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_第1112页

  三藏不胜感激,将包袱捎在马上,牵著缰绳,相随老叟径出了坑坎之中,走上大路。

  却将马拴在道旁草头上,转身拜谢那公公,那公公遂化作一阵清风,跨一只朱顶白鹤,腾空而去。

  只见风飘飘遗下一张简帖,书上四句颂子,颂子云:

  吾乃西天太白星,特来搭救汝生灵。

  前行自有神徒助,莫为艰难报怨经。

  三藏看了,对天礼拜道:“多谢金星,度脱此难。”

  拜毕,牵了马匹,独自个孤孤凄凄,往前苦进。

  这岭上,真个是——寒飒飒雨林风,响潺潺涧下水。

  香馥馥野花开,密丛丛乱石磊。

  闹嚷嚷鹿与猿,一队队獐和麂。

  喧杂杂鸟声多,静悄悄人事靡。

  那长老,战兢兢心不宁;这马儿,力怯怯蹄难举。

  三藏舍身拚命,上了那峻岭之间。

  行经半日,更不见个人烟村舍。

  一则腹中饥了,二则路又不平,正在危急之际,只见前面有两只猛虎咆哮,后边有几条长蛇盘绕。

  左有毒虫,右有怪兽,三藏孤身无策,只得放下身心,听天所命。

  又无奈那马腰软蹄弯,即便跪下,伏倒在地,打又打不起,牵又牵不动。

  苦得个法师衬身无地,真个有万分凄楚,已自分必死,莫可奈何。

  第1170章 超度亡灵  

  却说三藏在西天取经的路途当中虽有灾难,却也并无伤及性命的事情发生。

  岂不知那诸天罗汉,菩萨神仙都在三藏身侧庇护,一路上护送三藏安全。

  所以,但凡三藏遇难必定会出现救应之人。

  或是刚才天庭来的太白金星,或是那观音菩萨,亦或者说是其他的什么神仙。

  三藏却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直被那妖魔吓唬得心脏砰砰乱跳,彻底明白了这西天取经的难处。

  之前那寺庙里面的和尚所说的话语,让现在的三藏回忆里面不由得额头上面露出了一滴滴的冷汗来,气喘吁吁的说道:“才刚刚踏出关外就遇到妖魔阻拦,看来这次的取经之路,路途不可能太平啊!”

  正在那里休息了片刻后,三藏不由得抬头俯瞰着下面的群山,见这里山林环绕。

  他根本就不知道接下来的去向。

  路该如何走。

  三藏手中没有定位指路的罗盘等等,仅凭自己的一双眼眸穿行在山中,很容易就会迷路。

  一旦迷失在山野当中,必定遭遇到妖魔猛兽的袭击,恐怕性命难保啊!
  就在三藏犹豫思考接下来的道路该如何走时,忽然就见到远处的山林当中毒虫奔走,妖兽飞逃;猛虎潜踪,长蛇隐迹。

  待三藏再次抬起头来去看时,只见一人,手执钢叉,腰悬弓箭,自那山坡前转出,果然是一条好汉。

  你看他——头上戴一顶艾叶花斑豹皮帽,身上穿一领羊绒织锦叵罗衣,腰间束一条狮蛮带。脚下翙一对麂皮靴。

  环眼圆睛如吊客,圈须乱扰似河奎。

  悬一囊毒药弓矢,拿一杆点钢大叉。

  雷声震破山虫胆,勇猛惊残野雉魂。

  三藏见他逐渐朝着这边走来,连忙跪在路旁,合掌高叫道:“大王救命,大王救命!”

  那条好汉走到跟前,放下钢叉,用手搀起三藏道:“长老休怕。我不是歹人,我是这山中的猎户,姓刘名伯钦,绰号镇山太保。我才自来,要寻两只山虫食用,不期遇着你,多有冲撞。”

  三藏道:“贫僧是大汉驾下钦差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和尚。适间来到此处,遇著些狼虎蛇虫,四边围绕,不能前进。忽见太保来,众兽皆走,救了贫僧性命,多谢,多谢!”

