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_第1409页

  古来长者留遗迹,今喜明君降宝堂。

  国王到于山门之外,只见那众僧齐齐整整,俯伏接拜,又见六耳猕猴立在中间,国王道:“神僧何先到此?”

  六耳猕猴笑道:“老孙把腰略扭一扭儿,就到了。你们怎么就走这半日?”

  随后金蝉子等俱到。

  金蝉子引驾,到于后面房边,那公主还装风胡说。

  老僧跪指道:“此房内就是旧年风吹来的公主娘娘。”

  国王即令开门。

  随即打开铁锁,开了门。

  国王与皇后见了公主,认得形容,不顾秽污,近前一把搂抱道:“我的受苦的儿啊!你怎么遭这等折磨,在此受罪!”

  真是父母子女相逢,比他人不同。

  三人抱头大哭。

  哭了一会,叙毕离情,即令取香汤,教公主沐浴更衣,上辇回国。

  六耳猕猴又对国王拱手道:“老孙还有一事奉上。”

  国王答礼道:“神僧有事吩咐,朕即从之。”

  六耳猕猴道:“他这山,名为百脚山。近来说有蜈蚣成精,黑夜伤人,往来行旅,甚为不便。我思蜈蚣惟鸡可以降伏,可选绝大雄鸡千只,撒放山中,除此毒虫。就将此山名改换改换,赐文一道敕封,就当谢此僧存养公主之恩也。”

  国王甚喜,领诺。

  随差官进城取鸡;又改山名为宝华山,仍着工部办料重修,赐与封召,唤做“敕建宝华山给孤布金寺”,把那老僧封为“报国僧官”,永远世袭,赐俸三十六石。

  僧众谢了恩,送驾回朝。

  公主入宫,各各相见。

  安排筵宴,与公主释闷贺喜。

  后妃母子,复聚团圆。

  国王君臣,亦共喜,饮宴一宵不题。

  次早,国王传旨,召丹青图下圣僧四众喜容,供养在华夷楼上。

  又请公主新妆重整,出殿谢金蝉子四众救苦之恩。

  谢毕,金蝉子辞王西去。

  那国王那里肯放,大设佳宴,一连吃了五六日,着实好了呆子,尽力放开肚量受用。

  国王见他们拜佛心重,苦留不住,遂取金银二百锭,宝贝各一盘奉谢。

  师徒们一毫不受。

  教摆銮驾,请老师父登辇,差官远送。

  那后妃并臣民人等俱各叩谢不尽。

  及至前途,又见众僧叩送,俱不忍相别。

  六耳猕猴见送者不肯回去,无已,捻诀,往巽地上吹口仙气,一阵暗风,把送的人都迷了眼目,方才得脱身而去。

  待他们一行人离去之后,大汉仙庭的大军就接踵而至,将此地给包围了起来。

  那国王众人满脸惶恐不安,害怕道:“你们是从哪里来的生人?怎的要这般对待我等?”

  领头的大汉朝廷的官员则是脸色淡然,平静的说道:“我们乃是东土大汉朝廷的天军,今日奉陛下之命,前来劝降尔等。投降者不杀!反抗者杀无赦!”

  一时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肃杀的气氛顿时就点燃了众人的心神。

  旁边的几个人见状面面相觑,也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的道理,当即便是打开了城门举国投降。

  兵不血刃,即可攻略一国,当真是恐怖如斯。

  不过,他们这般动作,却也引来了不少神仙的关注。

  只见几个神仙聚集在一起聊天,商议此事道:“这东土大汉朝廷的大军怎么杀到这里来了?此事古怪,还得禀告上去才行。”

  说罢,一行人就打算前往天庭,去禀告此事。

  然而,他们才离去没有多久,就被贾芸埋伏起来的人手给干掉了。

  若是不愿意臣服,那就只有一条路——死!
  天上人间的时间流速不同,因此这下界的变化却并未被众神仙放在眼中。

  在他们看来,就算是给下界亿万年的时间,也无法威胁到他们的无敌身份。

  毕竟,凡人的血肉身躯,又如何能够比得上神仙手段,长生不老的神仙逍遥?

  下界逐渐风起云涌,而上界的众神仙们却是毫不在乎。

  唯有等到那石破天惊的一日,或许才是真正革新变化之时。

  金蝉子师徒四人众,使法力,阻住那布金寺僧。

  僧见黑风过处,不见他师徒,以为活佛临凡,磕头而回不题。
  

  他师徒们西行,正是春尽夏初时节:清和天气爽,池沼芰荷生。

  梅逐雨余熟,麦随风里成。

  草香花落处,莺老柳枝轻。

  江燕携雏习,山鸡哺子鸣。

  斗南当日永,万物显光明。

  说不尽那朝餐暮宿,转涧寻坡。

  在那平安路上,行经半月。

  前边又见一城垣相近。

  金蝉子问道:“徒弟,此又是甚么去处?”

  六耳猕猴道:“不知,不知。”

  八戒笑道:“这路是你行过的,怎说不知?却是又有些儿跷蹊。故意推不认得,捉弄我们哩。”

  六耳猕猴道:“这呆子全不察理!这路虽是走过几遍,那时只在九霄空里,驾云而来,驾云而去,何曾落在此地?事不关心,查他做甚,此所以不知。却有甚跷蹊,又捉弄你也?”

  说话间,不觉已至边前。

  金蝉子下马,过吊桥,径入门里。

  长街上,只见廊下坐着两个老儿叙话。

  金蝉子叫:“徒弟,你们在那街心里站住,低着头,不要放肆,等我去那廊下,问个地方。”

  六耳猕猴等果依言立住。

  金蝉子近前合掌,叫声:“老施主,贫僧问讯了。”

  那二老正在那里闲讲闲论,说甚么兴衰得失,谁圣谁贤,当时的英雄事业,而今安在,诚可谓大叹息。

  忽听得道声问讯,随答礼道:“长老有何话说?”

  金蝉子道:“贫僧乃远方来拜佛祖的,适到宝方,不知是甚地名。那里有向善的人家,化斋一顿?”

  老者道:“我敝处是铜台府。府后有一县,叫做地灵县。长老若要吃斋,不须募化,过此牌坊,南北街,坐西向东者,有一个虎坐门楼,乃是寇员外家。他门前有个‘万僧不阻’之牌。似你这远方僧,尽着受用。去,去,去!莫打断我们的话头。”

  金蝉子谢了。

  他转身对六耳猕猴道:“此处乃铜台府地灵县。那二老道:‘过此牌坊,南北街,向东虎坐门楼,有个寇员外家,他门前有个“万僧不阻”之牌。’教我到他家去吃斋哩。”

  沙僧道:“西方乃佛家之地,真个有斋僧的。此间既是府县,不必照验关文,我们去化些斋吃了,就好走路。”

  金蝉子与三人缓步长街,又惹得那市口里人,都惊惊恐恐,猜猜疑疑的,围绕争看他们相貌。

  金蝉子吩咐闭口,只教:“莫放肆!莫放肆!”

  三人果低着头,不敢仰视。

  转过拐角,果见一条南北大街。

  正行时,见一个虎坐门楼,门里边影壁上挂着一面大牌,书着“万僧不阻”四字。

  金蝉子道:“西方佛地,贤者,愚者,俱无诈伪。那二老说时,我犹不信,至此果如其言。”

  八戒村野,就要进去。

  六耳猕猴道:“呆子且住。待有人出来,问及何如,方好进去。”

  沙僧道:“大哥说得有理。恐一时不分内外,惹施主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