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侠小说
设置
阅读记录
首页
>
其他
>
万历公务员
>
第99页
万历公务员_第99页
前世的时候,他也见到过,每到了年后,那些离开家去城里上班的人。
后备箱里面总是会放着许许多多,父母准备的心意。
也有人,车到了城里,发现后备箱的猪油漏了一车,也有花生油漏了一车的。
又或者是,手中直接提着一个胶桶,里面放着方便袋,装着油炸食品、腌菜、青菜、土特产等。
满满的家乡的味道。
等到收拾好了。
顾学州也吃完了饭。
顾青就带着他在崇正书院逛了逛,让他熟悉一下崇正书院。
有一些地方,是他能去的。
有一些地方,是他不能去的。
并不是说崇正书院还有禁地什么的。
而是想一殿那边,有着山水庄园,还有一些亭台楼阁,里面都是应天府的一些乡绅喝茶聊天的地方。
顾学州才来崇正书院,并不知道这里面的一些规矩。
若是冲撞了某一位乡绅,不太好。
除此之外,自然还有藏书阁了,这是不对外开放的,只有崇正书院的夫子和学生,才能进入。
熟悉了一番崇正书院之后。
顾青则是又去学堂,给学生们讲述算学。
等到课堂结束。
他又带着书本,去了另外一个学堂学习。
毕竟,他现在的主要身份就是崇正书院的学生,要学习四书五经,还要学习其他的经书内容。
院试的考试和县试、府试差不多,一共是两场,正试和复试。
而乡试的考试内容就多了。
乡试一共分为三场,而每一场都需要三天。
崇正书院之中就有一些通过了院试的廪生、增生、附生,廪生、增生也都获得了秀才之名。
在明朝,可不要把秀才不当一回事儿。
秀才已经拥有了见到知县而不跪拜的规定,不仅如此,还能免除徭役赋税,还会领取钱粮。
顾青要学的就是院试、乡试、会试的内容。
说白了。
这崇正书院就相当于是前世的几个大型考公培训机构,专门就是为了考公培训设置课程进行教学的。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读书就是为了科举。
只要是过了院试,成为了秀才,那就算是直接翻了身,进入了士大夫阶层了。
而若是没能通过院试,那就相当于是顾老大。
一个童生的名声,在顾家村还有一些用,出了顾家村,那也就仅仅是一个读书人。
身份上,也就比一些三教九流、凡夫俗子要高贵那么一点儿。
可是,高贵又有个屁用。
顾老大还不是连饭都吃不饱,整日里向顾老头伸手要钱?
顾青去学堂听课。
顾学州则是在学舍里面读书。
距离四月十八的府试,也已经没有多长时间了。
他必须要在这三十天的时间内,能做到对《孝经》、《论语》两经倒背如流,并且还要一字不差地默写出来。
再然后,就是杂文、策论这两个能够刷下来很多很多学生的考点了。
等到了第二天。
顾青带着顾学州去了他们当初在南湖那边读书的凉亭。
崇正书院距离南湖并不远。
而吴显、徐杰、王远等人就要天还没亮,便早早起来,走路到南湖那边,占好位置。
“顾青兄!”
吴显等人见到顾青,便连忙迎了上来。
自从去岁一起参加府试之后,他们就再也没有见过面了。
顾青回到春风学堂的时候,吴显等人也已经解馆,回家过年。
“吴显兄、徐杰兄……。”
双方一见面,寒暄了一下。
顾青则是直接给他们讲述府试需要注意哪一些事情,然后就着重在杂文和策论。
“在某看来,论点是文章的灵魂,是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或观点。明确论点可以使文章有明确的方向。”
“而这个点,最好能够紧跟时事,比如今年的徽州丝绢案,此案之经过是这样的……。”
顾青简洁地讲述了一下徽州丝绢案的过程,以及朝廷实施的新政。
吴显、顾学州等人若是想要在今年的府试之中,能够写出让汪宗伊等人眼前一亮的杂文。
那就必须要紧跟时事,并且也要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
就算是这个见解看起来比较幼稚,那也是自己的想法,而非假大空,以华丽的辞藻堆砌出来的文章。
读起来高大上,可经不住细品啊!
“其次便是论据,论据是支撑论点的证据或理由,可以是事实、数据、案例等,用于增强论点的说服力。”
“也就是我们写出这个点的依据,比如徽州丝绢案,根据当下发生的一些事情作为理论依据,称之为论据……。”
“最后就是论证,论证是连接论点和论据的桥梁,需要使用恰当的方法来连接论点和论据,使文章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我们在看到主题之后,要通过审题干,确定文章的主题和分论点。”
“也就是说,我们要知道这句话出自于何处,也要知道,圣人之言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更要知道,这个道理用在当下,又该如何理解。”
“不能浮于表面,圣人之言说是什么,便是什么。”
“我们还要注意一点,那便是短小精悍,文章要短小精悍,避免冗长和啰嗦。在主题确定的情况下,写得越短越好。”
“杂而不乱,主题鲜明、分论点、论据、论证也能让学政大人一目了然。”
“不能看了你们所写的杂文之后,却还是一头雾水。”
顾青这就相当于是给吴显、顾学州、徐杰、王远、王澄宗五个人开小灶了。
完全就是手把手教导他们如何通过府试,成为真正的童生。
这一教,就是三十天。
一直到了四月十八,府试开考,才结束。
顾青也就向山长焦竑请了假,早上一早,送顾学州去贡院那边,参加府试考试。
还是和以前一样,考试科目,分帖经、杂文、策论三场,分别考记诵、辞章和政见时务,共录五十人。
于两千多个学生里面,只录取五十人。
这个比例,其实也还算是可以了。
三天两夜。
都要在考棚里面度过。
吴显、徐杰、王远等人已经不是第一次参加府试,早已经对此轻车熟路。
顾学州难免会有一些紧张,以至于第一天晚上没睡好。
第二天是哈欠连连。
好在,这段时间,经过了顾青给他们开小灶补习,也知道该如何写杂文了。
读了七年的书,对于考试必考的经书,也已经做到了熟记于心。
见到木板上面的题,也能很快想到出题人选择的是哪一本书的内容,这句话的意思又是什么。
然后就用上了顾青交给他们的方式来写。
三天的时间,对于考生们来说,是非常煎熬的,对于顾青来说,也就是三天的日常罢了。
等到了第三天的黄昏。
顾青离开了崇正书院,到了贡院这边。
吴显已经交了考卷。
“此番,多谢顾青兄倾囊相授,让我颇有所获,这一次的府试,我的信心也比上一次要好多了。”
上一次,顾青其实也是这么教的。
但是,那时候,他自己其实心中也没底,再加上,他还没熟练地给别人讲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设置
×
字体大小:
小 (17px)
中 (20px)
大 (24px)
特大 (28px)
超大 (30px)
背景颜色:
浅灰
淡绿
米黄
淡蓝
浅粉
浅绿
咖啡
灰色
黑夜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