融合。

  不过显然,壁观拳的层次太低,即便有系统在,也毫无融合的迹象,于是分别把浩然正气与壁观拳加满。

  认同点还剩1317+2?

  来的快,去的也快。

  江夏又拿起玉简,贴上额头,一段晦涩的口诀流淌入识海,足足有数千字之多,这让他头大,只得静下心来,细细思索。

  或许是源于妖精,梅花内卫也未作整理,通篇颇为混乱,好一阵子,江夏才理清了头绪。

  三昧神风主修三昧,佛道二门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道门的三昧是指精气神,分别是上昧心窍,中昧肾窍,下昧气海,而佛门三昧是三摩地的意思。

  指八解脱以外之一切定,又言三解脱门和三三昧。

  前者指无漏之空、无相、无愿三昧。

  后者指有觉有观定、无觉有观定、无觉无观定。

  两者合称三昧。

  三昧神风是将佛门三昧与道门三昧结合起来,修得个中三昧,驾驭天地间的风,至于是否与黄风怪的貂鼠血脉相关,尚不清楚,

  难怪卫中无人修习成功。

  确实是繁杂无比。

  也难怪非得到通脉境才能修持,毕竟道家三昧的前提是有真气。

  大体了解之后,江夏琢磨起了浩然正气,以浩然正气诵念儒家经文,可口吐白色文字,如果用于诵念咒禁,会不会提升咒法的威能?
  于是,去往后院练习。

  渐渐地,惊喜的发现,咒禁的作用时间有所延长,浩然正气不散,就可以持续作用。

  不过阴邪类的咒法,如水鬼咒、太牢山尸傀咒之类,与浩然正气天生相克。

  而龟息咒、回春咒、黄公五轮咒、般若波若蜜多咒、明王杀生大咒等咒法,浩然正气确有加持作用。

  江夏就如找到了新玩具,不知疲倦的诵念起来,正渐入妙境之时。

  “江医正,江医正!”

  却是柴叔在外探头唤道。

  ……

  第80章 李隆基被夺舍
  “柴叔,有什么事儿?”

  江夏皱了皱眉,不快的问道。

  如今柴叔与牛叔,再不敢把江夏视之为懵懂少年了,恭恭敬敬道:“太医令请江医正过去呢,说是要出诊。”

  “行,有劳柴叔了!”

  江夏点了点头,回到前面的屋子,稍做整理,背上药箱,就去见了柳之礼。

  柳之礼身边,有个宦人。

  “见过太医令!”

  江夏拱手。

  “嗯~~”

  柳之礼略点了点头,便示意道:“这位是东宫来的中官,三皇子自早起,便昏厥不醒,你过去给诊一诊。”

  ‘三皇子?这不是李隆基么?’

  江夏微怔。

  “柳太医,这小医正如此年轻,行么?”

  那宦人狐疑的问道。

  “呵呵~~”

  柳之礼抓着满把胡须,呵呵一笑:“你这老阄,莫看他年轻,论起医术,本官或还有所不如,乃是真正的医道奇才,倘若祖师仍在,必视若奇珍,倾囊相授。

  再者,除此子外,太医署并无本官放心之人,难不成你要本官亲自走一遭东宫?”

  “不敢,不敢!”

  那宦人也知道柳之礼去东宫出来后,太后必然会召见,当即作揖,又向江夏赔礼道:“老奴有眼无珠,还望小医正恕罪。”
  

  “无妨,是太医令高看我了!”

  江夏也拱手。

  “记着,谨言慎行,出来后,往詹事府备个案!”

  柳之礼挥了挥手。

  “是!”

  江夏再施一礼,与那宦人离去。

  去往东宫,先从左掖门进,经太庙、左司御率府、尚辇局、过宣政门,绕文思殿而过,再入延义门,便是东宫。

  东宫里,萧萧瑟瑟,一如严寒的天气,每个人走路都唯恐弄出过大的声响,整个院中,充满着压抑的气氛。

  宦人人带着江夏来到承恩殿,殿上,站着一名身着龙袍,二十来岁的青年男子,身形瘦削,面颊凹陷,眉眼间透着疲惫。

  不过气质恬淡,带有一丝诗人的韵味,一眼看去就不是那种权欲熏心之辈,很容易让人生出好感。

  “陛下,医正来啦!”

  宦人轻声道。

  这正是大唐天子李旦,抬眼看向江夏,略有些诧异。

  “臣太医署医正江夏拜见陛下!”

  江夏躬身施礼。

  宦人从旁道:“太医令推荐来的,说江医正的医术已不下于他,且太医署除了江医正,余者皆不可信。”

  “嗯,免礼罢,随朕进来!”

  李旦点了点头,向后殿走去。

  “谢陛下!”

  江夏称谢,跟在李旦后面。

  后殿一间屋子里,一名二十来岁,衣着简朴的妇人坐在床头抹着泪,一见李旦进来,忙道:“陛下,太医请来了么?”

  “请来了,小医正,我家三郎自昨夜起,便昏厥不醒,不知是中了邪还是怎么着,先给诊一诊罢。”

  李旦略一颔首,便道。

  江夏猜测,这女子大概率是窦德妃,李隆基的生母,于是拱了拱手,便站到床前,细细观察。

  李隆基四五岁的模样,双目紧闭,面色苍白,气若游丝,不过眼皮却是时不时跳动。

  按前世经验,这是人虽然昏迷,但思维异常活跃,非常的不正常,也许真中了邪,于是拉开李隆基的手腕搭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