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_第586页

  贾芸则是不屑一顾地说着:“那宫里面的食物,怎么能够与我们家的食物媲美?”

  此话大逆不道至极,众人脸色顿时微微变色,小心翼翼的看着贾芸,心思莫测,嘴唇蠕动,却也不敢言语。

  唯有薛宝钗和香菱,似乎懂得贾芸的心思,并未惊讶和诧异。

  贾芸看了众人一眼,便是笑说:“这屋子里面没有外人,将话语放在肚子里面便是。”

  听了贾芸的话语,众人也是点点头,认可了这样的说法,将这些大逆不道的话语,放在了肚子里面。

  不多时,众人便是在屋子里面吃完了冰淇淋,开始纳凉。

  贾芸感受着空气里面的凉爽,也是一脸享受的说:“这才是大丈夫应该过的日子。”

  旁边的夫人们则是痴笑:“瞧夫君那得意的模样。”

  翌日。

  贾芸便是在书房里面喊来了帮他搭理生意花自芳。

  花自芳心头疑惑,看向贾芸问:“二爷,你找我有什么事情?”

  贾芸则是笑了笑后,才看向花自芳说:“内兄,不必拘谨,今日我找你过来是为了商谈全新的业务。”

  说罢,贾芸便是向花自芳展示了自己和厨房里面的厨艺高手们琢磨出来的冰淇淋,给花自芳递上了一个成品。

  花自芳看了一眼后,便是将其给接了过来,放在手中手足无措的用一双眼眸观察着手中的冰淇淋,继续追问:“这是什么东西?”

  贾芸笑说:“此物名为冰淇淋,乃是我最近琢磨出来的新鲜玩意儿,也是我们就接下来要在夏天高价售卖给豪门大族的聚宝盆。至于这味道如何,你可以吃上一吃,亲自品尝一二。”

  听了贾芸的话语,花自芳也不觉着贾芸会害自己,也是小吃了一口,顿时就觉着嘴巴里面舒坦不已。

  第654章 赚钱的生意

  贾芸琢磨这东西,可不是单纯只是为了自己和夫人们的享受,而是为了赚取更多的银子,得有一个银子的来源才成。

  哪怕是未来贾芸当了皇帝,皇帝也是不能够拿着国库里面的银子,挥霍无度的。

  若是真的如此,必定会被扣上一个昏君的名头,到时候指不定就要让那些御史台的文臣们痛骂一顿,冒死直谏了。

  因此,哪怕是皇帝,也会有自己的内务府,专门为自己赚钱敛财,维持皇帝的日常开销。

  雍太皇帝是一个极端崇尚节俭的皇帝,带头在皇宫里面吃一些普通简单的食物,以作天子表率。

  然而,雍太皇帝下面的臣子们,都是大鱼大肉的伺候着,丝毫没有半分节俭的心思和想法。

  尤其是像荣国府这类的权贵豪奢人家,更是拿着人参灵芝等极端珍贵的药材,拿去喂养鸡鸭,从而获得据说能够治病延寿的珍宝鸡。

  可以说,皇帝是皇帝,大臣是大臣。

  皇帝的节俭,并不能够让下面的大臣们也变得节俭起来,反而是不同的两个世界。

  之前元妃归宁荣国府省亲时,就曾经告诫过荣国府里面的众人,务必要节俭。

  可惜,荣国府的众人并未将其听进去。

  贾芸听进去了,却对此不屑一顾。

  而今权贵豪门缺的从来都不是银子。
  

  或许国库缺少银子,皇帝的内务府缺少银子,可大臣们的家里面不缺银子。

  明朝末代的帝王崇祯,为了朝廷和天下,不断的努力,可下面的大臣们却是摆烂,不愿意出银子,然后,崇祯皇帝成功作死,让整个朝廷和天下分崩离析,给了闯王李自成和关外的蛮夷机会,以至于蛮夷入关,祸及江山社稷。

  据说当年闯王李自成入了皇城之后,从大臣们的家里面拷打出来数千万两银子。

  可以说,这些大臣们各个都是富的流油,亏空了国库,将朝廷的银子往自己的裤兜里面去放,那能够不出现国库亏空,朝廷没钱,损公肥私,贪官污吏横行的局面?
  在雍太皇帝登基时,这种风气就已然蔚然成风。

  哪怕是雍太皇帝心头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却仍旧杀不住这种歪风邪气,反而是愈演愈烈。

  宫中的太监索贿成风,若是大臣不进行贿赂,必定倒霉,死无葬身之地。

  哪怕是荣国府这样的皇亲国戚们,对待这些从皇宫里面跑出来索贿的太监,那也是各个笑脸相迎,心头无数草泥马奔驰而过,却仍旧还需要双手捧送那孝敬太监们的贿赂银子。

  宫外的大臣们,却是与宫中的太监一路,肆意搜刮,横征暴敛,鱼肉百姓,将百姓们裤兜里面的银子,纷纷弄入了自己的腰包里面去了。

  这些事情雍太皇帝却是不知情的。

  欺上瞒下,这是自古以来的官场规矩。

  皇帝不是神仙,并不能够未卜先知。

  相反,皇帝不出皇宫,一切的信息都是下面人送过去的。

  这其中可以运作的空间就极大了。

  许多的官员,喜欢报喜,不喜欢报忧,天天都是歌舞升平的天平盛世,可对于黎民百姓而言,那也只是与前朝差不多的苦难,并未因为换了一位皇帝,日子就好过起来了。

  贾芸对于朝廷和民间的掌握,无疑要比雍太皇帝清醒的太多。

  而今的天下,就好似逐渐腐烂的大树,迟早会有一天大厦崩塌。

  不仅朝廷内部充满了内忧,朝廷的海疆也是出现了风波。

  倭国趁着朝廷海禁的国策,不停地壮大自己的舰队,从而拥有了海军优势,不停袭扰和掠夺沿海的渔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一旦遇到什么风吹草动和正规军的攻打,他们就会立刻撤回海上,从而靠着海上舰队的优势,从容离去,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几乎不损失一兵一卒,便是获利颇丰。

  而朝廷的军队,由于海禁的国策,无法下海,也就无法从海上追击这些倭国的海盗们。

  一时间,海疆的戡乱,愈演愈烈,已然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然而,天高皇帝远。

  海疆所在的位置,距离天子皇城太远了,地方的官员们害怕承担责任,更害怕掉脑袋,以及让自己倒霉等等因素作祟,常常会选择从下到上的集体隐瞒,欺骗远在皇城的天子皇帝。

  只要他们不说,将这个盖子给捂住了。

  那么那怕是死上再多的人,那也只是死了一些无足轻重的升斗小民,反正死的又不是这些海疆的官员,何曾会去理会这些小民的死活?
  甚至于一些更为黑心的官员,还会与倭国的海盗暗中联系,趁机诱导海盗上岸,提供准确的情报,洗劫那些沿海的富商和地方乡绅,从而获得这些富商和乡绅的土地和财产。

  可以说,海疆的混乱,绝对是雍太皇帝无法想象的。

  每日朝廷呈送上来的奏折,那怕是偶尔会出现那么一两个忠臣义士,一些忠心耿耿的清流官员,将海疆的混乱呈送上来,却也会被内阁的官员们给压下来,不送给皇帝过目。

  因为他们心头都清楚,雍太皇帝不太喜欢这种不好的消息,反而是喜欢听好消息。

  忠言逆耳,良言苦口。

  若是将这件事情给捅破天,那么到时候他们会陷入到更大的麻烦当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