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_第1114页

  刚才这发出叫声的猴子,必定是他。

  长老莫怕,我们下山去看来。”

  三藏只得依从,牵马下山。

  行不到数里,只见那石匣之间,果有一猴,露着头,伸着手,乱招手道:“师父,你怎么此时才来?来得好,来得好!救我出来,我保你上西天去也!”

  此刻的六耳猕猴当真是要哭出来了。

  本以为代替孙悟空去西天取经乃是上乘的佛果,能得佛的果位,可以一步登天。

  所以,他才愿意答应贾芸的条件,从混沌世界当中走出来,与孙悟空替换,代替孙悟空西天取经。

  却不曾想到,这么些年过去,心里面的想法却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变了一个模样。

  与往日的自由比起来,似乎那佛的果位也变得并不那么重要。

  长久的无趣生活,让六耳猕猴闲得头疼,被镇压在此处走不能走,动不能动。

  对于喜好顽劣的猴子来说,这样的日子无疑是无法煎熬下去的苦日子。

  不过还好,六耳猕猴有着一对可以偷听三界六道所有秘密的耳朵,所以这日子虽然枯燥乏味却也常能够听闻一些三界六道之内的秘密,只待他以后出去捞取。

  掌握诸多秘密的猴子,想要活命,修成正果,无疑艰难。

  若非得贾芸帮衬,只怕他难逃被孙悟空一棍子打死的命运。

  此刻的六耳猕猴正在盯着三藏,心思愈发的狠辣起来。

  之前贾芸就曾经与六耳猕猴交代过,此去西天不必顾忌,只管作为。

  暴虐的六耳猕猴可不会如孙悟空那般好说话。

  为求捷径成成果,付出一些代价的六耳猕猴对待贾芸的要求,并未不可之处。

  毕竟,现在六耳猕猴的生死都在贾芸的手中,一旦与贾芸翻脸,他必死无疑。

  无论是佛门亦或者天庭道门都不可能放过他这么一只了解诸多秘密的猴子。

  尤其是太上老君与如来佛祖等人,绝对不会放过六耳猕猴。

  有些时候知道的太多,反而是一种灾难。

  对于现在的六耳猕猴来说更是如此。

  他现在只想要追随三藏西天取经,成就果位,许就满足。

  这三藏走到近前去细看时,你道他是怎生模样——尖嘴缩腮,金睛火眼。

  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

  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

  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余多。

  还喜得眼睛转动,喉舌声和。

  语言虽利便,身体莫能那。

  正式被贾芸瞒天过海,换上去的六耳猕猴,亦那五百年的假大圣。

  只是当真大圣遁隐,这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

  这太保见到这六耳猕猴的惊骇模样,也没有丝毫害怕的念头。

  诚然胆大,走上前来,与他拔去了鬓边草,颔下莎,问道:“你有什么话要与我们说?”

  那六耳猕猴连忙努嘴向天,道:“我没话说,你教那个师父上来,我问他一问。”

  三藏道:“你问我什么?”

  那六耳猕猴道:“你可是东土大王差往西天取经去的么?”

  三藏道:“我正是,你问怎么?”

  那六耳猕猴又道:“我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只因犯了诳上之罪,被佛祖压于此处。

  前者有个观音菩萨,领佛旨意,上东土寻取经人。

  我教他救我一救,他劝我再莫行凶,归依佛法,尽殷勤保护取经人,往西方拜佛,功成后自有好处。

  故此昼夜提心,晨昏吊胆,只等师父来救我脱身。

  我愿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

  三藏闻言,满心欢喜道:“你虽有此善心,又蒙菩萨教诲,愿入沙门,只是我又没斧凿,如何救得你出?”

  那六耳猕猴用自己的脑袋给三藏指路,说道:“不用斧凿,你但肯救我,我自出来也。”

  三藏道:“我自救你,你怎得出来?”

  那六耳猕猴道:“这山顶上有我佛如来的金字压帖。你只上山去将帖儿揭起,我就出来了。”

  三藏依言,回头央浼刘伯钦道:“太保啊,我与你上山走一遭。”

  伯钦道:“不知真假何如!”

  那六耳猕猴高叫道:“是真!决不敢虚谬!”

  伯钦只得呼唤家僮,牵了马匹。他却扶着三藏,复上高山,攀藤附葛,只行到那极巅之处,果然见金光万道,瑞气千条,有块四方大石,石上贴着一封皮,却是“嗡嘛呢叭咪吽”六个金字。

  三藏近前跪下,朝石头,看着金字,拜了几拜,望西祷祝道:“弟子玄奘,特奉旨意求经,果有徒弟之分,揭得金字,救出神猴,同证灵山。若无徒弟之分,此辈是个凶顽怪物,哄赚弟子,不成吉庆,便揭不得起。”

  祝罢,又拜。

  拜毕,上前将六个金字轻轻揭下。

  只闻得一阵香风,劈手把压帖儿刮在空中,叫道:“吾乃监押大圣者。今日他的难满,吾等回见如来,缴此封皮去也。”

  吓得个三藏与伯钦一行人,望空礼拜。

  径下高山,又至石匣边,对那猴道:“揭了压帖矣,你出来么。”
  

  那猴欢喜,叫道:“师父,你请走开些,我好出来,莫惊了你。”

  伯钦听说,领着三藏,一行人回东即走。

  走了五七里远近,又听得那猴高叫道:“再走,再走!”

  三藏又行了许远,下了山,只闻得一声响亮,真个是地裂山崩。

  众人尽皆悚惧,只见那猴早到了三藏的马前,赤淋淋跪下,道声:“师父,我出来也!”

  对三藏拜了四拜,急起身,与伯钦唱个大喏道:“有劳大哥送我师父,又承大哥替我脸上薅草。”

  谢毕,就去收拾行李,扣背马匹。

  那马见了他,腰软蹄矬,战兢兢的立站不住。

  盖因那猴原是弼马温,在天上看养龙马的,有些法则,故此凡马见他害怕。

  三藏见他意思,实有好心,真个象沙门中的人物,便叫:“徒弟啊,你姓什么?”

  猴王道:“我姓孙。”

  三藏道:“我与你起个法名,却好呼唤。”

  猴王道:“不劳师父盛意,我原有个法名,叫做孙悟空。”

  三藏欢喜道:“也正合我们的宗派。你这个模样,就象那小头陀一般,我再与你起个混名,称为行者,好么?”

  悟空道:“好,好,好!”

  自此时六耳猕猴改头换面,取代了那齐天大圣,成功打入取经团队,成为孙行者。

  此刻的贾芸分身也来到了此地,感应天道轮回,发现这天地并未出现任何的异常反应。

  在天道的算计当中,只有玄奘等人去了灵山就算是过了这个量劫。

  因此,甭管这取经人是六耳猕猴还是孙悟空,那都差不多的。

  这就是大势不可改变,小势可以改变。

  佛门大兴,仍未出现变数,一切仍在计划当中。

  那伯钦见孙行者一心收拾要行,却转身对三藏唱个喏道:“长老,你幸此间收得个好徒,甚喜甚喜,此人果然去得。我却告回。”

  三藏躬身作礼相谢道:“多有拖步,感激不胜。回府多多致意令堂老夫人,令荆夫人,贫僧在府多扰,容回时踵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