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_第1148页

  八戒强忍着疼,又不敢叫喊,脸色羞愤的不行。

  沙僧见了这一幕之后则是于心不忍,放下行李来,上前去解了八戒身上的绳索,将其救下。

  八戒对众人只是磕头礼拜,感谢众人将其给放下来。

  不然的话,凭借他的能耐,只怕就要一辈子被悬挂在此处,无法下来了。

  不过,昨日的事情,着实羞耻难当。

  那八戒也知道自己的无礼,得知这几个人的身份之后,更知道此事不能如此就罢。

  得罪了菩萨,还是这几位大神,可不好解决的。

  就算是前世八戒还是天蓬元帅时,他也招惹不起这几位大神。

  八戒立刻撮土焚香,望空礼拜,似乎是在对这几位大神赔罪。

  六耳猕猴还在笑话这八戒,道:“你可认得那些菩萨么?”

  八戒自然不可能说自己知道这些人是菩萨,还不是不打自招,惹来众人厌恶?
  他是贪乐却不是傻子。

  旋即,八戒忙道:“我已此晕倒昏迷,眼花撩乱,那认得是谁?”

  六耳猕猴把那简帖儿递与八戒,八戒见了是菩萨留下来羞辱自己的颂子,心头更加惭愧。

  主要是没有占到便宜。

  如果占到便宜,八戒也不觉得亏。

  唯有什么好处没有得到,反而是落得一个体面,这才是大亏。

  沙僧见状则是笑道:“二哥有这般好处哩,感得四位菩萨来与你做亲!”

  八戒道:“兄弟再莫题起,不当人子了!从今后,再也不敢妄为。就是累折骨头,也只是摩肩压担,随师父西域去也。”

  三藏道:“既如此说才是。”

  六耳猕猴遂领师父上了大路。

  在路餐风宿水,行罢多时,忽见有高山挡路,三藏勒马停鞭道:“徒弟,前面一山,必须仔细,恐有妖魔作乱,侵害我们。”

  六耳猕猴道:“马前但有我等三人,怕甚妖魔?”

  第1191章 遇险
  此行又不知道去了多少时日,只见到这三人翻山越岭,穿过茂密的丛林,又来到一处地方。

  只见那座山,真是好山——高山峻极,大势峥嵘。

  根接昆仑脉,顶摩霄汉中。

  白鹤每来栖桧柏,玄猿时复挂藤萝。

  日映晴林,迭迭千条红雾绕;风生阴壑,飘飘万道彩云飞。

  幽鸟乱啼青竹里,锦鸡齐斗野花间。

  只见那千年峰、五福峰、芙蓉峰,巍巍凛凛放毫光;万岁石、虎牙石、三尖石,突突磷磷生瑞气。

  崖前草秀,岭上梅香。

  荆棘密森森,芝兰清淡淡。

  深林鹰凤聚千禽,古洞麒麟辖万兽。

  涧水有情,曲曲弯弯多绕顾;峰峦不断,重重迭迭自周回。

  又见那绿的槐,斑的竹,青的松,依依千载穠斗华;白的李、红的桃,翠的柳,灼灼三春争艳丽。

  龙吟虎啸,鹤舞猿啼。

  麋鹿从花出,青鸾对日鸣。

  乃是仙山真福地,蓬莱阆苑只如然。

  又见些花开花谢山头景,云去云来岭上峰。

  三藏在骑在白龙马上见到这样的神仙福地之景象,心头自然是欢喜不胜,忙笑道:“徒弟,我们这一路向西,不知道经历过多少山水,都是那嵯峨险峻之处,更不似此山好景,果然的幽趣非常。若是此地距离大雷音寺不远的话,我们且好生整顿一番自己的仪容仪表,方才好去那灵山上见世尊如来。”

  六耳猕猴却是神通广大,知道此地距离灵山大雷音寺还早,直接就打断了三藏的幻想,笑道:“师父,你莫要糊涂,此地距离那灵山还远,早哩,早哩!”

  沙僧则是看向六耳猕猴,问道:“那大师兄,我们现在距离大雷音寺还有多远的距离?”

  六耳猕猴道:“十万八千里,十停中还不曾走了一停哩。”

  八戒也附和道:“哥啊,要走几年才得到?”

  六耳猕猴道:“这些路,若论二位贤弟的本事,便是十来日也可到;若论我走,一日也好走五十遭,还见日色;若论师父走,莫想,莫想!”

  三藏道:“悟空,你说我们得几时方可到大雷音寺?”

  六耳猕猴则是摆手,摇头道:“你自小时走到老,老了再小,老小千番也还难。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沙僧道:“师兄,此间虽不是雷音,观此景致,必有个好人居所。”

  六耳猕猴道:“此言却当。这里决无邪祟,一定是个圣僧仙辈之乡,我们游玩慢行。”

  原来这座山名唤万寿山,山中有一座观,名唤五庄观,观里有一尊仙,道号镇元子,混名与世同君。

  那观里出一般异宝,乃是混沌初分,鸿蒙始判,天地未开之际,产成这颗灵根。

  盖天下四大部洲,惟西牛贺洲五庄观出此,唤名草还丹,又名人参果。

  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头一万年方得吃。

  似这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果子。

  果子的模样,就如三朝未满的小孩相似,四肢俱全,五官咸备。

  人若有缘,得那果子闻了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

  当日镇元大仙得元始天尊的简帖,邀他到上清天上弥罗宫中听讲混元道果。

  大仙门下出的散仙,也不计其数,见如今还有四十八个徒弟,都是得道的全真。

  当日带领四十六个上界去听讲,留下两个绝小的看家,一个唤做清风,一个唤做明月。

  清风只有一千三百二十岁,明月才交一千二百岁。

  镇元子吩咐二童道:“不可违了大天尊的简帖,要往弥罗宫听讲,你两个在家仔细。不日有一个故人从此经过,却莫怠慢了他,可将我人参果打两个与他吃,权表旧日之情。”

  二童道:“师父的故人是谁?望说与弟子,好接待。”
  

  大仙道:“他是东土大汉驾下的圣僧,道号三藏,今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和尚。”

  二童笑道:“孔子云,道不同,不相为谋。我等是太乙玄门,怎么与那和尚做甚相识!”

  大仙道:“你那里得知。那和尚乃金蝉子转生,西方圣老如来佛第二个徒弟。五百年前,我与他在兰盆会上相识,他曾亲手传茶,佛子敬我,故此是为故人也。”

  二仙童闻言,谨遵师命。

  那大仙临行,又叮咛嘱咐道:“我那果子有数,只许与他两个,不得多费。”

  清风道:“开园时,大众共吃了两个,还有二十八个在树,不敢多费。”

  大仙道:“这三藏虽是故人,须要防备他手下人胡闹,不可惊动他的徒弟们知晓。”

  二童领命讫,那大仙承众徒弟飞升,径朝天界而去。

  却说三藏四人众在路途当中游山玩水,欣赏此地的神仙福地之景色,倒也悠闲。

  三藏忽地抬起头来,只见那远处:松篁一簇,楼阁数层。

  三藏道:“悟空,你看那里是什么去处?”

  六耳猕猴则是睁开自己的眼眸,看了一下之后,就知道此地的来历,却不与三藏等人说,只是道一声:“那处所在,想来不是那道门的观宇,也定是那我佛的寺院。我们快些走过去瞧瞧,到那地方去了,也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