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万历公务员 > 第8页

万历公务员_第8页

  有时候,顾青也挺烦那些个公知,自认为看了几本书,一周一本名著,就觉得自己文化水平已经有三四层楼那么高了。

  然而,他们说出来的那些话,听着就是不那么接地气。

  顾青身子骨才好,就迫不及待下床。

  这会儿,从村子口走回去,那是三步一个歇息。

  顾学州也没转身过来搀扶着,更没有提前回到家,而是放慢了脚步,有时候还会看看田地里面忙碌的农户。

  似乎想要即兴创作一样,却又发现,自己肚子里的那点儿墨水,在这时候,又不够用。

  总算是到了家门口。

  顾学州大步走进去,里面很快就传来了他那六岁的弟弟顾学裕的笑声。

  这会儿已经快要到午时了。

  也就是饭点。

  这时候的农户们一天也就两顿饭——昼食、晡食。

  也并非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而是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

  毕竟是农忙时节,太阳还没出来,天已经亮了。

  差不多五更天,就直接起床,扛着锄头下地干活儿,除草、引水、浇粪、翻土、播种等等。

  也就秋收之后,会慢慢地闲下来。

  等到了冬天,打了霜之后,也就基本上宅在家里面猫冬了。

  顾学裕才六岁,正是赶鸡撵狗的年岁,让他在地里干活儿,那是不太可能的。

  还会直接把地里面的庄稼苗儿给你当做是杂草全给拔了。

  所以,上午又是和村里面的二狗、三狗什么的,满村子的跑,跑的累了,才回到家。

  等着大哥从县城放学回来。

  顾学州有时候会带一些好吃的零嘴儿什么的,给顾学裕。

  顾青走进了自己的小土屋里面,翻个身,躺在了床上。

  仅仅是活动了这么一会儿的时间,从家里走到了村头,再回来,这会儿已经是汗如雨下。

  不是热的。

  不至于这么的热。

  而是虚的,大部分都是虚汗。

  微微喘着气。

  不一会儿。

  就听到隔壁传来了朗朗读书声。

  这是顾学州在教顾学裕识字读书呢。

  说起来,他现在已经能下床了,所以也就不需要人照看着。
  

  地里的活儿还比较多,虽然少了三亩地,但是活儿并没有少太多,还需要人手。

  顾秀梅也就被叫上一起了。

  顾家就这么几个劳动力,顾老大一家的地最多,然而,他们一家子都没下地。

  所以,地里面的活儿也就落到了顾老头、顾老二、顾老三的身上。

  顾学州的一篇《千字文》读了一半。

  顾老头他们也回来了。

  不仅如此,顾老大竟然也回来了。

  顾青刚站在了门口,就见到顾老大背着手,走进了院门。

  他看到站在门口的顾青,微微点了点头。

  连顾青脸色有一些苍白,身子也比以前瘦弱了一些都没注意到。

  或者说,他根本就没在意。

  等到见到了顾老头,便连忙笑着,走上前,问了声好。

  根据原主的记忆来看,顾老大这时候回来,肯定是没钱了,在外面吃不起饭,回来要钱的。

  顾老头似乎也知道这一点,所以脸色也不太好看。

  当年,顾长庚高中,有了童生之名。

  顾老头从此挺直了脊梁骨,在村里,见了谁,那都是对方要先打招呼,他只需要回应便是。

  可这么多年过去。

  顾长庚依然还是一个童生。

  年年出去参加院试,年年榜上无名。

  最近一年,更是频繁要钱,说是新帝登基,大有作为,乃是他院试登榜的最好契机。

  顾老头也信了。

  顾老大次次伸手要钱,顾老头也都给了。

  可逐渐的,顾家这点儿家底,也撑不住顾老大这花钱如树叶一样的吞金兽啊。

  更何况,还要供顾学州去私塾呢。

  这在外求学的丈夫、儿子都回来了。

  柯氏连忙又弄了三个菜,整个人的精神气那是更足了。

  顾老大、顾学州坐在了顾老头和老柯氏的身边。

  老二家的顾秀月和她妹妹,还有顾秀梅,那就只能端着碗,在旁边吃。

  顾青小口小口地吃着饭,不过,速度可不慢。

  毕竟十四口人吃饭。

  菜不多,油水也不多。

  顾老头他们又是干着体力活儿,饿了一上午,几乎都是狼吞虎咽,连顾长庚的速度都不慢。

  这一看,就是在外面饿着没办法了,跑回来蹭饭的。

  很快,几个菜碗都见底了。

  众人直接扒着碗里的饭,一粒不剩,全进肚子了。

  就这,还感觉没吃饱呢。

  吃完了饭。

  顾长庚觉得时机也差不多了。

  这才开口。

  来了个场面话。

  第9章 伸手要钱画大饼

  “咳咳,爹、娘,小青失足落井这事儿,你们怎么不让人告诉我一声呢?”

  “我那同窗好友正好认识安康堂的陈神医,由他出面,请陈神医来给小青医治,或许要不了那么多钱。”

  顾老大这一开口,首先就是先显摆一下自己的人脉。

  算是给自己脸上贴金。

  而他话刚落,顾老二就连忙接了话。

  “大哥,瞧你这话说的。”

  “我们要是知道你在哪,那肯定会去找你想想办法,拿个主意出来。”

  “可关键是我们也不知道你在哪求学啊。”

  “去书院找你,你也不在。”

  眼看顾老二似乎还有话说,顾老大连忙打断了。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以前读了万卷书,如今便是行万里路的时候,我这不是去外地寻访好友,向他们求教嘛。”

  “读书人的事儿,你不懂。”

  顾老二哼了一声。

  他以前还有一点儿怵顾老大呢。

  可随着时间长了,也就摸透了顾老大的为人,逐渐的,也就不怕了。

  说白了。

  顾老大现在就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人,每一年到了农忙的时候,就出去游学。

  没钱了,就回来张口要钱。

  家里的事儿,从来不过问,连自家长子的学业都不管不顾。

  考了这么多年。

  也没高中秀才。

  区区一个童生,啥也不是!

  顾长庚堵住了顾老二的嘴,这才又开口道:“爹、娘,新帝登基,再开科举,如今马上就是癸酉乡试,到时候肯定会有很多学子高中。”

  “明年的院试,我的压力就会小一些,趁着这个机会,我打算多买一些讲义,再去拜访名师,明年院试,我必定高中!”

  乡试每隔三年举行一次,通常在子、卯、午、酉年秋八月进行,故又称“秋闱”。

  如今,新帝登基,再开恩科。

  对于天下学子来说,确实是一个大好机会。

  对于顾长庚这样的学子来说,也是一个机会,毕竟,又有一批秀才考取进士。

  明年二月的院试,相对来说,也就简单一些。

  老柯氏明显有一些意动。

  在她看来,只要是关于顾长庚考试这事儿,那就是头等大事儿。

  再穷,也不能耽搁了老大科举,再苦,也要让老大吃饱饭,养足了精神气儿去参加院试。

  没等顾长庚开口要钱,她倒是直接问了起来。

  “长庚,这一次又要多少钱?”

  顾长庚气定神闲地回道:“不多,也就五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