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万历公务员 > 第20页

万历公务员_第20页

  “二郎、三郎的性子都不适合读书。”

  “小青,小青他以前也和三郎你一样,出力气是好手,读书未必就能成。”

  “可自从他这一次病好了,就像是长大了,又懂事儿、又孝顺。”

  “我也想着,要不要让小青也去读书,试一试。”

  顾老头说到这里。

  停顿了一下,似乎很是为难。

  “可是你们也知道,家里现在欠了不少账,我就算是想供小青读书,可拿不出钱来啊。”

  顾家二代,顾老大已经废了。

  顾家三代,也就顾学州、顾青、顾学裕三个带吧的。

  顾学州现在已经无心读书,而且,考了几次,也没考中,连科举考试的大门,一个县试都过不了。

  后面还有府试,还有更难的院试呢。

  这完全就看不到一点儿希望了。

  顾老头为了顾家,也想要让顾青去试一试。

  以前的顾青不太可能,现在的顾青,说不定能成呢?

  然而,想要读书,首先就得有钱供,没钱,连笔和纸都买不起,更别说束脩了。

  顾陈氏听了这么多年顾老大的画大饼。

  她其实也学会了一些。

  当即说道:“爹,欠的账可以慢慢还啊,再说,若是小青他真的高中,欠的那些账就不成问题。”

  “到时候,我愿意担保,请小青负责还了那些欠的账!”

  顾老头看了看顾陈氏。

  这话听着,怎么就那么的耳熟呢?
  眼看着顾陈氏还要继续求情,他叹了一口气,说道:“你们先起来吧。”

  等到顾老三和顾陈氏站起来。

  他背着手,一边走,一边说道:“要不要让小青去读书,我们说了也不能完全定下来。”

  “还要问问小青的意思,看看他愿不愿意。”

  “还有私塾的夫子那里,若是没有夫子愿意收,就算是我们想要供、小青愿意学,那也无法。”

  说到这里。

  他顿了顿。

  最后还是缓缓地说出了一句话。

  “试一试吧。”

  ……

  “你们先别忙着走。”

  昼食吃罢。

  本该收拾碗筷的顾陈氏没动,想要回去休息的顾老二被叫住。

  众人看着顾老头。

  顾老头看向了顾青。

  “小青,阿爷问你一个事儿。”

  顾青看着顾陈氏那鼓励、焦急、激动、担忧的复杂神色,还有顾老三的眼神。

  就明白,自己读书的机会来了。

  “阿爷,您问。”

  顾青端正着身子,态度也有一些恭敬。

  顾老头看着顾青,眼里的满意之色又多了几分。

  “你可愿意读书?”

  顾青抿着嘴、重重地点头,认真地回道:“想。”

  顾老大看到这一幕,脸色阴沉了一下,当即就轻哼一声,想要开口说道说道。

  读书岂能是你想要读就读的,是你说读就可以读的?

  县试是那么好考的?

  我那聪慧的儿子都考不中,你这般怕是夫子都不会要。

  然而,顾青却先顾老大一步,开了口。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顾老大不敢相信地瞪大了双眼,张着嘴,看着背诵着《千字文》的顾青。

  顾老头、顾老二、顾陈氏、顾老三也都是一样。

  只有顾秀芹年岁太小,不明其意,只是觉得顾二哥变得有一些陌生了。

  顾秀梅和顾秀月更是敬佩地看着顾青。

  她们也听到过顾学州在教顾学裕读书,读的便是这内容,只不过,她们记得不是很清楚便是了。

  而顾学裕也是一样,觉得二哥好了不起。

  他大哥让他背诵这些,他就是记不住,每一次念完之后,就忘了。

  二哥却能背的这么多。

  实在是太厉害了。

  顾青其实还能背的更多,但是为了低调,为了不让顾老头等人觉得他很陌生,甚至是变了个人。

  也就只背了这么多。

  “阿爷,大哥每次回来教三弟读书,我也听到过一些,年关的时候,大哥解馆回来,我也就努力地背着后面的内容。”
  

  随即又看向了目瞪口呆的顾长庚,问道:“大伯,不知道我背的对不对?”

  顾长庚木讷地点了点头,却又很快反应过来。

  便微微低头,默不作声了。

  顾陈氏也回过神来,当即就哭了。

  “呜呜。”

  “老天保佑,老天保佑啊。”

  “青儿因祸得福、因祸得福,呜呜……。”

  因祸得福吗?
  顾老头的心中这般想着。

  不免也有一些激动。

  总算是又出了一个读书的苗子。

  顾家的希望,还没有破灭。

  “好!”

  “好!”

  “好啊!”

  顾老头连叫了三声好。

  “小青,你现在就跟我走。”

  顾老头这是又要拉下脸皮,去借钱了。

  到了顾家大房,这是一个两进两出的院子,院子比顾老头的院子要大很多。

  “大哥,大哥……。”

  顾老三像是献宝一样,说了事情的缘由。

  然后又温和地对顾青说道:“小青,快给你大爷爷背一段那个。”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顾家大爷看着顾青,说道:“再背一遍,我听听。”

  顾青又背了一遍。

  顾家大爷这才点了点头。

  拿出了一两银子。

  顾老头一家因为顾长庚一开始伸手要钱,以及这一次的祸事儿,以至于向顾家大爷借了十六两。

  他又故技重施,去了顾家二爷家。

  顾家二爷拿出了三两。

  于是,顾老头便欠了顾家二房三十八两,也是几个兄弟里面最多的帐。

  至于顾家五爷那边。

  他们家现在也比较难,连一个铜板都没拿出来。

  说白了。

  大家其实还是看在顾老头家里有读书人,如今还要供顾青读书,也是好事儿。

  大家本就是血脉相连,本就要互帮互助。

  以前,顾老头家里还算是宽裕的时候,其他几个兄弟也没少借钱。

  在这个时代。

  家里的弟兄若是靠不住,那就没人能够靠得住了。

  几家下来。

  顾青的学费总算是凑得差不多,就等着筹备一下,去私塾那边面试,交了束脩,就能入学。

  
 
求各位读者大大能够动动小手,投一票,谢谢。

   
 
  



 
  第22章 天时地利与人和

  明太祖规定‘见丁授田一十六亩’。

  也就是说,一个成丁可以获得十六亩的良田。

  这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确实很多,有了这么多的良田,温饱基本上是可以解决的。

  但是,这是太祖时期啊。

  经过了这么多年,等到了万历年间,这个制度早已经荒废了。

  不然,按照顾家的人口来算,成丁有顾老头、顾老大、顾老二、顾老三,一家四丁,那就是六十多亩地。

  可是,整个顾家村有多大?
  再加上,顾家村又有多少成丁?
  更为关键的是,还有一个土地兼并的问题存在呢。

  顾家村的大户,那就是顾家二爷,其长子为太和县的主簿,乃是正九品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