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万历公务员 > 第27页

万历公务员_第27页

  不然,顾家的希望就真的彻底破灭了。

  顾青也看出来丁夫子眼中暗藏的激动之情了,当了几年的秘书,后来也成了一个小领导。

  这点儿察言观色的能力还是有的。

  “谨遵夫子教诲。”

  顾青当然知道在这八1股取士的年代,书法也是一大关。

  也在史书上见到过这个时期的台阁体之说法。

  丁夫子很是满意地点了点头。

  很庆幸自己竟然收了这么一位天资卓越的学生,却又不免心生担忧。

  那就是自己这座庙,终究还是小了一些。

  若是教的不好,耽搁了这么一位天资卓越的学生,怕是会悔恨终生。

  等走了几步。

  才想起来,自己因为激动和担忧,忘记了顾青。

  当即转身,深呼吸一口气,说道:“今日的课程就到这里,你可以继续温习一下。”

  “若有不懂的地方,再来问我。”

  “学习乃是一个徐徐渐进的过程,万万不可急功近利,须知贪多嚼不烂的道理。”

  顾青躬身道:“是。”

  其他的学子们,其实还不太清楚状况。

  毕竟,顾青这是进入学堂的第一天。

  他们连顾青的名字是那两个字都不知道。

  小胖墩微微歪着头,看着顾青,双眼之中,尽是羡慕之色。

  在这个学堂中,也就只有他稍微知道一点儿顾青的底细。

  你第一天入学,就这么认真、努力,学的这么好,还让不让人活了。

  金成文表示自己很受伤。

  学又学不会,写又写不好,读又读不懂,说又说不好……,也完全不明白,读书是为了什么?
  科举取士,去当官?

  可是他不喜欢当官啊!
  他更喜欢开一个铺子,卖糕点、卖蜜饯、卖果脯,一边卖,一边吃,那该多好啊。

  丁夫子教导完其他学子。

  悠悠地走到了顾青的身边。

  夕阳这时候已经洒了进来,整个学堂都好像是铺上了一层金色的氤氲一样。

  顾青还在认真地抄写着一百六十八个字。

  这已经是第三遍了。

  书写的比较慢,也非常认真。

  前世的考公之路,也算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需要付出很大的心血,才能考上理想的岗位。

  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顾青一直都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

  做每一件事情,都要做好,做到位,力求最好。

  这也是老领导赏识他的原因。

  丁夫子就这么看着顾青一笔一笔,抄写着《千字文》的前二十一句。

  已经做到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了。

  这份心境,在同龄的学子之中,已经是非常难得了。

  几乎是无人可以做到。

  也正好契合了顾青所说的话,没有其他的办法,唯有一个‘认真’二字。

  一直到了酉时初。

  顾青把第三遍抄写完成之后,丁夫子才回过神来。

  “不急不躁、认真勤勉。”

  “不错。”

  丁夫子说完,背着手,走到前方,留下了今日的作业,便轻飘飘,走出了学堂。

  金成文立马大步走过来,看着顾青所抄写的三遍《千字文》前二十一句。

  顿时,瞪大双眼,看着顾青,问道:“你肯定是在家里面就蒙学了,别想骗我。”

  顾青则是避开这个问题,对他问道:“你的‘天’字练的如何了?”

  金成文想起来什么,献宝一样,拿出了自己今儿下午所写的‘天’字,说道:“你看,我拿着这些回去,你觉得我爹他会不会高兴?”
  

  他刚刚其实也在练字,并且只写一个字。

  发现这个法子,确实不错。

  他一下子写了九十多个呢。

  顾青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写的不错,已经快有书圣的风范了。”

  金成文一听,直接得意地笑了起来。

  也不再纠结顾青是不是在家里面蒙学过,字能够写的这么好。

  当即道:“好兄弟,以后哥发达了,肯定少不了你的好处。”

  酉时放学。

  金成文这些‘走读生’是可以回到自己家里吃个饭,然后散步消食儿,又或者是看看《百花赠剑》。

  明朝时期的戏曲已经非常流行,特别是昆曲,已经成为了官腔,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青阳腔,在万历初也很流行,其中就有一部出自于《百花记》的《百花赠剑》。

  而像是顾青、顾学州、吴显、徐杰这些‘住宿生’,则是要住在私塾的宿舍,未经允许,不可外出。

  春风学堂这边也是一日两餐,酉时放学,过了半个时辰左右,开始吃饭。

  吃完了饭。

  自由活动,读书、练字、谈古论今、交流讲义什么的,都是被允许的。

  一直到酉时末,则被叫去睡觉。

  时间就在顾青认认真真地学习中一晃而过。

  到了解馆这天。

  小胖墩金成文第一个冲出学堂。

  第29章 患得患失丁夫子

  解馆的时候,已经是酉时了。

  会有两天的休息期,让学生们回家休息两日再来上学。

  有时候,也可能是三四天。

  夫子要是走亲访友什么的,休息的天数会多一些。

  毕竟,每天教导两个学堂,二十六位学生,也不是一件多么轻松的事情。

  春风学堂还有一位夫子。

  算是老夫子了,已经年近五十八。

  专门教授顾学州所在的学堂,学生都是考了好几次县试、府试不中的。

  而考过了县试、府试,准备院试的考试,就不会再在这私塾求学,而是会专门拜一位老师。

  比如,老秀才这类的,也有一些辞官归乡的老官吏。

  当然,想要跟着这些人求学,要么是有着真才实学的人,要么就是有一些关系的人。

  不管是什么时代,那都是一个人情社会。

  丁夫子看了看坐在后排的顾青,正在收拾着纸笔,看样子,应该是打算回去。

  说实话。

  他现在有一种想要把顾青带在身边,悉心教导的冲动。

  好不容易遇上这么一块璞玉。

  他到现在都没想好,该怎么去雕琢。

  为此,这几天都是辗转反侧,到了很晚才会入睡。

  每一天,看着顾青的进步,那都是激动不已,却又有一些患得患失起来。

  这会儿。

  更是担心顾青就这么回家,要是万一出了点儿意外什么的,该怎么办?
  听他堂哥顾学州讲述,顾青前段时间去挑水,结果不小心失足落井,还好及时救了起来。

  昏迷了十余天,最后才自己醒过来。

  丁夫子当时听了,那个揪心啊。

  若是顾青真的因此而有个什么,那他就痛失这么一个天资卓越的学生了啊!

  好在,抢救及时,把人给救活了。

  不过,又一想到,顾青这也应该是第一次离开家这么长时间,说到底,他也是顾家子。

  自己凭什么直接把他留在身边,不让他和父母团聚呢?
  还记得第一天就和顾青说过,万万不可因此而自大,一定要戒骄戒躁。

  那自己现在不就因为此事而焦躁不安吗?

  丁夫子叹了一口气。

  微微摇了摇头,回到了私塾的后院。

  这里是江浦县丁家置办的第三家私塾,规模要小一些,招收的学生也相应的少一些,束脩也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