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万历公务员 > 第113页

万历公务员_第113页

  王锡爵稍微有一些意外,“哦?”

  随后,让书童去找顾青,把他叫过来问话。

  书童似乎知道这时候的顾青一般都在什么地方,因为顾青每一次要是出去,都会和他招呼一声,就算是没见到他,也会和学正招呼一声。

  而这会儿,顾青肯定是在藏书阁那边看书、练字。

  到了藏书阁,果然见到了顾青,正坐在椅子上看书。

  “顾小相公,王祭酒寻你过去。”

  顾青抬起头,顺手合上了书,回道:“好咧,我这就来。”

  到了雅间。

  见到王锡爵正在看监生们所写的策论,便和书童示意,不要打扰老师。

  他则是轻手轻脚上前,给王锡爵倒了一杯茶,然后放好,就站在了旁边。

  书童见此,点了点头,转身离开了。

  王锡爵对监生们所写的策论做出了一些批示,就这么看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才看完。

  这才抬起头,准备活动一下,却见到,身边站着顾青。

  “听闻,你这月余以来,还去寻西洋人,想要学习西洋话?”王锡爵问道。

  顾青回道:“是的,老师。”

  “学生以为,西洋人既然掌握了简易数字计算法,那必然还会有更多我们所不知道的算学内容。”

  “只不过,如今前来大明的西洋人太少,带来的西洋书籍也很少,让我们无法了解更多。”

  “正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根据《瀛涯胜览》的记载,载岛夷地之远近,国之沿革,疆界之所接,城郭之所置,与夫衣服之异,食用之殊,刑禁制度,风俗出产,莫不悉备。”

  “学生想要了解西洋如今已经发展到何等地步,又有着什么样的制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若是可以,也能像是《算学新解》一样,直接化洋为华,为大明所用,也算是为大明之兴盛,出一份力。”

  王锡爵听了之后,也是欣慰不已。
  

  当然,这也是因为顾青编撰了《算学新解》,把西洋人发明的那个简易数字计算法给搬过用,并且也是确实实用的前提之下,才会觉得顾青是一个有着志向,很清楚自己该做什么的读书人。

  王锡爵在任国子监祭酒的这些年,也见识到了不少优秀的监生,可没有一人,能够如顾青这般,让他感觉到,此子以后必定会有一番大作为。

  “若有什么疑问,又或者是需要什么帮助,可以前来找老夫,我这些年在这京师,也认得一些人。”

  顾青躬身施礼道:“多谢老师关照。”

  王锡爵的意思,他自然是听懂了,认得一些人,有着一些人脉,可以解决一些事情。

  不过嘛,顾青现在只是安心读书,学西洋话,等以后好翻译一下西洋的书籍,补全他的《算学新解》,除此之外,似乎也没什么需要王锡爵来动用他的人脉解决的问题。

  第112章 顾监生再作名著

  万历六年三月。

  回家丁忧的张居正,还在荆州江陵县守孝。

  小皇帝朱翊钧和内阁的官员们已经催促了一次,让他赶紧回京,主持大局。

  然而,因为‘夺情’一事,被骂的犹如过街老鼠一样,甚至是几乎成为了天下笑柄的张居正,似乎又不想这么快就回到顺天府了。

  当初,你们赶着让我回来守孝,如今我回来了,你们却又催着我回到京师?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我张居正不要面子的吗?

  “老爷,国子监祭酒王学士,派人给您送来了一本书,说是乃国子监监生顾青所作。”

  游七走进了书房,对正在观望着一副宋朝时期的名画的张居正,躬身施礼道。

  随后,把手中的一个木匣子,放在了桌子上。

  张居正转身,看了看桌子上的木匣子,问道:“便只是这一本书?”

  游七回道:“只有这一本书。”

  张居正挥了挥手,让游七退下去。

  他想要等的还是小皇帝的诏令,以及来自于六部、内阁的恳求信,而不是国子监一个监生的一本书。

  对于张居正而言,这一次的‘夺情’似乎让他明白了很多事情,也看清了很多人。

  以前的那位一心为公的张居正,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

  以前从不看前朝名人的字画的张居正,如今也懂得欣赏这些名人的字画,想象着,古人在这时候的心境会是如何?

  当然,他的心中还是装着大明,装着自己的新政。

  张居正转身继续欣赏着挂在书房中的字画,这是他这一次回乡丁忧,当地的一位官员送来的。

  他原本没想着收这一副字画。

  毕竟这可是贿赂。

  而以前的他,最痛恨的便是这种事情。

  可是,他最后还是收下了。

  一来,这位荆州知州是个有能耐的,把荆州治理的非常不错,百姓们得以安居乐业。

  甚至是还是他新政的支持者,在荆州推行了清丈土地、考成法、赋役平均等国策。

  二来,他确实是看上了这一副字画。

  又过了八天。

  张居正收到了来自于六部、内阁大臣们的催促信,恳请他能够回京。

  只不过,他以天气寒冷,老母年迈,不宜远行为由,推辞了。

  直到申时行写了一封信件,才让这事儿出现了转机。

  申时行在信件上面毫不吝啬地赞美了一本书,甚至是豪言,能够看懂这本书,也能中兴大明。

  张居正微微蹙眉,他记起来,几天前,游七也送来了一本书。

  说是国子监祭酒王锡爵送来的,编撰这本书的人乃是国子监监生顾青。

  而如今,申时行也在向他推荐这本书,不仅如此,还如此称赞,甚至是从信笺之中,都能够看出来他内心的激动之情。

  张居正一时间有一些好奇了。

  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能够让王锡爵主动推荐给他,让申时行如此夸赞呢?
  张居正的桌子上放着两个木匣子。

  一个来自于王锡爵。

  一个来自于申时行。

  他打开了申时行送来的木匣子。

  只见里面有一本书。

  书名叫做《货币论》。

  仅仅是这三个字,就能够让人联想到很多。

  张居正抿了抿嘴,伸手把木匣子里面的这本书,拿了出来。

  他很难想象,申时行所言仅此一书就能中兴大明,又是何意?

  是否夸大了。

  张居正翻开了第一页。

  上面是来自于国子监祭酒王锡爵的序言。

  万历盛世,文治昌明,海内儒林,英才辈出。顾青者,国子监之俊彦也,矢志于经世之学,尤深究货币之理。顷者,著《货币论》一书,阐发微言大义,辨析古今之制,诚为当世之瑰宝,不可多得也。余承乏祭酒之任,得览其稿,不胜欣忭,爰为之序。

  夫货币者,国之重器,民生所系。自古至今,其制屡变,而其为用则一。顾青博览群书,贯通百家之言,于货币之源流、变迁、利弊,剖析入微,如指诸掌。其论古今之异同,则博引旁征,条理井然;其辨轻重之权宜,则深思远虑,洞悉机要。使读者一览之下,豁然开朗,如拨云雾而见青天。

  是书之作,非徒以资谈助、博虚名也。盖欲以明货币之道,为治国平天下之资。当今天下,商贾辐辏,货贿流通,货币之制,实为要务。顾青之论,实能切中时弊,为朝廷采择施行,以臻至治。此其书之所以可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