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_第1384页

  六耳猕猴见他说出理来,只得发放老龙回海。

  他即跳出罡斗,对金蝉子备言这龙王之事。

  金蝉子道:“既然如此,你去为之,切莫打诳语。”

  六耳猕猴即吩咐八戒、沙僧:“保着师父,我上天宫去也。”

  下一刻,就见到这六耳猕猴说声去,寂然不见。

  那郡侯胆战心惊道:“孙老爷那里去了?”

  八戒笑道:“驾云上天去了。”

  郡侯十分恭敬,传出飞报,教满城大街小巷,不拘公卿士庶,军民人等,家家供养龙王牌位,门设清水缸,缸插杨柳枝,侍奉香火,拜天不题。

  却说六耳猕猴一驾筋斗云,径到西天门外,早见护国天王引天丁、力士上前迎接道:“大圣,取经之事完乎?”

  六耳猕猴道:“也差不远矣。今行至天竺国界,有一外郡,名凤仙郡。彼处三年不雨,民甚艰苦,老孙欲祈雨拯救。呼得龙王到彼,他言无旨,不敢私自为之,特来朝见玉帝请旨。”

  天王道:“那壁厢敢是不该下雨哩。我向时闻得说:那郡侯撒泼,冒犯天地,上帝见罪,立有米山、面山、黄金大锁,直等此三事倒断,才该下雨。”

  六耳猕猴不知此意是何,要见玉帝。

  天王不敢拦阻,让他进去。

  径至通明殿外,又见四大天师迎道:“大圣到此何干?”

  六耳猕猴道:“因保师父西天取经,路至天竺国界,凤仙郡无雨,郡侯召师祈雨。老孙呼得龙王,意命降雨,他说未奉玉帝旨意,不敢擅行,特来求旨,以苏民困。”

  四大天师道:“那方不该下雨。”

  第1329章 求雨
  六耳猕猴笑道:“该与不该,烦为引奏引奏,看老孙的人情何如。”

  葛仙翁道:“俗语云: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

  许旌阳道:“不要乱谈,且只带他进去。”

  邱洪济、张道陵与葛、许四真人引至灵霄殿下,启奏道:“万岁,有孙悟空路至天竺国凤仙郡,欲与求雨,特来请旨。”

  坐在凌霄宝殿龙椅上面的玉皇大帝道:“那厮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朕出行监观万天,浮游三界,驾至他方行者,见那上官正不仁,将斋天素供,推倒喂狗,口出秽言,造有冒犯之罪,朕即立以三事,在于披香殿内。汝等引孙悟空去看。若三事倒断,即降旨与他;如不倒断,且休管闲事。”

  四天师即引至披香殿里看时,见有一座米山,约有十丈高下;一座面山,约有二十丈高下。

  米山边有一只拳大之鸡,在那里紧一嘴,慢一嘴,嗛那米吃。

  面山边有一只金毛哈巴狗儿,在那里长一舌,短一舌,餂那面吃。

  左边悬一座铁架子,架上挂一把金锁,约有一尺三四寸长短,锁梃有指头粗细,下面有一盏明灯,灯焰儿燎着那锁梃。

  六耳猕猴不知其意,回头问天师曰:“此何意也?”

  天师道:“那厮触犯了上天,玉帝立此三事,直等鸡嗛了米尽,狗餂得面尽,灯焰燎断锁梃,那方才该下雨哩。”

  六耳猕猴闻言,大惊失色,再不敢启奏。

  走出殿,满面含羞。

  四大天师笑道:“大圣不必烦恼,这事只宜作善可解。若有一念善慈,惊动上天,那米、面山即时就倒,锁梃即时就断。你去劝他归善,福自来矣。”

  六耳猕猴依言,不上灵霄辞玉帝,径来下界复凡夫。

  须臾,到西天门,又见护国天王。

  天王道:“请旨如何?”
  

