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万历公务员 > 第114页

万历公务员_第114页

  余观顾青之为人,才情卓绝,志气高远。其于学也,勤学好问,孜孜不倦;其于行也,践履笃实,言行相符。故其所著之书,皆能深造有得,非浅尝辄止者可比。余深信其书必能传之久远,为后世所宝。

  爰书此以冠其首,庶几读者知其人、论其世,而益重其书也。万历六年三月十五日,国子监祭酒王锡爵谨序。

  看完这个序言。

  张居正的心中对于这本书又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知晓这本书写的内容是什么。

  于货币之源流、变迁、利弊,剖析入微,如指诸掌。

  也就是说。

  这本书写的乃是货币的源流、变迁、利弊等。

  而张居正还是有一些好奇,如果写的是这些,为何能够让申时行那般称赞呢?
  他随即翻开了第一页。

  却见到了一个目录。

  上面写着第一篇:货币的性质,第一章:货币的分类……。

  仅仅是这个目录,便觉得让人耳目一新。

  如今,已经有了章回体小说。

  所以,读书人对于这种章回体已经是不那么陌生了。

  张居正看完了目录。

  接着,就看起来第一篇。

  货币的性质。

  【货币,是充当一切商品的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是价值的一般代表。】

  开篇仅此两句,就引得张居正微微瞠目。

  因为说的很直白,却又有着大道理。

  让人一看,就能够看明白。

  货币是一切商品的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这句话不难理解。

  却又有一些难以理解。

  货币是一切商品的等价物,这一点,很好理解。

  比如,一只酱鸭多少钱,一碗青菜面多少钱,一坛酒多少钱……。

  货币为何是特殊商品呢?

  这一点,却又让人难以理解了。

  张居正接着往下看,越看越着迷,越看越沉入其中,无法自拔。

  甚至是游七连叫了他三声,他都没有答应。

  最后不得不上前,扯了扯张居正的衣袖,才把张居正从这本书里面给提出来。

  张居正抬起头来,双眼已经微红,还有一些干涩,整个人也有一些恍惚。

  “老爷,该用晚膳了。”

  张居正这才发现,书房里面已经点起了油灯。

  “几时了?”

  游七回道:“已经酉时末了。”

  张居正这才发现,自己竟然看了两个时辰的书。

  其实,这一本书一共也没有多少字。

  顾青也是按照自己心中对于货币,对于大明经济,对于大明制度,对于前世那些理论的理解,进行了一次融合。

  说起来。

  他写《算学新解》的时候,还没有写《货币论》这么累。

  因为他需要对大明的商业、货币、经济、制度等等都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才能够写出一本属于大明的《货币论》。

  不可能把前世看到的那一本《货币论》直接抄下来的。

  毕竟,那时候已经存在了银行,也有了国际这个概念,甚至是系数等概念。

  大明自然是没有银行,也没有面向国际,更没有什么系数的概念。

  顾青只能是尽可能地贴近大明的制度,贴近大明的商业,以及对当下商业进行了一次抨击。

  毕竟,几十年之后,朝堂之上有着党争,而朝堂之外,也存在着什么晋商、徽商、浙商等等商贾们的拉帮结派。

  大家都在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争斗不休,根本就不管国祚如何,更不在乎民族之大义。

  说白了。

  人的思想在经过了长时间的社会变革,以及社会的发展,走向了另外一个方向。

  就好比,有人说,垮掉的一代。

  崇祯时期的人,似乎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垮掉的一代。

  从上垮到下。

  张居正抿了抿嘴,只觉得口干舌燥。

  “可有茶水?”

  游七连忙转身,端着热茶水过来,给张居正倒了一杯。

  他可是很少见到自家的老爷看一本书,能够如此沉迷,竟然看了两个时辰,他叫了三遍,都没能够叫醒。

  当下也有一些好奇,张居正看的是什么书。

  张居正深呼吸一口气。

  他总算是明白申时行为何会如此夸赞这本书。

  也总算是明白,王锡爵为何主动给他邮寄这本书,却没有说太多。

  “收拾收拾,准备回京吧。”

  张居正喝了一杯茶水,润了润之后,才感觉自己好受了一些。

  这一本书,给他带来了太大的震撼。

  也让张居正收获颇丰,他发现自己的新政有着太多的不足。

  虽然看起来好像是革除了大明的弊政,但是留下来的隐患也非常多,就好像是烛火,燃烧到了最后,就成了灰。

  自己的新政,一旦没有自己来主持,必定会成为灰,烟消云散。

  和历史上的商鞅变法、庆历新政等,又是何等的相似。

  他现在迫不及待地想要回京,想要见一见写出这本《货币论》的作者顾青。

  那位能够写出《算学新解》,又写出《货币论》的少年。

  他想要问一问,对方对于自己的新政有什么看法。

  他总觉得,自己问了,会有一些收获。

  游七听了,有一些意外,却又不会问,张居正吩咐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张居正把手中的书放进了木匣子里面。

  还没有看完。

  但是要看这本书,就必须要花时间。

  先吃饭。

  若不是游七提醒,他可能还不感觉到自己饿了。

  张居正吃着饭。

  游七则是去收拾着,告诉张家人,张居正明日就要启程回京了。

  这该准备的也要准备,该安排的也要安排。

  张家人对于张居正突然回京,也有一些意外,却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毕竟,圣上都派了两位大太监前来,请张居正回去主持大局,六部、内阁那边也派来了官员。

  他们也已经做好了张居正随时回京的准备。

  ……
  

  顾青在写完《货币论》之后,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他先是给国子监祭酒王锡爵看了看,还请他帮忙作序,算是先把王锡爵拉下水。

  毕竟,王锡爵乃是国子监祭酒,培养了不少的学生,人脉非常广。

  有着他作序。

  大家不看僧面、看佛面。

  到时候,真的要是开口叫骂,也不至于骂的很难听。

  王锡爵看了之后。

  当时就激动不已、焦躁不安、犹豫不决了。

  因为这一本书,写的实在是太好。

  却也因为太好。

  肯定会招来非议。

  毕竟,大明对于商人可没什么好的看法,一直都是重农抑商。

  而这一本《货币论》字里行间都在说,商业的发展对于百姓,对于国祚有着那些好处。

  货币和商人之间是分不开的。

  顾青所写的《货币论》里面就有这样一段内容。

  【夫货币者,流通之媒也,行于市井,通于有无。商贾者,贸迁之徒也,以货殖为业,求利于四方。故货币与商贾,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其关系至密矣。

  昔者,民物阜丰,货贿充溢,于是有商贾之兴起。彼持货币,跋涉山川,贸迁有无,以通其货。货币之为用,如血脉之流通于人体,不可或缺也。无货币,则商贾无以交易;无商贾,则货币无以流通。二者相须为用,缺一不可。