  伯钦道:“我在这里住人,专倚打些狼虎为生,捉些蛇虫过活,故此众兽怕我走了。你既是汉朝来的,与我都是乡里。此间还是大汉的地界,我也是汉朝的百姓,我和你同食皇王的水土,诚然是一国之人。你休怕,跟我来,到我舍下歇马,明朝我送你上路。”

  三藏闻言,满心欢喜,谢了伯钦,牵马随行。

  过了山坡,又听得呼呼风响。

  伯钦道:“长老休走,坐在此间。风响处,是个山猫来了。等我拿他家去管待你。”

  三藏见说,又胆战心惊,不敢举步。

  那太保执了钢叉,拽开步,迎将上去。

  只见一只斑斓虎,对面撞见。

  他看见伯钦,急回头就走。

  这太保霹雳一声,咄道:“那业畜,那里走!”

  那虎见赶得急,转身轮爪扑来。

  这太保三股叉举手迎敌,唬得个三藏软瘫在草地。

  这和尚自出娘肚皮,那曾见这样凶险的勾当?
  太保与那虎在那山坡下,人虎相持,果是一场好斗。

  但见——怒气纷纷,狂风滚滚。

  怒气纷纷,太保冲冠多膂力;狂风滚滚,斑彪逞势喷红尘。

  那一个张牙舞爪,这一个转步回身。

  三股叉擎天幌日,千花尾扰雾飞云。

  这一个当胸乱刺,那一个劈面来吞。

  闪过的再生人道,撞着的定见阎君。

  只听得那斑彪哮吼,太保声騕。

  斑彪哮吼,振裂山川惊鸟兽;太保声騕,喝开天府现星辰。

  那一个金睛怒出,这一个壮胆生嗔。

  可爱镇山刘太保,堪夸据地兽之君。

  人虎贪生争胜负,些儿有慢丧三魂。

  他两个斗了有一个时辰,只见那虎爪慢腰松,被太保举叉平胸刺倒,可怜呵,钢叉尖穿透心肝,霎时间血流满地。

  揪著耳朵,拖上路来,好男子!
  气不连喘,面不改色,对三藏道:“造化,造化!这只山猫,彀长老食用几日。”

  三藏夸赞不尽,道:“太保真山神也!”

  伯钦道:“有何本事,敢劳过奖?这个是长老的洪福。去来!赶早儿剥了皮,煮些肉,管待你也。”

  他一只手执着叉,一只手拖着虎,在前引路。

  三藏牵着马,随后而行,迤泬行过山坡,忽见一座山庄。

  那门前真个是——参天古树,漫路荒藤。

  万壑风尘冷,千崖气象奇。

  一径野花香袭体,数竿幽竹绿依依。

  草门楼,篱笆院,堪描堪画;石板桥,白土壁,真乐真稀。

  秋容萧索,爽气孤高。道旁黄叶落,岭上白云飘。

  疏林内山禽聒聒,庄门外细犬嘹嘹。

  伯钦到了门首,将死虎掷下,叫:“小的们何在?”

  只见走出三四个家僮,都是怪形恶相之类,上前拖拖拉拉,把只虎扛将进去。伯钦吩咐教:“赶早剥了皮,安排将来待客。”

  复回头迎接三藏进内。

  彼此相见,三藏又拜谢伯钦厚恩怜悯救命,伯钦道:“同乡之人,何劳致谢。”

  坐定茶罢,有一老妪,领着一个媳妇,对三藏进礼。

  伯钦道:“此是家母、山妻。”

  三藏道:“请令堂上坐,贫僧奉拜。”

  老妪道:“长老远客,各请自珍,不劳拜罢。”

  伯钦道:“母亲呵,他是汉王驾下差往西天见佛求经者。适间在岭头上遇着孩儿,孩儿念一国之人,请他来家歇马,明日送他上路。”

  老妪闻言,十分欢喜道:“好,好,好!就是请他,不得这般,恰好明日你父亲周忌,就浼长老做些好事,念卷经文,到后日送他去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