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万历公务员 > 第73页

万历公务员_第73页

  当然,其实就是数学的基本解题之法,先求出梨和果的个数。

  而硬算的法子,其实更加深奥,让人一时间难以理解其中的关系量。

  顾青则是用线性方程来解题,就是按照关系量来列出等式,最后解方程。

  这个方法能够让人很清楚地看到这道题中,果和梨的关系,果价和梨价的关系。

  王夫子就好像是看到了稀世珍宝一样。

  “可还能继续?”

  顾青回道:“可以。”

  然后继续解题,其中有几道题,难度也比较大,短短几个字,给出的已知条件不多。

  但是对于顾青来说,并不是很难。

  只是不能用阿拉伯数字,还是有一些不太方便。

  王夫子就一直站在顾青的身边,看着他一道一道的解题。

  说实话。

  顾青解题的过程,他看不懂。

  但是,顾青写出来的结果,却对上了正确的答案。

  这说明,顾青并没有做错。

  他在以他悟出来的方法解题,而并非是答案之上所写的那个标准解法。

  “全对!”

  “而且,也仅仅是半个时辰都不到,就能全部做出来,还能都答对了。”

  “你在算学一道上的天赋,恐怕已经是无人能及也!”

  王夫子激动不已。

  这一次,是真的见到了宝。

  当即拿起考卷,带着顾青,直接找到了山长焦竑。

  “山长!”

  “山长!”

  “不得了啊!”

  “我们崇正书院出现了一位算学天才呢!”

  王夫子不顾崇正书院的规定,在三殿大呼小叫,惊动了好几位夫子。

  焦竑也迈步站出来。

  “何事?”

  他微微蹙眉,还是第一次见到王夫子如此兴奋,如此失态。

  王夫子大步走上前,直接把考卷递给了焦竑,解释道:“山长,你且看看,这是顾青用了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解出来的题。”

  “这题乃是三年前的乡试之题,而顾青也只是学了算学月余的时间,就能悟出来自己的方法解题了。”

  “假以时日,说不定,他还能在此道有不俗的成就呢!”

  焦竑可是很少听到王夫子夸赞一个学生。

  因为他也知道,算学有多难。

  焦竑在后来考上了进士,那也是参加了乡试的,如今也正在学着算学呢。

  接过王夫子手中的卷宗,从头看到尾,和王夫子一样,看不懂顾青解题的过程,但是却知道,顾青所写的结果都是对的。

  看完了考卷,再看向顾青。

  “这些解题之法,都是你悟出来的?”

  顾青躬身道:“回山长,是我悟出来的。”

  焦竑指着其中一道题,问道:“此题,你是用何等方法来解题?”

  顾青直起身,走过去,看了一下题目,然后解释道:“山长,此题之意……。”

  焦竑听完,忍不住点头。

  “原来如此。”

  “竟然没有想到,此题还会有另一种解法呢!”

  其他几位夫子见此情况,也是连忙上前,看着题目,看着顾青的解法,想着他刚刚的解说。

  也都学会了。

  “你可愿意将你所悟之法编撰成册?”

  “到时候,我请老师为你作序!”

  焦竑很快就有了一个谋划。

  那就是捧一个顾青,为崇正书院扬名!
  顾青略作犹豫道:“山长,我这解题之法,不过是个人所悟,岂能得耿大人亲自作序?”

  焦竑解释道:“术业有专攻,当年,朱世杰编撰《四元玉鉴》而能青史留名,如今你能悟出自己的解法,自当也能开宗立派了。”

  “算学一道于我等而言,不亚于登临蜀道。”

  “如今,得你之法,便豁然开朗。”

  “若只论算学,你所悟之法,足以开宗立派,造福天下学子。”

  顾青抿了抿嘴,似乎下定了决心,躬身道:“多谢山长抬爱,顾青愿意把自己所悟之法编撰成册,到时候,还请山长、夫子斧正。”

  第77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新年快乐)

  出名要趁早。

  距离院试还有一年多的时间。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之内,也并非无事可做。

  若是还和以前一样,只是一味儿地读书,甚至是刷题,备战院试考试。

  恐怕不仅会虚度光阴,还有可能榜上无名。

  院试之时,由学政主持。
  

  到时候,就不是汪知府一人之所好,就能定下顾青过不过院试之论。

  所以,在这期间,想办法让自己扬名。

  盛名之下,就算是有人想要从中作梗,也不能就此把他给刷下来了。

  就好比,张居正参加乡试,受到湖广巡抚顾璘的阻挠而落榜。

  原因是他希望对张居正多加磨砺,以成大器。

  顾青却觉得出名要趁早。

  如今已经是万历三年,他要等到万历五年参加院试,而于万历七年参加己卯乡试,于万历八年参加会试、殿试。

  这是奔着通关去的。

  因为那位大明首辅张居正会于万历十年病逝,从此人亡政息。

  不仅如此,大明也从此开始走下坡路。

  来都来了。

  顾青自然也想要给大明续命,让汉家正统能够传承下去,甚至是直接度过闭关锁国的阶段,和世界接轨。

  个人的力量终究还是渺小了一些。

  顾青也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不会给自己制定一个太大、太远,甚至是不切实际的目标。

  他在被汪宗伊引荐,得以到这崇正书院读书,在前来的路上,就已经想好了,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作为一名穿越者。

  那就应该发挥出来穿越者最大的优势。

  若是在唐朝时期,还能以诗歌名传天下,做一个文抄公。

  而在这大明,能拿出手的诗歌不多,能记起来的诗歌更不多,而且,大明也不以诗歌为重。

  这时候的文学、文化之发展,已经呈现出来多样化,却又因为科举考试而封闭化。

  宋朝时期的洛学、关学、濂学、闽学,再到后来的理学,以及明朝时期的王阳明之心学。

  这些学派学术对于大明时期的学子们影响还是比较深渊的。

  比如后来的泰州学派,便是以王守仁的心学为主,提倡主张圣愚平等、主张男女平等、不对君主愚忠、存人欲等思想。

  其中就有李贽的‘童心说’。

  大明时期的读书人正在觉醒某种意识,也正在打破某种瓶颈。

  可惜,天下大势之下,这种瓶颈没能被彻底打破,反倒是在后来,还被加固了。

  顾青要做的,就是加速。

  焦竑只不过是让他把学到的算经解题之法,编撰出来,形成一册。

  好让天下学子们多一个解题之思路。

  而顾青要做的却是如焦竑所言,真正的开宗立派!
  白天,顾青正常听课。

  晚上,则是在学舍之中奋笔疾书。

  朱国桢直接担任起保姆,为了让顾青能够多写一点,晚上的晚饭,都是他去食堂,打好之后,装在饭盒里面,带回来。

  没纸张了。

  朱国桢去拿。

  没墨汁了,朱国桢负责研磨。

  没灯油了,朱国桢负责去打灯油回来。

  出了大太阳,天气不错,他甚至是把被褥抱出来,搭在木栏上,晒一晒被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