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万历公务员 > 第10页

万历公务员_第10页

  顾青全程看完了顾老大坐在那里,张口画着大饼。

  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所以,说实话,要说画大饼,他也会,画出来的饼绝对比顾老大画出来的要好看又好吃。

  只不过,这一切都建立在他也有一个童生的身份上。

  没这个身份。

  区区总角小儿,说出来的话,那不是画大饼,那完全就是撒谎!
  第二天上午。

  顾老大拿到了五两银子。

  喜滋滋地出了房门。

  美其名曰:‘此番游学、来年定当榜上有名!’

  顾学州依然在带着顾学裕在读书。

  顾青听得出来,顾学裕的声音已经是有气无力,明显地不想学了。

  大哥回来的那种喜悦,也在这一声声的读书声中耗费光。

  现在恨不得大哥马上就去县城求学,然后再过几日,当他想要吃那蜜饯的时候,再回来。

  可惜,顾学州带着他读了一天的书,让他没法带着狗蛋儿、二狗、三狗子去打白将军了。

  又是一天过去。

  顾学州早上一早收拾了一下,背着箱笼,出门去县城私塾上学去了。

  他这一次回来。
  

  也是伸手要钱的。

  不过,并不多。

  顾老头和老柯氏确实还有一点儿压箱底的钱,也是从去岁就开始准备,供老大顾长庚游学的费用、顾学州上私塾的学费。

  休养了十天。

  顾青也闲不住,早上醒来,穿好了衣服,直接去了地里。

  虽然有一个南稻北麦的说法,但是并不代表着南方就不种小麦了。

  顾青这几天逛了一下村子,发现现在的农户耕作播种,并没有受到严格的规定。

  必须要种什么,不能种什么。

  至于这个规定是哪个朝代,他一时间也忘记了。

  顾家村这边,顾青就看到了不少农作物,以稻谷为主,还有小麦、甘蔗等。

  还有人似乎还在播种。

  应天府算是东南沿海地带,属于亚热带地区。

  所以,在这里甚至是可以看到两季稻。

  顾青到了地里。

  顾陈氏走上前,问道:“你来这里做什么?家里出事儿了?”

  顾青解释道:“娘,我来帮忙。”

  顾陈氏愣了一下,顿时有一些恨铁不成钢地看了一眼顾青,你个矬头矬脑的,好不容易有机会不干活儿了,不好生地在家休息,跑来地里干活儿?
  你二伯为了偷懒,天天不是手不小心被砸了,就是不小心被割了,要么就是热的头昏脑涨的,想着法儿偷懒。

  你倒好,身体还没好利索,就要来地里干活儿。

  顾陈氏这会儿是真想要开口骂一顿。

  老子矬也就算了,生个儿子也这么矬,活该一家子被欺负。

  顾陈氏当即眼睛一红,就含着泪水,不满地叫道:“你不在家好生地养病,就知道到处跑,要是再有个什么好歹,我们娘两儿一起死了算了!”

  说完,就要把顾青给赶回去。

  顾青可怜兮兮地解释道:“娘,我怕你累着了。”

  顾陈氏看着顾青那委屈巴巴的样子,顿时又泄气了。

  “娘不累……。”

  第11章 自甘堕落养野花

  顾陈氏想要让顾青偷个懒。

  顾青表示自己不想偷懒,想要跟在阿姐后面捆麦穗。

  顾老头等人都看着呢,顾陈氏也就不好再说什么。

  再加上,顾青也是一片孝心。

  咋说都是自己的崽儿,这会儿大病初愈,也不必干什么重活儿,在这地里跟着他姐一起,也能有个照应,自己累了,看到他,也就觉得不是那么累了。

  顾青也是有着自己的打算的,现在这身体年龄还小,想要有话语权,得慢慢来。

  首先不能表现的太过,容易被怀疑。

  也不能和原主一样,胆小、老实、自卑,这种人同样也没有话语权。

  所以,该怎么表现,就要看顾青怎么拿捏了。

  好在,前世小时候也是一个泥腿子出身,后来一路苦读,最终通过大考翻身。

  再加上还有着原主的记忆,现在上手捆麦穗,那也就仅仅是身体有点儿虚,手艺还没丢。

  不过,话又说回来,前世读书真的要容易很多,和如今的大明万历比起来,那真的是一个天,一个地。

  如今想要读书,那就只能熬,熬出一个时机。

  农家少闲月、夏末人倍忙。

  顾青一边帮着干活儿,一边养身体,又一边让自己表现的稍微机灵一些。

  慢慢地让人感觉到他在成长。

  等到了十一月初,立秋来临。

  地里的事儿才算是完成了一大半,比如麦子已经收的差不多了,稻谷都打的差不多了。

  夏税在八月就交了,至于秋粮,等到明年二月之前交清。

  等到张居正彻底掌权之后,就会推行‘一条鞭’法。

  那时候,老百姓会过上一段好日子。

  只不过,顾家一家人都没想到的是,他们在地里忙的腰酸背痛、大汗淋漓。

  顾老大拿了钱,在县里也是一样大汗淋漓。

  这顾家村距离江浦县不远,走路也就半天多的时间,距离应天府也不远,也就隔着一条大江。

  江浦县也因此得到了一点发展的机会。

  顾老大早年读书确实是能吃苦,也肯吃苦,然而,后来年年不中,也就懈怠了。

  不仅如此,还染上了陋习。

  那就是经常喜欢去赌坊。

  还喜欢吃花酒。

  总之,好的没学会,坏的一学就会。

  更为关键的是,他在赌坊之中,认识一好友。

  对方也是一位童生,这些年也是一样一直院试落榜,开始浑浑噩噩地虚度光阴了。

  两人一开始还引以为知己,喝醉了,还会勾肩搭背,痛斥着当今朝廷、科举制度等。

  再后来,一来二去也就成了狐朋狗友。

  对方比顾老大有钱,还在江浦县租了一处院子,把自家的婆娘都给带上了。

  只是这两年来,斗志已经被磨灭了。

  天天和顾老大等人吃花酒、进赌坊,赌瘾比顾老大还大,出手也是大方。

  结果欠了一屁股的印子钱。

  年初差一点儿把自家的婆娘都给典卖了,就为了拿钱继续去赌坊。

  最后还是顾老大于心不忍,极力劝阻,还拿出积蓄,想了办法,求了当年的夫子,这才没让他典卖了婆娘。

  可也就是顾老大这一劝阻,对方反倒是觉得在好友面前丢了面子,开始酗酒、对自家婆娘动起手来。

  顾老大作为他的好友,自然是要出面讲和的。

  这一来二去,讲着讲着,他反倒是和好友的婆娘讲到了一张床上去了。

  这不,顾老大有了钱,那就有了胆。

  去集市买了一支簪子,又买了几样小菜,就来到了好友家送温暖。

  俗话说得好啊。

  家花哪有野花香。

  又有一句古话,叫做: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1技,技1不如偷。

  家里从开春就要忙活着地里的事儿。

  顾老大为了偷懒,也就不愿意回去,不回去,也就无法抱着婆娘暖被窝。

  时间长了。

  心中也就痒痒了。

  再说了,这柯氏常年在家里洗衣做饭,已不复当年,哪里比得上好友家那位知书达理、身段1妖1娆、风趣典雅的晚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