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_第1161页

  回去?

  他可不愿意回去的。

  八戒也是如此。

  天蓬元帅固然威风八面。

  可漫长的岁月当中,天庭早就成为无敌的代名词。

  三界六道之内更是极少出现厮杀,需要用得到他们。

  上层的和平,就让众人没有滋味。

  所以,在神仙们的眼中,红尘滚滚,其中的滋味享受,远非清修可比。

  但是,红尘亦是毒药,一旦沉沦其中,必定身死道消。

  那八戒与沙僧闻得此言,就如鬼门关上放回来的一般,即忙牵马挑担,鼠窜而行,转过那波月洞后门之外,叫声:“师父!”

  那三藏认得这声音,是八戒与沙僧的声音,就在那荆棘丛中答应。

  沙僧就剖开草径,搀着师父,慌忙的上马。

  而就在这个时候,六耳猕猴也回来了,看见三藏安全,忙道:“你们如何斗过那妖魔的?”

  八戒将其中的缘由告诉给了六耳猕猴后,问道:“大师兄,你出去找人,寻到人了没有?”

  六耳猕猴摆了摆手,道:“唉,我这才出去,就撞见了神仙,他说师父现在安全了,我就立刻回来了。”

  听闻六耳猕猴的话语,八戒等人点点头,随后就继续前行。

  六耳猕猴手持金箍棒,小心翼翼的在前面领路,生怕再次遇到妖魔。

  他的身后则是八戒,三藏,沙僧落在最后。

  众人出了那松林,上了大路。

  八戒见到六耳猕猴就抱怨起来,顿时间,两个人便是吵吵嚷嚷,多有抱怨的声音。

  六耳猕猴对此则是不惯着八戒。

  别人怕他八戒,他可不怕。

  此刻的三藏作为他们的师父,连忙站出来劝和,道:“大家都是一家人,何必如此作难?想着,我们去了灵山成佛,大家皆有功德成就,该一心一意的西天取经才是。”

  见到三藏出来当和事佬,六耳猕猴则是冷哼一声,不愿意搭理他。

  遂跑到前面去,不理会后边儿的几个人。

  八戒亦是如此。

  晚上的时候,众人变化了一个模样,前去路旁的人家屋子里面投宿。

  那人见到众人的模样,都是人类模样,各个俊俏,应当不是坏人。

  看颜值判断人品。

  人就是如此肤浅的物种。

  倘若是此人知道六耳猕猴等人的模样,只怕就不会如此和颜悦色,好说话了。

  那人招待了三藏一行人,算是让他们在此地安顿下来,前去煮斋饭。

  不多时,大家吃饭。

  那人道:“长老,这是我们家里面供奉的斋饭,还希望长老不要嫌弃。”

  三藏笑道:“能得施主的供奉,我们就已经感激不尽,更不敢贪图其他。”

  说罢,三藏就念诵经文,随后才能够吃饭。

  八戒与六耳猕猴等人则是没有这样的忌讳。

  他们都是妖魔,难不成真的成佛了?
  不可能的事情。

  众人吃了一顿饭后,八戒吵嚷着不够,旁边的三藏却是劝说他道:“你这肚子乃是无底洞,他们人家过日子不容易,不可将其给吃空了。”

  要是八戒真的撑开了吃,只怕这家人就算是供奉全部,只怕也无法满足八戒胃口的亿万分之一。

  一个是神仙妖魔,一个是普通凡人,如何能够得到满足?

