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万历公务员 > 第32页

万历公务员_第32页

  自古以来,便都是这个道理。

  可是,顾老大不争气,院试屡次不中,如今更是只晓得吃喝玩乐,还因此把自己给毁了。

  顾学州考了几年,却连县试都没过。

  顾家上下对于读书的积极性,基本上就快要被耗光了啊。

  好在,他今天听到了一个好消息。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小青是个好样儿的!”

  顾老头激动的喃喃自语。

  丁夫子等到顾老头的情绪稳定了一些,才开口安抚道:“顾青心性成熟稳重,不似同龄之人,这或许和他的际遇有关。”

  “某希望,你知道他是个读书的料子,从此之后能够一心一意供他读书。”

  “却也不要因此就把他捧的太高,过于宠溺,以至于败坏了他的这一份难能可贵的心性。”

  “以前对他如何,以后亦可对他如何。”

  “你可明白?”

  顾老头点了点头。

  他如何不明白啊。

  家里的那个老大就是被宠坏了,为了让他好生地读书,什么事儿都不让他去做。

  几乎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要钱给钱,甚至是就差要命给命了。
  

  结果呢?
  就因为院试屡次不中,从此之后便开始吃喝玩乐,流连赌坊,甚至是和有夫之妇厮混。

  最后落得个被人打断了腿的下场。

  顾青这孩子,从小就勤快,以前不太喜欢说话,后来大病一场,也更加孝顺了。

  每一次解馆回去,都会早早起来,去地里面帮着干活儿。

  老大和学州两人连打个下手都不会,顾青一人都能抵得上他们两人,干活儿也是手脚灵便、能吃苦。

  想到这里。

  顾老头的心中也是非常欣慰啊。

  当即表示,自己一定会谨记夫子的教诲,不过分宠溺顾青,以前如何,今后依然如何。

  丁夫子送走了顾老头。

  他已经不再患得患失了。

  顾青这样的学生虽然难得一见,但是因此而患得患失,便是心性不够坚定。

  如此,自然是更加教不好。

  从六月末解馆之后,到这八月初。

  丁夫子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已经为顾青制定了一套学习方案。

  他要试一试,自己的这个方法是否可行。

  “今日,先不授课,我再来和你们聊聊科举取士。”

  坐在这学堂上的学子们,有几人已经参加过县试,甚至是府试。

  其实也就是划个水。

  毕竟,他们入学也不过一两年,四书五经那么厚重的知识,一两年的时间,根本就学不完。

  而对于顾青、金成文来说,就比较新奇了。

  “我大明科举,有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

  “但是在这之前,你们还要通过县试、府试,获得生员的身份,才能报名参加院试。”

  “而只有通过了院试,获得了秀才之名,才算是真正的科举取士。”

  顾青听的十分仔细,毕竟之前只是听说过,现在夫子说的可是实打实的经历。

  就好像是当年考公之路。

  讲师们讲述着如何报名、如何挑选岗位,如何写行测、申论,又该如何准备面试云云。

  “吴显,你来说一说,去年的县试之题。”

  吴显去年参加过一次县试,最后没能考中,属于是真正的划水了。

  而县试的题目其实并不是很难,却也没有脱离八股的特点,相当于是小八股了。

  试帖诗:以“秋光先到野人家”为题作一首五言八韵诗。

  大题:“乃是人而可以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前半句出自《大学》、后半句出自《诗经》)
  县试就一场,并且由县令出题,题目一般都是两篇时文,又或者是以试帖诗代替一篇时文。

  时文就是从四书五经里面选取一句话,由考生来进行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看起来简单,其实一点儿都不简单。

  最起码,顾青还没学到《大学》这部书,吴显开口说出大题之题目,他都不知道这句话出自于那本书。

  至于五言八韵诗也不是那么好写的啊。

  就算是文抄公来了,那也得想起来一首不仅要点题的诗,还要写的好才行。

  可这都已经明朝万历年间了,从这往后的名人之作也不多。

  
 
求票票!

   
 
  



 
  第34章 初闻县试卷起来

  其实,大部分的学子和顾青一样,听完了之后,就好像是听天书一样。

  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下手。

  顾青是还没背过四书五经,到现在,也就学了半部《论语》。

  有一些学子虽然已经通读了一遍四书五经,也学了一些,可一时半会儿,要从那么多的内容里面想起来这一句话。

  还是有着很大的难度。

  丁夫子继续道:“你来说说你怎么破题的。”

  吴显想了想,才慢吞吞的说了出来:“我以……。”

  说起来,他当时见到这题目的时候,一时间,也是难以下笔。

  以“秋光先到野人家”为题作一首五言八韵诗。

  在他看来,那就是写秋的。

  便写了一首五言八韵的秋景诗。

  至于大题,乃是人而可以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

  吴显则是理解成为了人不如鸟,耻也,当学周文王。

  他确实是破题了,但是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写的十分一般,
  丁夫子听完摇头:“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人不如鸟,耻之,耻之!莫若师文王!”

  “师文王……。”

  吴显听完丁夫子的话,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

  当初自己若是能够记得这后面的内容,并且加以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必定能够通过县试。

  一时间,好不懊悔。

  丁夫子算是直接把自己该如何破题写策论的想法说了出来,说完之后,这才环视所有的学生,特别是顾青。

  “读书是为了科举,而科举便是考试,仅仅是一个县试,就能够把很多学子拒之门外。”

  “可是,这并非是县试有多难,而是你们学的还不够好,不够精!”

  “就犹如吴显,虽记得大题之出处,却又记不清上下文之内容,故此,破题之后,却又没能承题。”

  “以至于没能高中。”

  “若想要在科举这条路上走的更远,你们不仅要会背诵四书五经,看到任何一句话,就能够想到其出自于哪一本书,还要想到其上下文之内容。”

  “更要想到,出题者写下这句话,想要得到的内容是什么。”

  “每一位出题者的身份不同,其心性不同,想法自然也会不同,身处的座位不同,看到的大局大势也不同。”

  “县令所看,不过是一县之地,州府之官、则有十县之余、百万之众,至于会试,朝中之官,自然是这天下大势!”

  顾青听的头皮发麻,这时候的科举比上辈子的考公可难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