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季汉楚歌 > 第308页

季汉楚歌_第308页

  刘标也不再客气:“既如此,我就胡言几句,请公瑾兄静听。”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有七国纷争,秦末有楚汉纷争,前汉末年又有群雄割据。”

  “如今,河北袁绍、颍川曹操、西凉马腾、汉中张鲁、西川刘璋、荆州刘表、徐州刘吕、江东孙氏,也各自雄踞一方。”

  “不论群雄有何出身、有何道义,本质都只是想成为下一个王莽或下一个光武帝。”

  周瑜眼皮一跳。

  我只是说私下闲议不碍事,你这是真“不碍事”啊!

  传言果然是真,刘标早有不臣之心!
  周瑜默不作声,静静的听刘标的下文。

  刘标饮了口水酒,润了润喉咙:“讨逆将军若在,定能举江东之众向西征讨刘表,横跨荆扬两州以争天下。”

  “可惜,讨逆将军大业未就,中世尔殒;其子年幼不堪重任,诸兄弟中,唯有孙权礼贤下士。”

  “可这天下争夺,只靠礼贤下士是远远不够的。”

  “若论礼贤,旧日袁术、荆州刘表远胜孙权,可结果却是:袁术败亡,刘表被讨逆将军三日破沙羡。”

  “《尉缭子》有言: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能审此二者,知胜败矣。”

  “孙权知文不知武,若为江东之主,也就堪堪能偏安一隅。”

  周瑜沉默。

  刘标的话虽然不中听,但也是时事。

  周瑜心中有迷茫也是如此。

  见状。

  刘标话锋一转:“公瑾兄乃是庐江世家,祖上也有三公。”

  “论文论武,公瑾兄远胜讨逆将军和孙权。”

  “公瑾兄又是讨逆将军义弟,为何不弟承兄业,继承讨逆将军未遂大志,当这江东之主?”

  周瑜面色大变:“孟临贤弟,不可胡说!你这是在陷我于不义!”

  刘标摇头:“公瑾兄,以你的智慧,即便身在局中也不可能看不清江东如今的困境。”

  “孙权虽然有才能但也不多,能守住江东基业也是勉强,想再争这天下有心无力。”

  “自古争天下者,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在让孙家族灭,血脉不存。”

  “公瑾兄乃讨逆将军义弟,岂能坐视孙家覆灭而无动于衷?”

  “若公瑾兄当了这江东之主,若得了这天下可将天下让与讨逆将军之子;若不能得这天下,也可保孙家血脉不断。”

  “这,才是真正的兄弟大义!”

  陈到立在刘标身后,下意识的吞了口唾沫。

  刘公子这张嘴,过分了啊。

  明着来江东吊丧,暗地里怂恿周瑜自立?

  周瑜更惊。

  刘标的理论,乍一听挺有道理的。

  孙策的儿子太小,孙权没才能,周瑜当江东之主打下天下再传位孙策儿子,千古美谈啊!

  若是输了,孙策的儿子和孙家众人也不会因为打天下输了就族灭人亡。

  可.
  周瑜敢去争这江东之主,孙家兄弟能同意?

  孙家兄弟会相信周瑜今后会让位给孙策的儿子?

  这是诡辩,是离间,是故意给江东制造混乱内讧的!

  周瑜右手微微颤抖,端起酒樽饮了一口酒定了定神:“孟临贤弟,我诚心求教,你又何必戏言?”

  刘标仔细观察了周瑜的反应,笑道:“只是私下闲议,一家之言,公瑾兄莫要介怀。”

  “若公瑾兄不愿当这江东之主,我还有数言,请公瑾兄再听。”

  直觉告诉周瑜,刘标接下来的话也不会是什么好话。

  周瑜有心不想让刘标继续讲,又好奇刘标接下来的想法,闭口不言。
  

  刘标清了清嗓子:“新莽末年,河北有王朗自称天子,真定公刘杨依附王朗,聚兵十余万。”

  “光武帝派骁骑将军刘植游说刘杨投降,又在真定娶了刘杨外甥女郭圣通,遂定河北。”

  “后来刘杨受人蛊惑意图谋反,被光武帝诛杀,光武帝又怜悯刘杨往日功绩,封刘杨之子刘得为真定王。”

  “徐州因战祸前往扬州避难的士民不少,张子布和张子纲也都是徐州人。”

  “徐扬两地,其实没必要打生打死;都是自家兄弟,何必要刀兵相见呢?”

  “若公瑾兄不愿当这江东之主,何不效仿袁术,举江东之众依附于我。”

  “他日我若得天下,周家和孙家也可永世为侯。”

  “如此,可否?”

  周瑜面色复杂的看向刘标。

  今日的宴会,已经超出了周瑜的初衷。

  原本周瑜是想试探张闿是否是刘标派遣的死士,没想到刘标更狠。

  先是怂恿周瑜自立,怂恿不成又要招降江东之众!

  周瑜凝声问道:“孟临贤弟的意思,是要休了吕布的女儿,娶伯符的妹妹为妻吗?”

  刘标摇头轻叹:“讨逆将军的妹妹若为妻,孙家必生野心,我不想外戚势大,必会诛杀孙家。”

  “袁术的女儿,我都只会在她及笃后纳为妾室,讨逆将军的妹妹自然也不可能为妻。”

  “太执着于妻和妾,又何必依附于我?举江东之众争这天下,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岂不是更好?”

  “公瑾兄,你我皆知:我跟讨逆将军没什么交情,前来吊丧也只是让双方留有余地。””

  “在来之前,家父就曾劝谏我,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让我不可轻易涉险来江东;温侯也曾劝我,讨逆将军既然死了,可大军南征,武力平定江东。”

  “可我还是来了。”

  “我来,是为了表达一个态度:我不想跟江东刀兵相见。”

  “江淮饥荒时,饿殍遍野历历在耳,我委实不想再生杀孽。”

  “若论打天下,我不如讨逆将军;可论治天下,孙权必不如我!”

  周瑜沉默。

  刘标的话,让周瑜的心情变得沉重。

  周瑜还在纠结于孙策的死以及江东的未来,刘标已经着眼于天下思考如何兵不血刃了。

  见周瑜陷入了沉思,刘标向陈到使了个眼神,起身作别。

  周瑜也没再挽留,将刘标送出了府邸。

  待刘标走远,一直沉默不言的吕蒙语气急切:“中郎将,刘标小儿尽是蛊惑之言,不可轻信啊。”

  若不是早先被周瑜喝斥,吕蒙在宴席上就忍不住想要怼刘标了。

  又是怂恿又是离间又是招降。

  见过无耻的。

  没见过这么无耻的!

  周瑜瞥了一眼吕蒙:“你去将今夜我跟刘标的谈话,具实告诉仲公子。”

  吕蒙吓了一跳:“中郎将,我绝无此意!我会守口如瓶的。”

  周瑜轻叹:“你都知道刘标尽是蛊惑之言了,怎么不想想为什么刘标任由你也旁听?”

  “你不仅不能守口如瓶,还得将听到的全都告诉仲公子,避免城中出现流言。”

  “刘标,不可以常人度之!”

  吕蒙愣住,这才明白周瑜的用意。

  刘标方才的话,正常情况只会说给周瑜一个人听,偏偏刘标任由吕蒙在场旁听。

  吕蒙若是跟周瑜不和,必会暗中密报孙权,引起孙权对周瑜的猜忌。

  吕蒙若是心在周瑜,隐瞒了这事,且城中又出现流言,那么吕蒙也会受到孙权的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