  六耳猕猴将米山、面山、金锁之事说了一遍,道:“果依你言,不肯传旨。适间天师送我,教劝那厮归善,即福原也。”

  遂相别,降云下界。

  那郡侯同金蝉子、八戒、沙僧、大小官员人等接着,都簇簇攒攒来问。

  六耳猕猴将郡侯喝了一声道:“只因你这厮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冒犯了天地,致令黎民有难,如今不肯降雨!”

  郡侯慌得跪伏在地道:“老师如何得知三年前事?”

  六耳猕猴道:“你把那斋天的素供,怎么推倒喂狗?可实实说来!”

  那郡侯不敢隐瞒,道:“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献供斋天,在于本衙之内,因妻不贤,恶言相斗,一时怒发无知,推倒供桌,泼了素馔,果是唤狗来吃了。这两年忆念在心,神思恍惚,无处可以解释。不知上天见罪,遗害黎民。今遇老师降临,万望明示,上界怎么样计较。”

  六耳猕猴道:“那一日正是玉皇下界之日。见你将斋供喂狗,又口出秽言,玉帝即立三事记汝。”

  八戒问道:“哥,是那三事?”

  六耳猕猴道:“披香殿立一座米山,约有十丈高下;一座面山,约有二十丈高下。

  米山边有拳大的一只小鸡,在那里紧一嘴,慢一嘴的嗛那米吃;面山边有一个金毛哈巴狗儿,在那里长一舌,短一舌的餂那面吃。

  左边又一座铁架子,架上挂一把黄金大锁,锁梃儿有指头粗细,下面有一盏明灯,灯焰儿燎着那锁梃。

  直等那鸡旺米尽,狗舔面尽,灯燎断锁梃,他这里方才该下雨哩。”

  八戒笑道:“不打紧,不打紧!哥肯带我去,变出法身来,一顿把他的米面都吃了,锁梃弄断了,管取下雨。”

  六耳猕猴道:“呆子莫胡说!此乃上天所设之计,你怎么得见?”

  金蝉子道:“似这等说,怎生是好?”

  六耳猕猴道:“不难,不难!我临行时,四天师曾对我言,但只作善可解。”

  那郡侯拜伏在地,哀告道:“但凭老师指教,下官一一皈依也。”

  六耳猕猴道:“你若回心向善,趁早儿念佛看经,我还替你作为;汝若仍前不改,我亦不能解释,不久天即诛之,性命不能保矣。”

  那郡侯磕头礼拜,誓愿皈依。

  当时召请本处僧道,启建道场,各各写发文书,申奏三天。

  郡侯领众拈香瞻拜,答天谢地,引罪自责。

  金蝉子也与他念经。

  一壁厢又出飞报,教城里城外大家小户,不论男女人等,都要烧香念佛。

  自此时,一片善声盈耳。

  六耳猕猴却才欢喜,对八戒、沙僧道:“你两个好生护持师父,等老孙再与他去去来。”

  八戒道:“哥哥,又往那里去?”

  六耳猕猴道:“这郡侯听信老孙之言,果然受教,恭敬善慈,诚心念佛,我这去再奏玉帝,求些雨来。”

  沙僧道:“哥哥即要去不必迟疑,且耽搁我们行路,必求雨一坛,庶成我们之正果也。”

  下一刻,只见到这六耳猕猴又纵云头,直至天门外。

  还遇着护国天王。

  天王道:“你今又来做甚?”

  六耳猕猴道:“那郡侯已归善矣。”

  天王亦喜。

  正说处,早见直符使者,捧定了道家文书,僧家关牒,到天门外传递。

  那符使见了六耳猕猴,施礼道:“此意乃大圣劝善之功。”

  六耳猕猴道:“你将此文牒送去何处?”

  符使道:“直送至通明殿上,与天师传递到玉皇大天尊前。”

  六耳猕猴道:“如此,你先行,我当随后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