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_第95页

  只剩下晴雯站在原地,一双桃花眼对着眼前的花草树木幽幽嗔怨起来,心头却是将香菱的话语,给放入心尖儿上去了。

  ……

  贾探春屋子里面。

  林黛玉见了贾芸手写的书信之后,爱不释手,看着书信上面的飞扬文字,微笑着说道:“多好的字啊,那些个蠢蛋庸才如何能够写出这么一手妙笔来呢。俗话说,字如其人,人亦如字,虽未亲眼所见,却心知这定然是一个风流倜傥的典雅人物?”

  贾探春闻言却是抢过林黛玉手中的书信,高高地举起,打趣地说道:

  “我看啊!这林姑娘定是思郎君了。这情人眼里出西施,一准儿是你爱屋及乌这才胡乱评价,我且要真真看看,芸哥儿这字到底有没有你所说的那般好。”

  此言一出,原本有些失落的紫鹃和雪雁都大笑出声。

  但见林黛玉被众人一顿挤兑也是哭笑不得,连忙坐在椅子上,别过脑袋去,说道:“哼,我就知道你们没有一个正行,准又要欺负我了。”

  贾探春也是看出林黛玉的小心思,却是不言语。

  旋即,贾探春摊开手中的书信,一双眸子看着眼前的书信,也是被贾芸的好文字给吸引住了。

  文字好与坏,一目了然。

  好的文字,令人赏心悦目。

  坏的文字,令人头皮发麻。

  贾探春也是一个懂文采的读书人,似是想要通过这般文字对贾芸有一个初次的了解。

  “真真是好文字,只怕这般文字已有状元风流,我也曾偶然看到过状元郎的文字,却也不曾有芸哥儿所写之一二。”

  ……

  第108章 宁国府烧香祭先祖  

  宁国府。

  只见黑油栅栏内五间大门,上悬一块匾,写着是“贾氏宗祠”四个字,旁书“衍圣公孔继宗书”。

  两旁有一副长联,写道是:
  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

  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

  亦衍圣公所书。

  这里是宁国府祭祀荣国府和宁国府贾族先祖的祖宗祠堂。

  因今日贾琏带着林黛玉急匆匆返回了扬州府,去探望正在生病的林如海,又牵扯到宁国府早已经准备着的祭祀仪式,此刻的宁国府和荣国府内的气氛逐渐变得凝重起来,丫鬟们和奴仆们忙碌了好些日子才终于算是将这个祖宗祠堂给重新修缮过来。

  而后贾珍请来了荣国府的两位叔叔贾赦和贾政,过来重新祭拜先祖,烧些纸钱之类的东西,以平息祖宗们在九泉之下的无名怒火。

  当初的荣国公和宁国公,宁国公为兄长,故而贾府的祖宗祠堂设置在宁国府之内,贾珍为贾族的当代族长而非辈分更高的贾赦。

  之所以现在多提及荣国府,少提及宁国府,皆是因为,荣国府二代更为厉害,依旧承袭荣国公的爵位,宁国府的二代们则是不争气,却也只是一个一等将军。

  一个国公,一个将军。

  差距便是一目了然了。

  到了第三代人,荣国府的爵位有所降低,子孙后代没有对朝廷作出过什么功劳,也没有得到皇帝的恩宠,自动降低一个爵位,承爵一等将军。

  而宁国府则是由之前的一等将军降低为了二等将军。

  贾敬继承了宁国府的爵位,为二等将军,又是科举进士,结果贾敬根本就没有去当官,直接就跑路了,润了,去了道观里面修仙去了,只是这爵位还得有人接着,宁国府的爵位就从贾敬的手中传给了第四代的贾珍。

  到了贾珍这一代,爵位再次降低,只落得了一个三品将军。

  如此一来的话,宁国府的衰落也就是肉眼可见的事情。

  荣国府这边儿则还是能够坚持一下,至少目前来说,荣国府明显爵位和地位要比宁国府更高。

  不过,地位高归地位高,论及家族的族长身份,还是得看贾珍才行。

  烧香祭祀的事情,搞的颇为隆重。

  就连贾母老太太也亲自过来了一趟,跟随众人烧香祭祀,祈祷老天爷保佑荣国府和宁国府不生灾殃,不生大害和大乱。

  老太太贾母亲自过来也是看最近家宅不宁,多生事端,多事之冬,总是难熬了一些。

  贾珍望着贾母也是微微叹息一口气,说道:“后辈无能却是让老太太亲自过来一趟,当真是晚辈的不是了。”

  不算贾母老太太的辈分,就说这个身份,可就比很多人都要高。

  至少荣国府和宁国府之内,找不到一个人能够比贾母身份更高的人物。

  虽说女子在这个时代不算什么,注定无法出人头地,更无法参与科举和战争之类的事情,只能够相夫教子,守妇道,但是,这并不就意味着所有妇女的身份都卑微。

  不过,这还得看身份才行!
  贾母乃是荣国公贾代善的妻子,明媒正娶的大夫人。

  作为国公府的大夫人,自动获得一品诰命夫人,即诰命夫人中级别最高的封号。

  这般身份,普天之下的女人身份比她尊贵的屈指可数。

  所以,荣国府这边儿不仅仅有两个辈分比贾珍更高的叔叔,贾赦和贾政,还有这么一位定海神针似的老太太贾母呢。

  贾母老太太望着贾珍,也是说道:“这家族内部的事情,自然该由你来操持,我乃是妇道人家,本不该管这些事情,只是你们府中最近发生了这般多的事情,你身为贾族的族长,也应该好好反省反省,有没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对。”

  “若是有不对的地方,就立刻改正,圣人尚且说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嘛。”

  “若是没有不对的地方,也应该勤勉受持一些规矩,不至于忘却了老祖宗们立下来的教诲。”

  “.”

  听着贾母老太太的训诫和劝导,贾珍也是跟乖孙子一样,站在原地,不敢多说什么。

  宁国府的贾族祠堂走水这样的大事,绝非三言两语就能说得过去的。

  “这宁国府走水乃是祖宗们的怒火,老天爷的心思,全赖我一人,罪责也在我一个人身上,昨儿孙儿见到祖宗祠堂修缮完毕之后,我就彻夜跪拜在祖宗祠堂的各位老祖宗们跟前,忏悔过往,虔诚烧香礼拜,就是希望祖宗们能够平息怒火,让我们贾族的老祖宗们能够在九泉之下得到安宁。”

  贾珍看着眼前的贾母老太太,也是涕泪横流,声泪俱下,面带悲戚之色,竟然是直接就对着贾母老太太跪下请罪道:“老太太,这都是我的过错,您那怕是打我一下,骂我一顿,只要能够解了那心头气,我也自当是受着,绝无怨言。”

  聚集在这里的贾族众人见到贾珍诚心忏悔和悔过,也是多愿意给贾珍一次机会,更何况,众人心头也认为走水乃是常有的事情,稍微不注意就会出现这般事情来,也就并不能够全然怪罪在贾珍的身上。

  看着跪在地上的贾珍,贾母老太太也是沉吟起来,说道:“这件事情也不能够全怪你一个人,说来这件事情也是古怪,衙门的神捕们竟也是拿了一只猫来顶罪,我素知你们宁国府的一些事情,只怕是他们不愿意深入追究下去,给你们留面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