  他们吃了饭后,就休息了一晚上。

  今夜无事发生,倒也安稳。

  次日。

  鸡鸣声音响彻云霄,唤醒了沉睡中的众人。

  他们起床后,抬起头来,看向天空上的天色,又继续前行。

  一程一程,长亭短亭,不觉的就走了二百九十九里。

  忽然,走在前面的六耳猕猴忙喊道:“前面有城池。”

  三藏等人猛地抬头,只见自己面前不远处出现了一座巨大的城池,就是之前拯救三藏的公主所在的国度宝象国。

  云渺渺,路迢迢,一路上所见所闻皆令人动容。

  前面的城池距离此地虽然仍旧还有千里的距离,可对于他们来说却是简单。

  只需要让白龙马加快一点儿速度便是。

  俯瞰远方的城池,周围的景物丰饶无比。

  瑞霭祥烟笼罩,清风明月招摇。

  蕊蕊远山,大开图画;潺潺蔽蔽的流水,碎溅琼瑶。
  

  可耕的连阡带陌,足食的密蕙新苗。

  渔钓的几家三涧曲,樵采的一担两峰椒。

  廓的廓,城的城,金汤巩固;家的家,户的户,只斗逍遥。

  九重的高阁如殿宇,万丈的层台似锦标。

  也有那太极殿、华盖殿、烧香殿、观文殿、宣政殿、延英殿,一殿殿的玉陛金阶,摆列着文冠武弁;也有那大明宫、昭阳宫、长乐宫、华清宫、建章宫、未央宫,一宫宫的钟鼓管,撒抹了闺怨春愁。

  也有禁苑的,露花匀嫩脸;也有御沟的,风柳舞纤腰。

  通衢上,也有个顶冠束带的,盛仪容,乘五马;幽僻中,也有个持弓挟矢的,拨云雾,贯双雕。

  花柳的巷,管弦的楼,春风不让洛阳桥。

  取经的长老,会想到大汉的风景不由得肝胆俱裂;陪伴着三藏的几个徒弟则是对此并无什么想法,在他们看来此地固然繁华,可与他们的本事来说,还是太小了一些。

  若是去了天庭,才知道天高。

  若是去了地府,才知道地厚。

  若是去了灵山,才知道佛的厉害。

  几个人对此并无言论,只是找了一个驿站,道出自己的来历与身份,就入住驿站沉沉睡去。

  又翌日。

  他们再次出门活动,沿途的风光,根本就看不完,看不尽的宝象国景致,让众人沉迷其中。

  师徒三众,收拾行李、马匹,走到了皇城的安歇馆驿中。

  三藏先行在前面,步行至朝门外,对阁门大使道:“有汉朝僧人,特来面驾,倒换文牒,希望你们能够帮我转奏给王上,让他放我们通行。”

  那黄门奏事官闻言,听闻三藏竟然是汉朝来的僧人,顿时脸色微变,连忙走至白玉阶前奏道:“万岁,汉朝有个高僧,欲求见驾,倒换文牒。”

  那国王闻知是汉朝大国,且又说是个厉害的高功圣僧,心中甚喜,即时准奏,叫:“宣他进来。”

  当即,他们把三藏宣至金阶跟前,舞蹈山呼礼毕。

  两边文武多官,无不叹道:“上邦人物,礼乐雍容如此!”

  那国王道:“长老,你到我国中何事?”

  三藏道:“小僧是汉朝释子,承我大汉天子敕旨,前往西天大雷音寺求取无上真经。原领有文牒,到陛下上国,理合倒换。故此不识进退,惊动龙颜。”

  国王道:“既有汉天子文牒,且取上来让我看看。”

  三藏倒是没有怀疑其他,只是将自己手中的通关文牒,双手捧上去,展开放在御案上。

  牒云:

  南赡部洲大汉国奉天承运汉天子牒行:切惟朕以凉德,嗣续丕基,事神治民,临深履薄,朝夕是惴。

  第1199章 马踏宝象
  这宝象国王见了这手中通关文牒上面的文字,不由得连连点头。

  在发现这通关文牒没有任何问题后,方才去取来本国的国玺玉宝,用了花押后,方才递还与三藏。

  三藏接过这通关文牒,忙谢了恩,将这文牒收好,又奏道:“贫僧一来倒换文牒,二来与陛下寄有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