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_第1224页

  通宵秉烛,镇日香菲。

  一诚达上,寸敬虔归。

  今蒙降驾,未返仙车。

  望赐些金丹圣水,进与朝廷,寿比南山。

  八戒闻言,心中忐忑,默对六耳猕猴道:“这是我们的不是。吃了东西,且不走路,只等这般祷祝,却怎么答应?”

  六耳猕猴又捻一把,忽地开口叫声:“晚辈小仙,且休拜祝,我等自蟠桃会上来的,不曾带得金丹圣水,待改日再来垂赐。”

  那些大小道士听见说出话来,一个个抖衣而战道:“爷爷呀!活天尊临凡,是必莫放,好歹求个长生的法儿!”

  鹿力大仙上前,又拜云:——扬尘顿首,谨办丹诚。

  微臣归命,俯仰三清。

  自来此界,兴道除僧。

  国王心喜,敬重玄龄。

  罗天大醮,彻夜看经。

  幸天尊之不弃,降圣驾而临庭。

  俯求垂念,仰望恩荣。

  是必留些圣水,与弟子们延寿长生。

  沙僧捻着六耳猕猴,默默的道:“哥呀,要得紧,又来祷告了。”

  六耳猕猴道:“与他些罢。”

  八戒寂寂道:“那里有得?”

  六耳猕猴道:“你只看着我,我有时,你们也都有了。”

  那道士吹打已毕,六耳猕猴开言道:“那晚辈小仙,不须拜伏。我欲不留些圣水与你们,恐灭了苗裔;若要与你,又忒容易了。”

  众道闻言,一齐俯伏叩头道:“万望天尊念弟子恭敬之意,千乞喜赐些须。我弟子广宣道德,奏国王普敬玄门。”

  六耳猕猴道:“既如此,取器皿来。”

  那道士一齐顿首谢恩。

  虎力大仙爱强,就抬一口大缸放在殿上;鹿力大仙端一砂盆安在供桌之上;羊力大仙把花瓶摘了花,移在中间。

  六耳猕猴道:“你们都出殿前,掩上格子,不可泄了天机,好留与你些圣水。”

  众道一齐跪伏丹墀之下,掩了殿门。

  那六耳猕猴立将起来,掀着虎皮裙,撒了一花瓶臊溺。

  猪八戒见了欢喜道:“哥啊,我把你做这几年兄弟,只这些儿不曾弄我。我才吃了些东西,道要干这个事儿哩。”

  那呆子揭衣服,忽喇喇,就似吕梁洪倒下坂来,沙沙的溺了一砂盆,沙和尚却也撒了半缸,依旧整衣端坐在上道:“小仙领圣水。”

  那些道士,推开格子,磕头礼拜谢恩,抬出缸去,将那瓶盆总归一处,教:“徒弟,取个钟子来尝尝。”
  

  小道士即便拿了一个茶钟,递与老道士。

  道士舀出一钟来,喝下口去,只情抹唇咂嘴。

  鹿力大仙道:“师兄好吃么?”

  老道士努着嘴道:“不甚好吃,有些酣单之味。”

  羊力大仙道:“等我尝尝。”

  也喝了一口,道:“有些猪溺臊气。”

  六耳猕猴坐在上面,听见说出这话儿来,已此识破了,道:“我弄个手段,索性留个名罢。”

  大叫云:
  道号道号,你好胡思!
  那个三清,肯降凡基?
  吾将真姓,说与你知。

  大汉僧众,奉旨来西。

  良宵无事,下降宫闱。

  吃了供养,闲坐嬉嬉。

  蒙你叩拜,何以答之?
  那里是什么圣水,你们吃的都是我一溺之尿!
  那道士闻得此言,拦住门,一齐动叉钯扫帚瓦块石头,没头没脸往里面乱打。

  六耳猕猴见状当即便是左手挟了沙僧,右手挟了八戒,闯出门,驾着祥光,径转智渊寺方丈,不敢惊动师父,三人又复睡下。

  早是五鼓三点,那国王设朝,聚集两班文武,四百朝官,但见绛纱灯火光明,宝鼎香云叆叇。

  此时的三藏醒来叫:“徒弟徒弟,伏侍我倒换关文去来。”

