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武唐太医院开始_第241页

  “那他为何要把武功道的弟子丢入州衙大牢?”

  黑衣女子不解道。

  杜审言沉吟道:“这几人,已经不重要了,生死无关大局,丢在牢里,就是看武功道会不会蠢到来劫狱。”

  “那武功道会滞灭口呢?”

  黑衣女子又问道。

  “呵~~”

  杜审言呵的一笑:“若是灭了口,武功道可谓蠢不可及,必会令门下弟子寒心,引发永不可弥合的裂痕。

  可这样拖着,对武功道也极为不利,一俟这几人被押赴洛阳,太后必会借机向武功道下手,届时,我天道盟理是不理?

  此子一着闲子,就使我天道盟进退两难。

  更妙的是,关押进州衙并非由他提出,他以庐陵王安危为由,不许在王府关押人犯,是来俊臣亲自押着人犯进入州衙大牢。

  如此一来,就算人犯被灭口,也与他无关,倒霉的,是来俊臣!

  着实好手段,此子年纪青青,就有此心计,难得呐!”

  杜审言说着,就啧啧赞叹起来。

  黑衣女子拧着眉道:“他既然把治疗血吸虫病的秘方交给了我们天道盟,为何又要出手针对?”

  杜审言道:“他施恩于我们,未必要向我们示好,具体目地,我也不得而知,且看着罢。”

  ……

  第231章 殿议
  太初宫,徽猷殿!
  武则天面如寒冰,眼里涌动着怒火。

  只是去庐陵查个案子,结果右台御史几乎全军覆没,而更令她愤怒的是,江夏与右肃政台狗咬狗,全然不顾她当初的淳淳劝导。

  讲真,她后悔了,不该派江夏去庐陵,如果时间能回头,绝不会把江夏派过去。

  可如今,说什么都晚了。

  庐陵出了那么大的事,朝廷必须要解决。

  并且江夏提出的,把庐陵王一家迁来神都也要议一议。

  “众卿如何看待?”

  武则天向下问道。

  李昭德道:“庐陵有妖贼作乱,已关乎国本,臣请太后派遣大军往庐陵,凡有逆贼,一概剿杀!”

  “臣附议!”

  武承嗣跟着道。

  “臣附议!”

  韦待价、王本立、李元素与张光辅纷纷附议。

  “嗯~~”

  武则天略点头道:“此番,便让承嗣领军罢,暂任行军总管,封为鹰扬卫大将军,会同王孝杰,半月之内,兵发庐陵!”

  “臣领旨!”

  武承嗣大喜施礼。

  宰相们隐秘的相视一眼,暗暗冷笑。

  真以为这是什么好差使?

  庐陵王最敏感的地方,就在于是被贬谪的前皇帝,这种身份,很难让人把握住相处的分寸。

  尤其是,太后心意不明,近了,会受太后猜忌,远了,人家好歹是太后的亲子。

  更何况此行还关乎到庐陵法脉天道盟。

  万一处理不当,引发当地叛乱,这是要拿人头祭旗的。

  看人家来俊臣和江夏处理的多好,火并一场之后,都意识到事情闹大,难以收场,于是果断甩锅,把事件上交朝廷处理。

  偏武承嗣这个蠢货,还以为是天大的喜事,实则个中雷点处处,任何一处爆了,都叫他五雷轰顶。

  况且在南方山区,军队要想开展切实有效的军事行动,前期的细致准备至少要一两年的夫夫,如果仅以为靠着军队就能大杀四方,山地会叫他认清现实。

  连带太后,都让他们起了几分轻视之心。

  前次派薛怀义出塞讨伐突厥,好歹突厥和中土打了几百年的交道,彼此都熟悉了,这才有以贿赂换取战功的操作。

  可南方的夷人分布在山里的一个个小寨子,想贿赂都不知贿赂谁。

  “周国公,恭喜呐!”

  一众宰相们,哪个不是老狐狸,纷纷虚情假义笑着,向武承嗣贺喜。

  “呵呵~~”

  武承嗣笑的喜形于色,还不忘得意的瞟了上官婉儿一眼。

  上官婉儿厌恶的暗暗摇头,真是蠢货。

  不过把话说回来,右肃政台几乎全军覆没,着实大出了她的意料,也不由为江夏担心起来。

  待得殿内稍稍平静,武则天又道:“江翰林声称为免庐陵王再被奸邪利用,请迁庐陵王回京,众卿如何看待?”

  李元素忙道:“此乃老成之议,前有徐敬业叛乱,便是打着庐陵王的名号,今次又有庐陵法脉以此作乱,尽快迁回洛阳,方是上策。”

  “不妥!”

  武承嗣挥手大叫:“我朝从无藩王回迁京师之例!”

  王立本哼道:“岂有母子长期分离,儿尽不得孝道之理?如今庐陵王在外数年,思母心切,侄子又有什么立场阻止母子团聚?”

  武承嗣神色一滞!
  是的,与朝廷里的老狐狸相比,他的道行还差的远,只得强辨道:“既便迁庐陵王回来,一旦再被奸人所用,怕是为祸更烈!”

  “什么为祸更烈,怕是有人包藏祸心罢!”

  王立本毫不客气道。
  

  “这……你这老匹夫,你说谁包藏祸心?”

  武承嗣咆哮起来。

  可是声量大不代表理大,宰相们和声细气,逐条反驳,让他很快就面上腾起怒火。甚至讲到后面,都结巴了,挥舞着手臂大吼。

  “够了!”

  武则天忍无可忍,心里失望之极。

  就这样,怎么继承她的皇位?

  她难以想象,将来武承嗣继位之后,在朝堂上被大臣围攻的美妙场面。

  固然武承嗣可以杀人,但杀人也是有讲究的,至少心里面要有杆秤,要让外界知道,为什么杀人。

  就如对狄仁杰等一众干练之臣,她从来不杀。

  对于江夏,也从未起过杀心。

  可一旦有范围的杀戮变成无理智的滥杀,造成人人自危,那她的江山就危险了。

  “都下去罢,隔日再议!”

  武则天无力的挥了挥手。

  “臣等告退!”

  群臣施礼离去。

  武则天苦恼的捶了捶脑门。

  上官婉儿会意上前,轻轻揉按起了武则天的太阳穴。

  虽然上官婉儿的手法远不如江夏,但好歹有些效果,渐渐地,武则天缓过来了,骂道:“这小子,尽给朕找麻烦!”

  上官婉儿轻声道:“其实江翰林也是好心,毕竟庐陵王孤悬在外总不是个法子,该讲的道理,宰相都讲过啦!”

  “哼!”

  武则天哼道:“你就会帮他说话,安知他没有攀附庐陵王之意?”

  上官婉儿道:“别人不了解江翰林,太后还不了解么,倘若江翰林想索取名位,直接向太后要便是了,太后难道还不给他?又何必绕这么大的一个弯子。

  可是他没有。

  依奴婢看,江翰林是真的醉心于医道,其余哪一件事,不是太后拿鞭子赶他,他才往前挪一挪?”

  “呵呵~~”

  武则天笑了起来,面容明显舒缓。

  上官婉儿长吁了口气。

  她的立足点和宰相们不同,是从江夏的忠心展开,这也最不易使太后排斥。

  孰料,武则天面色一沉,又道:“那他为何大杀朕的御史?”

  上官婉儿道:“御史们除了刘光业,并非死在江翰林手里,来俊臣之言须查实了再来看,既便是刘光业,也有取死之道呢。”

  “就知道你会帮他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