  六耳猕猴与沙僧、八戒急起身,穿了衣服,侍立左右道:“上告师父,这昏君信着那些道士,兴道灭僧,恐言语差错,不肯倒换关文,我等护持师父,都进朝去也。”

  三藏闻言大喜,披了锦襕袈裟。

  六耳猕猴带了通关文牒,教悟净捧着钵盂,悟能拿了锡杖,将行囊马匹,交与智渊寺僧看守,径到五凤楼前,对黄门官作礼,报了姓名,言是东土大汉取经的和尚来此倒换关文,烦为转奏。

  那阁门大使,进朝俯伏金阶奏曰:“外面有四个和尚,说是东土大汉天朝上国前往西天大雷音寺求取无上真经的和尚,欲来倒换关文,现在五凤楼前候旨。”

  车迟国王闻奏道:“这和尚没处寻死,却来这里寻死!那巡捕官员,怎么不拿他解来?”

  旁边闪过当驾的太师,启奏道:“东土大汉,乃南赡部洲,号曰天朝上邦,到此有万里之遥,路多妖怪。这和尚一定有些法力,方敢西来。望陛下看中原之远僧,且召来验牒放行,庶不失善缘之意。”

  车迟国王准奏,把三藏等人宣至金銮殿下。

  师徒们排列阶前,捧关文递与国王。

  车迟国王展开方看,又见黄门官来奏:“三位国师来也。”

  慌得车迟国王收了关文,急下龙座,着近侍的设了绣墩,躬身迎接。

  三藏等回头观看,见那大仙,摇摇摆摆,后带着一双丫髻蓬头的小童儿,往里直进,两班官控背躬身,不敢仰视。

  他上了金銮殿,对国王径不行礼。

  那车迟国王道:“国师,朕未曾奉请,今日如何肯降?”

  老道士云:“有一事奉告,故来也。那四个和尚是那国来的?”

  车迟国王道:“是东土大汉差去西天大雷音寺求取无上真经的,来此倒换关文。”

  那三道士鼓掌大笑道:“我说他走了,原来还在这里!”

  车迟国王惊道:“国师有何话说?他才来报了姓名,正欲拿送国师使用,怎奈当驾太师所奏有理,朕因看远来之意,不灭中原善缘,方才召入验牒。

  不期国师有此问,想是他冒犯尊颜,有得罪处也?”

  道士笑云:“陛下不知,他昨日来的,在东门外打杀了我两个徒弟,放了五百个囚僧,摔碎车辆,夜间闯进观来,把三清圣象盗走后,又偷吃了御赐供养。

  我等被他蒙蔽了,只道是天尊下降,求些圣水金丹,进与陛下,指望延寿长生。

  不期他遗些小便,哄瞒我等。

  我等各喝了一口,尝出滋味,正欲下手擒拿,他却走了。

  今日还在此间,正所谓冤家路儿窄也!”

  那车迟国王闻言发怒,欲诛四众。

  六耳猕猴合掌开言,厉声高叫道:“陛下暂息雷霆之怒,容僧等启奏。”

  车迟国王道:“你冲撞了国师,国师之言,岂有差谬!”

  六耳猕猴道:“他说我昨日到城外打杀他两个徒弟,是谁人知道与见证?没有证据的事情,怎么能够栽赃陷害到我们的头顶上来了呢?

  我等若是屈从胡乱的认了,着两个和尚偿命,还放两个去取经。

  他又说我摔碎车辆,放了囚僧,此事亦无见证,料不该死,再着一个和尚领罪罢了。

  他说我盗走了三清,闹了观宇,这又是栽害我也。”

  车迟国王闻言顿时大吃一惊,连忙追问道:“怎见栽害?”

  六耳猕猴道:“我僧乃东土之人,初来乍到,这国中的街道尚且不熟悉通明,如何能够在夜里就知他观中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